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贤超等

  摘要: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法在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月来我院接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治疗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法进行临床治疗,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后凸角度、神经功能状态及并发症,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患者的VAS评分为(7.87±1.22)分,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为(2.34±1.02)分,P<0.01;治疗前患者的后凸角度为(26.9±0.4)°,治疗后患者的后凸角度为(5.0±0.1)°,P<0.01;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明显优于治疗前,χ2=13.697,P=0.003,P<0.01。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法可有效的缓解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后凸角度,可以较好的保护患者受伤部位的神经功能状态,并发症少,治疗安全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脊柱胸腰段;爆裂性;椎弓根植骨
  目前临床上对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主要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治疗[1],但是由于患者在椎体复位过程中,形成了不同大小的椎体空隙,进而破坏了前中柱的结构完整性,因而难以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植骨重建治疗[2],极有可能出现矫正度丢失、内固定物失效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手术治疗效果。基于此,笔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法进行了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临床治疗的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月来我院接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治疗的患者60例,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42.5±5.4)岁,平均病程(2.2±1.2)d。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3]:① 患者具有骨折手术指征,且确诊为胸腰段脊柱椎体爆裂性骨折;② 患者病损部位的神经功能受损被破坏,椎体高度丢失50%;③ 患者骨折部位骨折片向椎管内占位>50%,或局部后凸角>20°。
  1.2方法
  1.2.1临床治疗方法 ①手术治疗方法 取患者骨折部位椎体上方和椎体下方靠近节段处作为螺钉置入点,同时在患者骨折椎体的一侧相同置入螺钉,使用轻度前凸的金属棒自螺钉开口处进入,逐步将病损椎体撑开并复位,将螺母锁紧。使用C臂机对患者骨折部位椎体高度的恢复情况和后凸畸形的矫正情况进行检查。依据患者的神经损伤情况以及患者术前MRI 检查所示的硬膜囊的受压程度决定是否进行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减压,确定患者的椎管内无骨折碎片残留后,于病损部位的另一侧经椎弓根将患者的自体碎骨或同种异体碎骨块置入。②影像学检查 依据Farcy矢状面指数对患者后凸角的角度进行测量[3],即骨折椎体下终板的延长线与上一个椎体下终板延长线的交角。③ 术后处理 术后患者常规卧床休息2 w,2 w后可佩戴支具进行下床活动,6个月后恢复正常活动。
  1.2.2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后凸角度、神经功能状态及并发症,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使用使用VAS评分量表进行评价,神经功能情况使用Frankel分级标准进行评价。
  1.2.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α=0.05。
  2结果
  2.1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发现,治疗前患者的VAS评分为(7.87±1.22)分,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为(2.34±1.02)分,t检验结果为P<0.0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治疗前后后凸角度比较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后凸角度发现,治疗前患者的后凸角度为(26.9±0.4)°,治疗后患者的后凸角度为(5.0±0.1)°,t检验结果为P<0.0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情况比较及并发症比较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坚强融合,且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情况发现,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明显优于治疗前,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胸椎爆裂性骨折破坏了患者脊柱的前中柱结构,进而造成脊柱不稳。手术治疗法是目前治疗胸椎爆裂性骨折的首选方法,其治疗目的是彻底减压患者的神经组织,促进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神经能的恢复,重塑脊柱的正常序列并维持患者脊柱稳定性,避免出现迟发型脊柱后凸畸形。后路椎弓骨螺钉内固定疗法是业内的首选治疗方法,其在脊椎爆裂性骨折临床治疗中主要有以下优点:①显著降低内固定存在的四边形效应和悬挂效应[4];②减小螺钉的应力;③增加了内固定的抗屈曲能力、承载能力和抗旋转能力。国内外临床研究报道指出[5],经伤椎内固定治疗法手术过程中并未增加患者的手术创伤,且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也未显著增加,但是患者伤椎高度的和脊柱生理弧度的恢复效果均较好,与跨伤椎的4钉2椎体固定方法的恢复效果相当或略优,经伤椎内固定法尤其可减少患者治疗后脊柱生理弧度矫正率丢失、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即是取出患者的内固定物后,患者的脊柱生理弧度和伤椎的高度均能得到良好的维持。
  由于患者在椎体复位过程中,往往手术过程中会形成了不同大小的椎体空隙,进而破坏了前中柱的结构完整性,从而造成矫正度丢失、内固定物失效等并发症的出现。经椎弓根植骨术通过向患者的椎体内植入大量的自体骨[6],一方面填充的自体骨的植入刺激了病损部位自体骨组织的生成,并可起到支架作用,有效的提供了长期的生物稳定性。同时,植入的骨组织重建了患者脊柱的前中柱结构,有效的提高了前中柱的抗压能力[7],进而使患者可以在术后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伤椎螺钉的置钉方向与常规的置钉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伤椎螺钉置钉过程中应根据患者伤椎病灶部位的实际严重程度合理调整置钉的腰骶角,避免触碰患者的骨折部位[8],复位过程中应辅以体位复位,同时注意并避免以伤椎螺钉作为支点,合理控制植骨量,以避免植骨块突入患者的椎管中,植骨完成后需对患者的椎管狭窄有无进行检测。本次临床研究发现,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疼痛感、后凸角及并发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进一步说明了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法在脊柱胸腰段爆裂性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总之,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法可有效的缓解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后凸角度,维持患者伤椎高度的恢复,一方面较好的保护患者受伤部位的神经功能状态,另一方面可重建患者脊柱的稳定性,维持患者脊柱胸腰段的正常生理曲度,且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少,治疗安全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泳,李强,盖景颖,等.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并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17-18.
  [2]Butt MF,Farooq M,Mir B,et al. Management of unstable thoracolumbar spinal injuries by posterior short segment spinal fixation [J]. Int Orthop,2007,31(2):259-264.
  [3]辛宏力.胸腰段脊柱骨折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9):155-157.
  [4]Scholl BM,Theiss SM,Kirkpatrick JS. Short segment fixation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J]. Orthopedics,2006,29(8):703-708.
  [5]McLain RF. The biomechanics of long versus short fixation for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s[J].Spine(Phila Pa 1976),2006,31(11 Suppl):70-79,104.
  [6]王洪伟,李长青,周跃.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研究进展[J].脊柱外科杂志,2010,8(1):52-55.
  [7]Ayberk G, Ozveren MF Altundal N et al. Three column stabilization through posterior approach alone: transpedicular placement of distractable cage with transpedicular screw fixation[J].Neurol Med Chir(Tokyo),2008,48:8-14.
  [8]周志刚,蔡亮,严朝华.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置钉附加横连固定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6):17-18.
  编辑/张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3795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