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指导阅读、观察,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用自已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令人信服的文章,这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令师生感到头痛的事。究其原因,就是无话可写,或有话表达不出来。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能欣赏、观察时有联想。
  一、阅读与欣赏
  现在仍有部分教师停留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上,学习课文依旧是介绍背景,教学字词、归结段意,总结中心、完成课后作业题。他们不舍得花费时间,去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真挚含蓄的语言、巧妙的结构,去品味作者良苦的用心、丰富的感情。这种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传统教法,固然能使学生在应试教育中得高分,却扼杀了学生欣赏文章的兴趣。因此学生从语文课上获得的写作材料及写作技巧少得可怜。要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必须改变这种旧的教学模式。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欣赏文章。阅读欣赏可集体进行,也可让学生自己欣赏。
  1、集体欣赏:
  一篇好的文章就象一座崎岖的山,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情景是有差异的。教师可选择一篇好的文章,让学生从语言、结构、情节、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欣赏,引导他们找出精彩之处,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加以鼓励,激发他们阅读欣赏的积极性。
  2、个人欣赏:
  大凡成名作家,无一不是阅读过成千上万篇文章的。有些作家象高尔基、高玉宝等,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并没有上过什么学,但他们却有嗜书如命的爱好。他们千方百计地阅读书籍,从中汲取了大量的文学素养,再加上他们历经磨难的细心观察,因而成名。教师要以这样的榜样,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或向他们推荐一些好的文章,让他们自己去品味文章中优美的语言,欣赏文中恰到好处的笔法。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句,写出了阅读与写作的重要关系。那么,如何去阅读呢?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只是涉猎文章的故事情节,没有深入地去发掘文章中蕴含的精华。教师可启发学生去探讨所读文章中精华,让他们把文章中生动诙谐的语言,恰到好处的结构,活灵活现的细节描写等摘录下来,积累起来。再让他们进行交流,相互汲取欣赏所得,并自然地融入自己的作文中去。
  二、观察与联想
  观察是写作材料的源泉。没有观察,就没有切实可信的材料,就难以写出令人信服的文章。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观察事物的兴趣,指导他们去观察事物。指导时要启发他们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有顺序,有层次地观察。重要的是观察时应引导学生联系事物展开联想。只有观察,没有联想,观察得来的材料是呆板的、干巴的表象,而只有在观察时,加以联想,才会得到生动、丰富的材料,才能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如在让学生观察果园景色时,可先让学生按照由外到里的顺序进行观察,学生看到了围着果园屏障--洋槐树,花椒等,园里的桃树、苹果树等。然后让学生说说观察的结果,这时有的说洋槐树开得正艳,桃树叶子又绿又肥,里面长满了毛茸茸的小桃子。有的说苹果花快落了,就要长出小苹果了。长出小苹果你们看见了吗?这时进一步引导,洋槐花气味怎样,会引来什么昆虫?桃树上的小毛桃会怎样?这些变化要靠谁来实现?这样学生通过观察眼前景物,就自然地展开了联想。而这种联想不但丰富了所写文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因为他们意识到了美好的环境是劳动者创造的。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开拓了写作的思路。
  再如写一物品的文章,我拿出一块旧马蹄表,让学生观察,他们多数人只看到这是一块锈迹斑斑、表面泛黄,扑嗒扑嗒地跳动的破表,别的就说不出了。这时我启发学生,这块表原来会是什么样子?为主人尽了什么义务?主人为何不把它扔掉?这样学生沉人联想,然后写作的思路也就打开了。
  作文就象盖房子,需要有材料。而材料的来源,不外乎大量的阅读和细心地观察。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的特点,正确地指导他们去阅读和观察,使他们阅读会欣赏,观察有联想,并学会积累,把阅读和观察中得到的有价值的材料和联想及时记录下来,贮存起来,这样既可防止遗忘,又可在作文时信手拈来,自然地用于作文中去。
  阅读会欣赏,文章中蕴含的美的东西,就容易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观察事物有了联想,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写作欲望。作文教学教师为难,学生头痛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242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