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建设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艳

  【摘 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关键在于要根据教学现状,抓好教学工作,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的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课 实效性
  当前高校毕业生是否能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 为了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 但是,近年来的高职毕业生虽然就业率较高,但就业质量并不高,未能如意;学生就业后,跳槽频率高,短期内对工作的适应性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综观这些现象,对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有针对性地对高职在校学生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该课程上学有所获。
  一、高职院校开设大学就业指导课的原因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高校普遍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人才市场一度出现供过于求的尴尬局面,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只能“游荡”在社会中。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基数在不断上升,而市场人才需求量虽然也在上升,但是相对于日益激增的毕业生数量仍显缓慢。实际上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从人才供求匹配角度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由于就业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讲,毕业后的择业是其第一次踏入工作岗位的机会,但是由于缺少择业经验加之对人才市场供求信息的不了解,他们很难顺利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职业指导服务体系的缺失客观上造成了就业效率的低下,有许多毕业生都是根据自己主观的评价来选择自己认为好的企业和岗位,但实际上他们往往不清楚一些企业和岗位的性质,这就比较容易造成就业市场“一堆扎”的局面,有些岗位炙手可热,有些岗位却无人问津。大学生一毕业就意味着要踏入社会,如果在大学期间就做好职业规划,将会对他们毕业后的择业倾向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众多高职高专院校将大学就业课程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帮助大学生于在校期间就能树立起正确的择业及就业观念,让其日后在人才市场中能够保持积极的就业心态,冷静看待就业问题,并结合自身情况做好职业规划,找到一份与实际能力、知识储备等各方面素质相匹配的工作。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很多问题现象。具体的有:
  (一)就业指导课程不完善,缺少规划性和连续性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缺乏规划性和连续性,因为没有系统的规划,构建全程指导体系,这种就业指导仅仅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不能真正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职业、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
  (二)就业指导课程形式单一,缺乏企业参与
  现今,我国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就业课程指导还不够重视,在教学设施的配备和师资力量上都相应地欠缺,虽然学校把课程分为几个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在教学模式上还是相对单一,都是教师在教,学生在学的一种模式。课程内容也比较宽泛,缺乏针对性的教育,一般都是教授一些面试技巧和简历要求,很少针对某个专业或者某种职业、职位开设的课程。几乎很少有学校由企业来开设相关的课程。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如果缺少了企业的参与,一方面无法针对目前的用工需求来改善学校教育的不足,另一方面造成学生在离开校园以后,无法适应。他们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都还觉得自己是个学生,没有真正踏入社会的心理准备,这个时候他们就会缺乏自我定位,没有一个职业规划,盲目地寻找工作,如果一旦失败,就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影响他们的就业。
  (三)实践教学缺乏,就业拓展活动无法保证。
  当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 基本陷入空洞的理论讲解。 学生缺乏对就业过程的感性认识,即使修完了就业指导课程,当他们真正面对职场的选择、招聘面试时,仍感觉到茫然与无助。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 时代呼唤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活动体系。 虽说在高职院校里, 依托学生管理部门或者学生社团开展了如 “创业设计大赛” 、“专业技能竞赛”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但其参与性不够,没能做好普及与全覆盖,适用性与有效性不足,不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不能与学生的身心个体成长相协调。
  (四)高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就业指导是一门涉及教育、法律、心理、社会科学等多门学科的课程。目前,多数职业学校成立了专业的就业指导机构,也有的由学生管理部门兼任,教这门课的教师大都是思政工作的人员。特别是专职职业指导人员,基本上来自学生工作队伍或其他部门,知识结构单一,无法适应就业指导的需要。
  三、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建设的路径
  针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了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建设,建立与用人市场紧密结合的全新的教学内容及模式。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重视与完善机构是开展工作的前提 。
  在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中已经明确规定: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属于就业“一把手”工程。作为高职院校的领导,虽说事情多,但一定要充分认识就业指导课程在当前就业形势下的重要性, 一定要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领导和监督,并切实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在组织机构上,设立以学生就业部门为主导的,会同教务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参加的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负责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时安排、教师安排等,并对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师考评、反馈等进行细化规定,找到一套专门针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和评价体系。
  (二)加强就业指导课贯穿于教育教学中
  现在许多高职院校都将就业指导课安排在学生毕业前的一个学期或者半个学期内,这样做虽然有助于让学生及时将所学的求职技巧运用在职业招聘中,但是大学生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内,往往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压力,他们对于未来的岗位工作都跃跃欲试,很难将精力放在课程学习上。因此,就业指导课应尽早开始,最好安排在大二、大三学期,甚至可以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就会用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就业形势,作出就业规划,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三)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课程地位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都将就业指导课列为选修课程,是否接受就业指导由学生自己决定。虽然这样的方式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也体现了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但是面对如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就业知识,如何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如何让他们摆正自己的心态去找工作已经越来越成为高职教育继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我们必须让学生认清做好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改为必修课程,这样才能系统地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四)增加实操性,体现教学的互动增长
  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中非常注重实操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相对的,就业指导课却往往落后于此。因此在整个就业指导课程中,应相应增加动手能力和时间能力的培养,采取互动教学和仿真环境,例如模拟招聘会,模拟无领导小组面试,模拟面试,在仿真环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在此过程中增加学生的面试经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自信心,提高临场反应力。同时,针对不同的专业,研究在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案例教学及问答式教学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应聘过程中减少空白地带,增加经验。
  (五)进行课程改革,使就业指导课更加科学化
  在全程就业指导理念下,我们要进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分年级设立相应学分,课程安排要科学合理,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增强教学力度、增加课堂互动,编写教材要更加具有针对性、规划性和系统性。
  (六)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水平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 由于就业指导课涉及的学科多,是一门交叉性较强的课程,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熟悉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 对人才市场的用人需求保持一种高度的灵敏度。要着力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培养一支素质高、专业化强的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系统培训现有的就业指导课教师,鼓励和要求专职任课教师通过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试, 这是转变职业指导教师观念最有效的途径, 也是花费最少, 最切实可行的办法。二是发挥团队作战的优势,集体研讨备课。大家统一思想,明确教学的重难点,明确教学方法,甚至对教案都统一制作,通过开展教学研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三是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通过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负责人或者人才市场的管理人员给学生授课, 倾听市场的呼声。四是在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让就业指导课的教师进站工作或调研,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熟悉职场的运作方法,通过深入企业实际,摸清规律,确保观念与时代同步,从而有了感性认识,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底气厚了,不再空谈。
  总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就业指导课在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时间不长,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其作用还是很明显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开设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破解难题,务求实效,迎接高等职业教育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史辉.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实效性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邹勇.基于专业导向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教论坛. 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3719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