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成都为何排名榜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传统二线城市正在快速崛起。
  近日,由《第一财经周刊》发起的2013城市等级划分出炉。以成都领衔的15个城市告别过渡型“1.5线”城市的称号,跻身“新一线城市”。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一二线城市间的界限已经变得非常模糊,难以界定。那些具有“新一线”特质的二线城市开始频繁地被大公司谈论。中国城市的发展事实上也正在冲破行政级别的枷锁,更加贴近现代意义上的由商业驱动的都市。这种突破意味着,依据工商业繁荣程度对城市进行分级已经成为可能,而且必要性也越来越迫切。
  “新一线城市”的出炉,预示着中国城市格局正在发生新变化。在与北上广一线城市之间依然存在差距的情况下,在竞逐一线城市的过程中,谁将率先确立起自己的地位?
  一二线界限在弥合
  一直以来,一二三线城市并没明确的定义,只是传统说法将北京、上海、广州等列为一线城市,一些经济较发达的省会城市列为二线城市。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教授表示,一二三线城市的提法主要在房地产界和销售商品,特别是时尚消费品的零售业界采用较多。
  近年来,传统一线城市和一些二线城市的佼佼者之间的界限逐渐在弥合。在这个城市格局变化中,仲量联行就调整了对二三线城市的分级,其中新提出1.5线过渡型城市,分别是成都、重庆、沈阳、杭州、天津、大连、武汉、苏州和南京。
  所谓“1.5线过渡型城市”,即介于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之间,在经济和房地产市场成熟度与活跃性方面领跑于中国新兴城市50强的城市。这种类型的新兴城市发展潜力巨大,其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竞争力差距在逐渐缩小,而相比于其他二三线城市,它们脱颖而出并快速发展迈向成熟。
  其实,一个数据也可以侧面反映成都与一线城市的接近度。今年“双十一”淘宝网购全国前10名城市中,成都以8.14亿元列第六位,并居中西部城市第一位,与第五位的广州(8.29亿元)相差并不大,重庆和武汉也紧随其后。咨询巨头尼尔森在其消费者信心指数的调查中,甚至将成都与北京、上海和广州并列为一线城市。
  成都等城市的经济总量也在不断提升。2012年成都市实现GDP 813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并超越杭州由上年居副省级城市第四位上升至第三位,在全国城市排位中则晋升到第八位。武汉紧随成都之后,在全国城市GDP排名第九位,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四位。
  戴德梁行成都公司总经理巫保民出生在广州,有海外经历,在全国多个城市工作过,2012年年初来到成都。他谈及自己的直观感受时说:全球五星级酒店都到成都来了,购物中心也多了,港资房地产商也全部进来了,商业地产供应量全国第一,其形势类似当年的陆家嘴。
  巫保民表示,成都的消费习惯比较超前,容易接受新事物,商业发展比二线城市要快、要好,产业发展比较均衡,同时人才聚集,海归、去沿海的创业者及大专院校毕业生都愿意回到成都。他认为,一个城市能留得住人才方是枢纽城市,就像愿意在北京、上海工作一样。
  巫保民称,北上广属于成熟型城市,主要是优化更新;而成都、重庆和苏州等城市属于成长型城市。而美国《福布斯》杂志2010年发布研究报告,把中国的成都、重庆、苏州和南京在内的19个全球新兴城市列为“未来10年发展最快城市”。
  二线城市竞争激烈
  在向一线逼近的这些城市中,并不止成都一个,列入仲量联行1.5线城市的就有9个,进入《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城市”名单的也有15个,这些城市之间竞争激烈,这也是促使这些城市快速发展的动力之一。
  而成功在副省级城市经济总量排名上晋位后,四川省对成都市提出的要求是“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进一步提质升位”。成都也把“由副省级城市第二方阵向第一方阵跨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武汉也明确提出争取进入副省级城市前三名。在仲量联行的1.5线城市名单中,从经济总量指标上来看,成都和武汉、杭州、大连、南京都比较接近。
  不容忽视的是,这些城市与第一方阵城市还有一定距离,同时这些城市与“北上广”之间的关系也不仅在于经济总量。戴宾认为,在我国,国家级城市包括两类,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心城市;二是在大区域范围内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未来的中国,可能是由若干在全国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或在大区域范围内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所构成。
  戴宾表示,成都、武汉等要成为国家级城市的条件是成为大区域的中心城市,即武汉要成为我国中部的中心城市,成都要成为西部的中心城市,这种大区域中心城市不是之一,而是唯一,即西部的中心城市就是成都,中部的中心城市就是武汉。
  在二线城市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并与“北上广”一线城市之间依然存在差距的情况下,在竞逐一线城市的过程中,谁能率先确立起自己的地位呢?
  成都居于榜首
  成都似乎已被广泛看好。无论是在1.5线城市还是新一线城市名单中,成都均被列在榜首。美国《福布斯》杂志在发布未来10年发展最快的19个城市榜单中,也将成都列在第一位。
  《福布斯》的理由是,成都这些内陆城市成为了中国沿海大都市如上海、香港和深圳的很好替代者。中国大胆的城市多元化战略,特别是正在制定的“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给予了内陆城市发展的丰富土壤。以成都为例,其飞机、铁路和公路的发展让内陆城市与沿海及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对外开放方面已走在西部城市前列。
  有业内分析称:如果按照传统的GDP评判方式,成都很显然不可能居新一线城市的榜首位置。而城市新分级方式,打破了传统单一GDP指标,而是综合了人均收入、教育资源、大公司和大品牌的选择等多项更具现代商业意义的指标。
  《第一财经周刊》认为,大公司投资于某个城市,以及公司人选择把自己的未来投资到某个地方,都是建立在对未来的信心之上。成都的脱颖而出在很大程度上就跟这种信心有关。在《第一财经周刊》调查的大公司战略重点城市中,成都在“新一线”城市中高居榜首,而在吸引到的《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数量中,成都也以248家位居第一。在公司人的意向工作城市中,成都也跻身前三甲,而且成都70条国际航线数量和10个外国领事馆数量在“新一线”城市中也都高居第一。
  如果说城市是资金、人才、货品、信息交流之地,以这些指标来衡量的话,成都也都表现抢眼。根据成都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2年,成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890亿元,占全国1.6%;实际利用外资85.9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7.7%;进出口总额为475.6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2%。2012年,成都市的流动人口达到46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超过28%;成都拥有50余所高等院校,每年可向人才市场提供16万左右大学毕业生和10万余专业技术工人。2012年,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17.7亿元,在“新一线”城市中仅次于人口规模更为庞大的重庆和天津。
  成都所表现出的这种城市商业魅力,也让它被《财富》杂志选为第12届财富全球论坛的举办地,在此之前,该论坛曾经在三个中国城市举办,它们分别是上海、北京和香港。“2011年《财富》杂志将成都评为‘全球最佳新兴商务城市’。这表明成都在科技、金融、物流、外包、通信还有其他诸多行业及领域成功确立了令人敬佩的地位。”《财富》杂志总编辑苏安迪说。
  民营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对于一个城市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则更具有切实意义,在这一点上,各“新一线”城市之间的发展状况并不均衡,比如2012年武汉的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总量的比重为41.2%,南京为39.9%。成都相对较高,超过58%。而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江苏无锡,这一比重已经达到64.2%,在浙江宁波,这一比重更是已超过80%。
  年轻人选择在哪些城市创业以及他们所选择的创业门类,将会对这些城市未来的竞争力起到更具决定性的作用。成都在手机游戏、杭州在电子商务、武汉在光电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已经先行一步,比如成都有大大小小七八百家手游企业,2012年产业规模达到120亿元,杭州约有30万网商,2012年电子商务产业实现增加值233.38亿元。
  “成都的优点是,能文能武,既适合商务又适合休闲。”洲际的孙健说。陶氏大中华区总裁石博韬也特意提到,他曾在日本机场看到成都的城市广告“欢迎来成都,大熊猫的故乡”,他认为成都的城市营销很有特色,这些因素让成都在国内国外被更多人所熟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427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