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语文课教学与专业结合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针对高职语文课教学现状,提出高职语文课教学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重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与专业结合的基础以及具体法,探索高职语文课教学新途径。
  【关键词】高职 语文教学 方法研究
  近年来,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希望以高技能毕业生提高就业率,从而提高学校知名度。于是造成了在教学实践中,大学语文在各专业中的课时分配明显减少,语文课成为“副科”,许多高职学生也认为,学不学语文对其专业技能学识和将来的就业并没有多大的影响,从而对语文课缺乏足够的重视,上课精神不集中,作业考试没有积极性。
  其实,大学语文教学对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健全人格、思想品德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专业技能提高,提高学生将来面对社会竞争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语文课完全可以在塑造一个具有专业思想、较高人素养、胸襟开阔、灵活应对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方面大有作为。
  那么,高职语文课要怎样上才能达到上述目标,又受到学生欢迎呢?那就是,高职语文课要走与专业相结合的道路。
  1.高职语文课教学与专业结合涵义及实施基础
  高职语文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高职生的专业特点,符合各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重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体现出专业特色,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趣味,教学更有效果。
  首先,语文课本身的包容性使这种结合成为可能。中国的语言文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与政治、哲学、经济、文化等许多门类的学科结合在一起的,文本中许多作品其内容本身就蕴涵着人类关于生命的种种体验与思考,关联着人类生活世界的各方面,具有无限丰富性与复杂性。语文学科是一只万花筒,它无限丰富,包罗万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其次,教育心理学及有关学习理论的阐释也表明高职语文与学生的结合是可行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心理成分。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来说,高职生的学习主要是围绕着专业方向来组织的,学习兴趣与专业兴趣密切联系。学生的兴趣是其知识、素养等方面因素在其外在选择上的综合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符合学生兴趣需要的,也往往是符合学生知识水平、文化素养的,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师有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但也同样有适应学生兴趣爱好的必要。
  由此看来,大学语文教师利用高职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而主动对教学内容、重点等做相应的调整,使其更贴近学生的专业,突出其专业特色,是符合教育心理学及有关学习理论的,这也势必使我们的高职语文更富于魅力,也就势必会激起学生更高、更浓的兴趣。
  2.语文课教学与专业结合具体做法
  那么,如何才能使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体现这种结合。
  在教材内容的取舍上体现在目前还没有一种具有专业特色的高职语文教材的情况下,教师要想突出专业特色,对现行教材内容的取舍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教材只是一个范本,教育的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教学的内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各专业学生的专业爱好及需要来增删课文内容。如果教的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则可选取一些词句优美、富有音乐节奏感的篇章。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煜的《虞美人》、李商隐的《无题》等,并可补充一些古代有关音乐的评论等内容,而可减少那些相对而言具有较强理性思维的较为抽象的文章;如果面对的是美术专业的学生,则可选取那些画面感强、色彩明快、具有诗情画意的文章。如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毛泽东的词等,还可补充一些古代文人(同时常常又是画家、书法家)的书论、画论;如果面对的是园林、建筑专业的学生,则可多选像剧作家李渔《闲情偶寄》中关于农林营造等方面的文章……这样一来,高职语文教学的专业特色从内容上渐渐凸现出来,相信这样的取舍一定会令学生兴趣大增。
  在对同一内容讲授重点的不同上体现一些经典美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较强的感染力,不论哪个专业的学生都要学,对这些文章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如同是苏轼的《前赤壁赋》,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侧重在对语言节奏感、音乐美的把握以及“呜呜然萧声”的赏析与想象;而对美术专业的学生则重在对“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以及主客们“相与枕藉乎舟中”等意境的赏析与画面的描绘。同是《琵琶行》,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可把重点放在对“大珠小珠落玉盘”那千百年来不绝于耳的琵琶曲的“聆听”与感悟上;对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对“别时茫茫江浸月”那一种离别情境的理解与构想则又成了他们的重点;而对服装专业的学生来说,可引导他们由青衫进而对古代官服加以识别与再绘……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的兴趣与热爱,定能为我们的语文课堂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富有创造精神的新天地。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体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其性格脾气及爱好特长也往往能体现出一种专业特色,如音乐专业的学生大多性格外向、活泼、善表演,有很不错的音色和标准的普通话;美术专业的学生坐得住,善于用色彩、画面来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他们的特长,为我所用,大胆地选取能发挥学生特长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我们的语文课堂里唱起来、跳起来、画起来。这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记得在教李煜的《虞美人》时,音乐专业一位学生声情并茂的美声清唱,极富表现力地把作者那种故国之思、昨是而今非之感唱了出来,课堂一片悲寂。这一唱,意境全出,远比师生反复的朗读和教师大量的讲解更有效。某服装设计学院的一位语文教师在讲授《卫风?氓》时,是让学生想象女主人公各个时期*姑娘、新婚、婚后+的着装,并将其勾勒出来,来一次作品展示会,效果很不错。总而言之,我们要很好地挖掘并利用这一富有专业特色的教学资源,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作业布置及考核中体现在目前研究性学习正逐渐流行并且也收到较好效果的时候,笔者以为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尤其在作业布置及考核中同样可以采用,但其模式、方法等都应有高职的特色。教师先确定大的研究范围――将语文与专业结合起来,具体的研究课题可以由学生自己设定,如可确定这样的课题:“我看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描写”、“我论‘诗中有画’?”、“从x x文中看x时x地的建筑(或音乐、美术、服饰、园林设计等)的特点”等。教师在开学初的几堂课内就将这一作业及考评方法告知大家,便于大家尽早地确定研究课题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有意识地查找、搜集资料。研究可以是小组合作也可以由个人来完成,研究所得撰写成论文上交,既作为作业也作为这门课的成绩。高职生已具备较强的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有较宽裕的课余时间,这为语文的这种作业及考核提供了方便。在长达近一个学期的学习、资料搜集后,学生都能交上一份较好的答卷。学生的作业内容各个不同,但他们对所钻研的问题都有较深的理解,且见仁见智,展示了高职生较为独特的思考与见解。因为有所得,学生对语文学习、研究也就更有兴趣了。
  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的结合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而且要对课文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学生的专业有足够的了解,否则,这一种结合将流于形式,成为一句空话。另外,它还要求教师掌握好“度”的问题,忌结合的牵强与生硬,要因教材而“利导”,相关才“相宜”,并非每篇都硬结合;还要忌把高职语文上成纯粹的“美术史”、“音乐史”等,因为这里强调的是与专业的结合、渗透而不是由专业来代替语文,事实上也是代替不了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5030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