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宇

  摘要:在高中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难度大。对此,笔者所在学校开发利用“课案导学,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变旧式课堂为高效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课案;高效课堂;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94
  中国的教育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内,教育的方式未曾发生多少变化,即大多是采用教师教、学生学这种的方式,这种填鸭式教学在高中教学中尤为普遍,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担负着家长的希望,因而误以为分数就是命根、分数就是希望、分数就是衡量一个学生能力高低的唯一尺度、分数就是评判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难道分数真的可以说明一切吗?填鸭式的教学就一定可以拿高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经济、网络都在飞速发展。高中生的学习也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更为今后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因此高中的学习除了需要用高分这块敲门砖来敲开心里理想大学的大门,更需要拥有合理的学习方法、创新的意识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样,学生进入社会才能生存,才有竞争力。那么,如何才能既拿高分,又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呢?笔者认为就是把教师让学、求学、逼学变成学生想学、愿学、乐学。而这种转变的关键就在于课堂,针对以往“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沉闷的旧式课堂,如何让课堂变得“有效”、“高效”是每一个教育者的梦想,这也是本文探索的方向。
  一、高效课堂的理解
  高效课堂是一种以模式为驱动,以导学案为统领,以小组建设为保障,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发展学生为目的的教育思想体系。其实,通俗一点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可以促进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下课铃响后,学生依然意犹未尽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二、高效课堂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知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有效形式在课堂教学模式中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让教师变成课堂的主导和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如下:
  1. 分组形式上的操作
  (1)人数控制:小组的分配很有学问,小组数太多教师不易管理和考核,每组人数过多又导致组内距离感大,组内讨论不充分。因此,每班组好是6至8人一个小组。
  (2)小组成员的分配:每个小组都要按成绩高低合理搭配小组成员,一般分为A层、B层和C层,这样可以防止成绩优异的学生扎堆,成绩稍差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3)小组成员任命:每个小组可以找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在学生中有声望的人担任组长,负责组内的所有事务,再把其余的组员依据特长和要求任命为生活和学习的专项负责人,这样一方面可协助和分担组长的工作,减轻组长的负担。另一方面人人均有职位又可对其约束,激发每个人的学习兴趣。
  其实分组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就可以了,而是在课上和课下要以小组为单位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让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2.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阵地,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杜绝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还学生一个快乐、生动、高效的课堂,我们做过很多努力。在借鉴外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推出“课案导学,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课案导学”是以课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找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通过教师的点拨使知识掌握得更扎实、具体。
  笔者所在学校采用的课案主要有“三案”,即“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分别针对课前、课中、课后,且难度是针对本校学生所设计的。“三案”的具体内容如下:
  (1)预习案:预习案一般是教师在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通过查阅教材、其他文本资料或网络等各种途径完成预习案的内容,如在完成过程中,发现不理解的知识可做好记录,以便课堂上有重点地对知识进行交流和探讨。教师在设计预习案时要有梯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尽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出最大化。预习案的采用对学生是一个自主学习、高效预习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学习的持久性和连贯性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同时,教师通过对预习案的批改可对学生的预习环节起到监督和检查的作用,在课堂上利用有重点的引导和点拨,这样就从“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2)探究案: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围绕探究案学习教材,针对探究案的问题在小组内部展开交流、讨论,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这样的过程既是解决自学时的不解和困惑,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过去,我们总是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保持安静,而教师在讲堂上“充分”地讲授,这样只能造成教师很“高效”,眉飞色舞,学生却在下面机械地抄板书,懒于动脑,甚至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是无效甚至是负效的,会导致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和求知的热情。
  对于预习案的学习成果和探究案的问题讨论结果,学生要进行板书展示。在展示过程中,一方面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本堂课的知识,也可对学生答题的规范性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又可暴露出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难点问题,教师可将这些问题进行汇总、梳理、归类、整理,为点拨精讲、解难释疑做好充分准备。
  同时,教师找几个小组的学生进行即时性点评,找出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点评,不仅使学生知道错误在哪,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也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点评过程中,如有学生有疑问会即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可进一步质疑和对抗。这样下来,学生参与性提高了,课上也不再犯困了,当堂消化新知识,课后负担也轻了。但是,在我们开始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原因是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一般都比较腼腆,有的甚至很胆小。当着全班学生和教师的面说话非常紧张,满脸通红,语无伦次。为此,一方面教师要降低要求,充分鼓励和积极示范,另一方面同学们也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给予鼓励的掌声,营造一种轻松的气氛。慢慢地学生们敢说了,会说了,有的点评还相当精彩。这种巨大的进步有教师的功劳,更应感谢学生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看着学生每天都有进步我们感到很欣慰。
  最后,学生自主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这样能使学生对新知识有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总结能力。而后,教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适当加宽加深,且即时对小组探究情况及学生预习和学习情况进行打分和评价,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训练案:学生在解决疑难问题后,教师应留出相应的时间让学生完成训练案的内容,课后收上来批改后返还给学生,而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辅导。这样,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生也可以发现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学会、学透、学好。课后,学生也可针对知识的漏洞进行补救,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懂,把知识的掌握和分数的提高加以融合,成为分数和能力并存的佼佼者。
  三、高效课堂下的物理课
  物理是高中生公认的最难的学科之一。怎样把物理学好、把物理成绩提上来一直都是学生、家长最头疼的难题。身为物理教师,笔者也在找寻一种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可以脱离苦海,较为轻松地把物理学好,甚至变成众多学科中的强项。在我校实行“课案导学,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后,笔者深刻地感觉到在物理课堂上,教师教的轻松了,学生学的快乐了,成绩也稳步提升了。笔者总结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预习案省时
  预习案是教师深刻钻研教材后编写出来的,我们编写的预习案要紧扣教材,把知识全面、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地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花很少的时间把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了解清楚,不仅可以改善学生预习时无从下手的情况,还可以提高物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达到高效的目的。
  2. 探究案深入
  在物理课堂上,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A层相互讨论后教会B层,B层深刻理解后再教会C层,这样层层深入,不仅可使A、B层得到充分的锻炼,也可使C层参与进来,不至于掉队。讨论完后再由教师指定的小组代表展示和点评,最后教师加以点拨、扩展和总结,使学生再一次对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物理公式、物理概念及其相关解题步骤深入体会。
  3. 训练案检验
  在每堂课的最后,每组的组长把训练案发给组员当堂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这样趁热打铁,让学生找到没有学会的内容和没有消化的知识点,在课后加以弥补。
  以上是笔者在“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下的一点心得体会,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困难,如学生点评不到位、语言过度口语化、用词不准确、课堂讨论时间紧张等,所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笔者相信,只要学生和教师一起努力,我们盘山县高级中学一定会越来越好,再创辉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1540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