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武术公益活动对武术传播的价值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璇

  摘要: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并绵延至今,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并且履行了某种社会职能,这种职能赋予了它价值。文章从传播的基础和公益视角出发,对武术公益与武术传播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武术公益活动能够促进武术的传播,起着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武德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文章旨在通过武术公益的形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的良好社会风气,从而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武术公益活动
  武术传播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5―0006―04
  1 前言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然而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武术公益性文化更能完善和落实我国文化战略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武术文化重要的发展路径就是使其得到传播和传承。而武术从它产生之时就伴随着传播的轨迹。正如有些学者们所说的那样,“传播是人类的表征,也是人类的特权。它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是构成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特有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促成了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存在着不同性质的传播。”而“武术传播是指武术技术及与武术有关的文化,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一定的途径,在人与人之间横向和纵向的流动过程。”武术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即是一个传播的过程。无论是在不同地域与文化之间的传播与交流,还是纵向上的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都表现出鲜明的文化传播的特征。
  2 武术传播的基础
  2.1 传播的基础
  2.1.1 需要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第二层次为成长需要,主要包括认知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大多数的人们都已经实现了第一层次的需要,他们更多的是追求健康、审美、精神的需求。正是由于人们具有这些内在需要和社会对个体赋予的外在要求,因此武术所蕴含的价值就被社会所挖掘。一个人的体育行为源于他对体育的需要,需要引发动机,动机导致选择目标。价值是需求的原因,需求是价值的体现,价值与需求共同构成群众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持久生命力核心。
  2.1.2 认同
  认同是指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或团体的影响,经由模仿、内化而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他人或团体相接近。认同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选择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在世界范围内,多种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并存的情况下,人们选择这种而非那种生活或消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的认同所决定的。
  文化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内化并产生归属感,从而获得、保持和创新自身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任一个体,无论身处何地,都会对本民族的文化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并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内聚性、亲和性和排异性,而且可以不受地域、环境、语言、经济生活的限制而独立存在。当今时代,人们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度,集中体现在人们对传统体育价值取向之中。因此,要实现人们对武术的认同,首先就要把握好武术的价值。
  2.2 武术的价值
  文化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创造物,以非常的力量支配着人类的行为和观念,文化需要传播,传播需要媒介。武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绵延至今,皆因其具有满足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武术的价值不仅是武术存在的社会前提,也是武术文化的核心内容,认识事物的价值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1)健身价值,武术在注重技击的同时,更注重养身,通过“调心”、“调息”、“调身”等功法来达到养身的目的。长期坚持武术锻炼,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武术运动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
  (2)文化价值,讲求“仁、义、礼、信”的儒家哲学深深影响着中国武术的伦理思想,并成为其基础和核心。同时,和谐是武术独特的价值取向,武术文化视人体身心和谐为真,人际和谐为善,天人和谐为美,和谐构成了武术文化发展的根基。
  (3)体育价值,体育是武术的一种属性,但是这种属性代表的是一种别具一格的体育,那就是武术的特殊体育价值。武术具有一般体育的价值属性,如强身健身、竞技性、表演性、观赏娱乐性等,同时它还具有特殊性价值,如技击价值、教育价值、旅游价值等都是其他项目所没有的。
  (4)经济价值,在当代,武术的经济价值被进一步开发。如开办武术馆校,开办武术俱乐部,太极拳辅导站,武术比赛收门票等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只要细心研究其发展的方式和内容,武术作为一个产业是很有开发价值的。
  (5)技击价值,中华武术的技击价值从武术的起源及发展史来看,武术是作为人类生存的手段之一被加以广泛传播的,其直接表现为武术的技击价值。武术可以使人们防身制敌、主持正义、有备无患。另外,武术的技击价值还能激发人们习武的积极性,增强格斗意识。尤其在当前社会中,处处存在着竞争和挑战,习武能增强人们的竞争意识,战胜困难的意志,有利于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6)审美价值,中国的武术已不再是单纯地表现一些攻防技巧,它的贯通的气势,飞扬的神彩,生动的韵律,也在创造一种气势不断的战斗意境,具有了美学的价值,正如武术大师蔡龙云先生提出的:“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充满战斗的场合里,才能完美的表现套路运动”。
  只有对社会和人类发展具有价值,才有传播的必要。武术作为一种客体正是历经人们不断的选择而得以流传下来。
  3 武术公益活动的概述   公益活动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不计眼前利益,出人、出物或出钱赞助和支持某项社会公益事业的公共关系实务活动。由此推出,武术公益活动是指武术组织或武术人,围绕武术主题开展的某项社会公益事业的公共关系实物活动。它主要是发扬武术的武德精神,尽武术人的一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以及关爱的人,使社会更加和谐发展。近年来社会上兴起了大大小小的武术公益社团,这些武术社团的共同宗旨是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武德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目前武术公益活动主要是以武术组织、武术社团以及学校为主体开展起来的,活动的形式有下社区、进敬老院、入课堂、去乡村,活动的内容有武术表演、武术教学、武术体验、乡村支教
  说到武术公益组织,就不得不说上海精武体育会,它是我国近代体育史上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民间体育组织。它以“技击术”作为立会的根本,以提倡“武德”为“皈依”,挖掘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精髓,认为“无文不行远”,因而演绎出武术教学中注重“智育”、“德育”的全面教育思想,并在“武德”上严格要求,务使会员做到“诚信为本”,“尚武自律”,将“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作为每个人所要遵循的宗旨。在抗日战争期间,精武投身救亡,广设诊所,普及救护知识,救济孤儿和失业工友。之后,为使国民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多次开展募捐活动并创办了各门课程的培训班,增强国民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养。
  上海精武体育会的发展模式也为各武术社团的成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上海体育学院成立的武益社,就是秉承着“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神,开展了各种武术公益活动。如:武益夕阳,悠享黄昏;武动青春,益护未来;小德大善,践行之上;支教义演,赈灾滇西。武益社赋予爱的范围很是广泛,他们坚信“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4 武术公益活动对武术传播的作用
  4.1 传承武术文化
  邱丕相指出,“中国武术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融摄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文化性是武术的灵魂。”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现在许多中国老百姓并不真正的了解武术,大多数人只是通过娱乐性的武打影视片、武侠小说来知道什么是武术的,但那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本民族文化中最优秀的东西。武术作为一种文化不仅应当传播和推广,也应当注重传承和教育。
  上海精武体育会借鉴西方的体育运动模式,改革中国传统武术的习练形式,主要表现为:一是打破家族式“师徒传承”的门户之见,融各派于一炉,采用现代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集体授课;二是结合西方兵操的训练模式,将中国传统武术或编配口令集体操练,或抽取武术动作应用于西方体操中,形成特有的“中国式体操”,另外还借鉴西方舞蹈形式,编练剑舞、滑稽跳舞、凤舞、对舞等精武“舞蹈”术;三是举行以武术表演为核心的“运动会”,会上,通过武技阐释的方法,向民众普及武术知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拳第六代传人黄宇帆师傅在深圳莲花体育中心举办了“蔡李佛武术公益活动”。面对越来越多的传统武术濒临失传,黄宇帆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将武术文化传承发扬。在此次武术公益活动中,黄宇帆展示了蔡李佛拳系中的五轮拳、龙虎拳、铜人八卦掌、碎手扇和蟠龙双头棍,并对前来观看的小朋友进行现场指导。他认为特别是中小学生,更应当从小树立传统美德,学习传统文化,加强身体机能锻炼,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和阳光的个性。
  诸如此类的公益活动还有很多,这些组织和社团用不同的方式,尽他们最大的努力,使更多的人去真正的了解武术,喜欢武术,需要武术,使那些凝结了无数中国先辈们的智慧和心血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长久的传承下去。
  4.2 弘扬武德精神
  道德规范是社会规范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德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团结方面作用重大。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而社会分工的发展将会破坏以强烈的集体意识为特征的道德规范,使社会出现“失范”状态,严重者更会导致“社会解组”。为了避免社会解组,克服社会失范,必须全面加强社会道德规范的调节功能。
  作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武术文化,为社会进行道德规范提供了平台。武术的魅力不仅在于武术技艺本身,更重要的是在于渗透在武术之中的几千年深厚积淀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尚武崇德是武术界人士共同信仰的一种言行准则,习武者按它修身养性,规范举止,品评善恶。传统武德思想要求习武者要以维护社会道义为己任,见义勇为、扶贫济困、除暴安良、维护社会的正义和公平。
  精武体育会对每个会员制订行为规范,名为“行精武式”:(1)精武之人物:三育训练、获有全能;(2)精武之人格:公正廉明、尊人重己;(3)精武之风度:诚实坦白、博爱平等;(4)精武之言行:坐言起行、证以事实;(5)精武之信守:一言一诺、重于订约;(6)精武之守时:约会守时、不求原谅;(7)精武之正义:尊重正义、不讲私情;(8)精武之服务:非以役人、乃役予人;(9)精武之福利:乃予于人、非取诸人;(10)精武之友谊:爱己及人、视同兄弟。“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武精神正是上述各方面要求的集中体现。精武体育会的宗旨是“以技击为根本,以武德为皈依。”注重武德培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使精武体育会快速发展。
  上海体育学院武益社组织的公益活动中“小德大善,践行至上;支教义演,赈灾滇西”,也是以“武德”为主题来开展的。“小德大善,践行至上”是组织志愿者前往乡村开展艺术支教活动。通过去乡村支教既可以提高志愿者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又可以把武术文化带到边远地区,在乡村的孩子们心中形成一种认知,武术不仅具有技击的功能,还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和知识。“支教义演,赈灾滇西”他们通过义演的形式,筹集资金,为滇西的灾民们送去水和食物。在这个过程中传递着武术的文化,将武德精神的种子播洒进人们的心中。
  传统的武德精神能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相谦让、增强凝聚力,从而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稳定。这些特征与公益活动的性质有着本质的联系,因此在进行公益活动的同时,其实就是一种对武德精神的弘扬。   4.3 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中华武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它是中国人特有的运动形式。“自然、和谐”的健康观正是武术所倡导和追求的,它不光是一种肢体的运动,更是一种身心平衡协调发展的运动手段。武术在增进人民身体健康、愉悦人的身心,活跃群众生活,引导人们健康、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日益强大的作用,体现了和谐社会的理念。
  作为近代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民间体育组织,上海精武体育会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发展,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武术健身活动。从2006年至2010年,在全市建立了13个精武武术健身辅导中心,187个辅导站。由精武培训的辅导员向广大群众传授精武武术,派专人深入基层进行指导。还举行了一些大型的武术义演,如:在“全民健身与世博同行”的活动中表演了集体太极拳和传统武术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人们感受到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从而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满足和释放。
  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要更多的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武益夕阳,悠享黄昏”是武益社的志愿者们下社区、进敬老院关爱孤寡老人的活动。他们通过为孤寡老人们表演武术、教授太极拳及健身气功、开展一些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武动青春,益护未来”是武益社通过各种形式在小学生中推广武术文化,帮助他们接触到最真实的武术功夫。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活力,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各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只有社会各个部门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才能够真正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5 结语
  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中国武术作为传承民族精神的载体,它的品质一方面取决于它所承载、表达的文化意义的积极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表达文化意义的传播手段。社会公益活动作为武术传播的手段,有着它独特的优势,开展义务服务活动,对社会承担义务和责任,既有利于组织搞好与社区、政府和公众的关系,又有利于扩大组织的影响。
  武术公益活动可以使更大范围的人接触武术,了解武术文化,同时还可以减少社会中不和谐的因素,增进炎黄子孙的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
  因此,要把武术公益事业更好的坚持做下去,并且不断发展扩大,从而更加广范地传播武术知识,更好的服务社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3215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