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新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恒海

  摘要:陶行知先生以“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把自己的满腔爱心都给了每一位学生,一个“爱”字贯穿了他一生的教育思想。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教师只有心中充满爱,才能真正做到用心用爱去对待学生。
  关键词:爱满天下;用心用爱;奉献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61
  “爱满天下”是我国现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它是对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主张的继承与发展。教育的核心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可以说是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具体表现,爱的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恰恰是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用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
  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需要教师平等地对待他们,因此教师考查学生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在学校的各个教育教学环节都要体现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教师无论教哪个班级,无论所教的学生是优还是劣,都应一视同仁,待之以爱,要一碗水端平,始终坚持平等对待的原则。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该把回答问题的机会均衡地分配给每一位学生,让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感到教师并没有放弃他们,仍对他们寄予很大的期望,从而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还有教师在课后交流和家访的问题上,被访的对象也应均衡,交流和家访的方式一定要公开、透明。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教师要看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优点和缺点,不要厚此薄彼,要在每个教育教学环节中给他们平等的机会。教师还要学会欣赏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与成功,并为他们进步与成功喝彩,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对学生今后学习及如何对待他人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就是教师面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要武断决定,要善于捕捉学生真正的思想信息,把握他们的真实意图,然后用道理去说服他们。比如教师对旷课的学生,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先批评一顿,而是要同他谈心,循循善诱,找出他不上课的真实原因,是基础差还是思想问题,如果是基础差可以找成绩好的学生去帮助他,如果是思想问题,教师就要对他多做思想教育工作,要诲人不倦,逐渐使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社会对他们的要求。
  动之以情,就是教师把每一位学生当作自己的家人一样。比如在课余时间尽量多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与他们多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和需求,使他们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每一句关切的话语,每一个亲切手势往往都会给学生带来深刻的记忆,感受到无限温暖,从而点燃他们进取的火花,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特别是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教师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关心爱护他们,只有在师生互爱、互动的交往中,教书育人的任务才有可能完成。
  以前笔者班有一个叫魏强的留级生,一开始学习很差,还经常违犯课堂纪律,是个名副其实的双差生,笔者多次教育,都收效甚微。有一次,他患了重感冒,一周没来到校上课,笔者便抓住这个契机,每天晚上到他家为他补课,补课期间笔者也因感冒导致慢性咽喉炎犯了,仍在挂完吊水后为他补课,他发现笔者嘶哑的声音和因扎针而淤血发紫的手背时,才知道笔者是在带病为他无偿补课,他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当即向笔者发誓要改掉坏毛病。后来他不仅自觉遵守纪律,而且还乐于助人,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要由衷地信任学生
  信任学生,就是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关键是教师能否通过教学活动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不应该总是抱怨学生学习基础差或学习不努力。不要一听到学生提意见就反感,也不要一听到学生提的问题简单就不愿意回答,以此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要一听到学生提出一个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就不耐烦,觉得自己很没面子,甚而大发雷霆。教师要知道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时,他们便涌起一种自豪感和喜悦感,便会对教师也产生强烈的信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因此,信任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还是一种培养学生自尊心的途径。
  四、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要搞“一刀切”。教师只有承认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并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首先,具体表现为教师在备课时,备课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使学困生能“吃到”,中等生能“吃饱”,优秀生能“吃好”。其次,教师要建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学生观,在教学中,教师提的问题一定要简洁明了,要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考虑,不同层次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使他们都能得到心理满足,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第三,对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地布置作业,尤其是对学困生,教师还要多花功夫,耐心辅导,让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也不要拔苗助长。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对学困生,只要他们有点滴进步,教师都要及时表扬,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逐渐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乃至主动学习。教师还要抓住契机及时用语言来鼓励学生,让他们在丰富、真切感人的语言中受到鼓舞,树立信心。比如教师可以对他们说“这么难的题,你都能做出一点来,说明你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只要你相信自己,继续努力,一段时间之后,你一定能把成绩提高上来的!”
  五、要尊重学生出错的权利
  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正因为还不是成年人,所以他们思想不够成熟,目标不够明确,意志不够坚定,行为规范不够稳定,难免不犯错误,这些教师应该理解。魏书生老师曾说:“埋怨学生难教育,其实是我们自已办法太少”。是呀!学生违反了纪律,触犯了校规,并不是不要批评教育,而是需要注意教育方法,讲究教育艺术。教师只有选择最佳教育方法,真诚地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自觉改正。这样既使学生取得了进步,得以成长,又使我们不断积累了教育经验,这不是两全其美,师生双赢吗?因此教师绝不能简单地排斥、拒绝犯了错误的学生,也不能随随便便打击学生,挫败学生,压制学生,更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将学生赶出教室或学校了事。教师应该承认绝大多数学生犯的错误都是成长中的必然,要有爱心,有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爱,并且把这种爱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到平时的一言一行上,并持之以恒,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教育教学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
  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师应该把尊重学生作为检验师德的标准。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及时表扬他们,如果教师轻易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就意味着在扼杀人才,要知道教师漫不经心的冷言和讥笑,就如同夺走溺水学生手中的救生圈。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教师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了解他们的性格、习惯、兴趣、爱好、特长、潜能,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家庭状况以及缺失的成因,才能充分的尊重他们,并示之以爱,没有了解的爱是盲目的爱。教师还要在教学中、班级事务的决策上,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讨论,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发挥每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即使有些学生的见解有偏颇,教师也应耐心地启发引导,千万不要批评、斥责他们。还有教师跟学生的对话,要以肯定学生的优点为先为主,再提及缺点错误,出现意见分歧,允许学生争辩,尽可能引导他们多作自我剖析。从而使学生在尊重中奋起努力,在温暖中敞开心扉,显示自我才能,实现自我抱负。
  教师的工作是单调的,教师的工作也是辛苦的,教师的工作更是默默无闻的。有多少教师默默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辞辛劳着,又有多少教师用他们无悔的师爱在默默中为学生铺洒阳光。点燃希望。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我们要把爱的事业发扬光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要知道我们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
  参考文献:
  [1] 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 刘晓明等.评好课与师德行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福渡镇周闸初中 2383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3988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