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实施反思性教学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这需要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成为反思性教师。反思性教学为教师理解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自我反思又是教育科研的真正起始。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值得提出的是,反思并非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一般意义的思考和回顾,而是根据反思对象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反思手段和策略。
  1.常见的反思性教学的手段
  1.1 反思札记。这是教师把教学过程的一些感想、思考或困惑记录下来。帮助自己重新审视和认识自我教学行为。这是一种进行自我反思的有效行为。以一种“超自我”的视角进行反思。可以是总结精彩片段,思考失败之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学生的表现有了进步?等等。
  1.2 听课和评课。这是新课改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所必需的。也是教师自我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通过互听互评,教师相互获得信息,借鉴和吸收经验。可以少走弯路,发张自我。每个教师都会从一次有效的听课和评课中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提高。
  1.3 观看录像。观看并分析自己和一些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录像。并加以对照。从中寻找差距。也是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手段之一。
  1.4 教学博客。网络的兴起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反思手段。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心得记载在网上。供其它教师探讨,自己从中得到启示和教诲。这是一个大范围的讨论。可以听到不同领域、不同流派 、不同学校 、不同学科等的意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的思路得以扩宽,灵感得以激活。
  1.5 阅读专著。阅读专家名著。是教师反思自我的又一视角。通过阅读专家的理论著作,引发对自我的深度思考,十分重要。专业人士以宽阔的教育观察视野居高临下引领教师。往往使教师有大开眼界,耳目一新之感。同时,又为教师提供将新理念转化为实践行为可操作的建议。
  1.6 家长参与。通过家长的眼睛来看学生的发展,倾听他们的意见也是教师反思自我的一个必要途径。但家长有可能对教育全面发展的价值观不甚了解。导致他们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教师听取意见时应仔细分析。
  2.实施反思性教学的策略
  2.1 有所侧重, 注重实效。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薄弱环节,也可以从各方面的训练中总体提高自己。并不是要面面俱到,针对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环节加以反思,而是可以在某次具体操作中更侧重哪个环节的训练,用各个环节的提高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这种方式使教师水平的提高落实到某个具体的点上,既有实效性,又增强了教师的成就感。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有了自觉的意识,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也相应提高。
  2.2 积极参与, 相互切磋。新课程特别强掉多向互动、智慧共享、同伴互助和合作。由于教师的自我角色是有意识的自主构建的。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在长期的自我经历中孕育形成的。因此,教师对自身的角色 、观念、教学提出质疑审视 、判断和再设计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抓住一切可以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机会。通过观摩别人的优质课可以使听课者反思自己的短处,借鉴别人的长处。在相互讨论中激活思维,群体的智慧使个人的才智得以升级,为教学实践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不断提升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还应注重和学生讨论,他们是课堂的直接参与者。课堂的不足之处他们最能切身体会到。也最有发言权。课后的问卷 、谈心或检测是很好的反思依据。网络博客的讨论是广泛的,思路是发散的。教师一定要有辩证的思维去理解和吸收。
  2.3 理论指导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从理论学习向实践运用的转化。是国外教师教育中的一个难题。仅仅靠本校教师同层次的横向支持是不够的,缺少纵向引领。没有高层次专业研究者的协助和带领,同伴互助常常会停留在同一水平的反复中。因此,专家引领十分必要。但专业理论指导要和本地区本校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切忌盲目照搬照抄,不加分析,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会处处碰壁。也不能让专业理论知识束缚住自己的手脚,教学工作放不开手脚。而应把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同本地区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灵活处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切问题。
  总之,教学反思的实践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螺旋上升,不断发展的过程。正如前面的反思手段所言, 整正的教学不可能一次性得到圆满解决,当再次进行探讨和分析时,新的讨论反思就又开始了,更高层次的反思由此循环下去。作为教师,要有长期的进行教育教学反思的思想准备,并根据新形势的需要,不断调整反思思路。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型的反思型教师,也才能推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改进和教师专业化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1212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