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紫砂壶的收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范林强

  摘要:收藏紫砂壶应注意挑选精品、真品,并看准市场行情。一些名家制作的紫砂壶都很有收藏价值,尤其是一些大师的作品,一直是稳中有升,而大量地摊上的紫砂壶,绝大多数都是赝品或者粗制滥造的,没什么收藏价值可言。
  关键词:紫砂壶;收藏
  中国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19-1
  紫砂壶始于宋代,盛于明代,因其颜色紫红、轻灵透气,泡出的茶汤不失原味,被视作饮茶的最佳器皿。明清时期出现了一批批制壶高手,而后又有文人雅士参与壶的制作,题字绘画,使其更具有文化内涵,成为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因紫砂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高超的工艺性和优雅的紫砂艺术,所以历朝历代都是人们收藏的对象,特别是对一些制作精良的紫砂壶,更是呈现“泥土与黄金等价”的现象。
  虽说目前紫砂壶的收藏市场一片大好,但是想要将最具升值潜力的紫砂壶收入囊中,还是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选购收藏一把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的紫砂壶,要从“泥”“形”“工”“款”“功”“名”六个字着眼考虑。
  泥:紫砂壶之所以可以使泡出的茶不失原味、陈茶久放而不馊,是因为紫砂泥具有双透气孔的特殊结构。而这种紫砂泥只有江苏宜兴才能开采出,其他地区的紫砂土是不具有这样的功能的。宜兴的紫砂泥料烧制后具有双重气孔结构,吸水率高,具有一般陶瓷器皿所缺乏的透气性。但是现在陶艺普及,不少人将紫砂泥料误认为就是一般紫色土或配制出来的“紫砂泥”,用这种原料做出来的“紫砂壶”显然在泡茶功能上是没有优势的。另外,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还是存在着细微的差异,给人的官能感受也不同。鉴别时,要观其色、摸其质,好的紫砂壶会有“色不艳,质不腻”的感觉。
  形:紫砂壶的“形”异常丰富,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因为具有投资和收藏价值的紫砂壶皆由手工做成。如何辨认和评价其外形的优劣,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来看,因为茶道讲究“淡泊和平,超世脱俗”的古拙,所以收藏时一般会将拙放在第一位。而后是大度、清秀和趣味。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还有根据自身审美观来判断,哪个作品能让你产生共鸣,哪个就是最好的。
  工:“工”是紫砂壶价值的灵魂所在。一把紫砂壶要经过几百道工序,其中任何一道工序没有处理好都可能影响到紫砂壶的品质。只有道道工序精心制作,才能使壶恰如其分地体现紫砂泥的温润。
  珍品紫砂壶的壶的嘴、扳、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外;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也要交待清楚、流畅。在整体上,紫砂壶形态端正,无别扭感觉之处;在细节上紫砂壶“直则直,当曲则曲,当须则须,当毛则毛”,有丝毫含糊。做工精良的紫砂壶或给人高昂情绪的激发,或人气质内敛的含蓄,不仅表达着作者的思想,更具有区别于其他壶的“神”、“气”、“态”。
  款:所谓的“款”是指镌刻在紫砂壶上的诗词书画及印款。鉴赏款,一是要鉴别壶的作者是谁,题诗镌铭的人是谁,是否有大师的手笔。二是欣赏题词的内容、镌刻的书画、印款。可以说紫砂壶上的款将诗、书、画、印的传统艺术融合到一起,带给人多方位的享受。历来,紫砂壶是按人定价,名家名壶身价百倍。
  功:“功”是指壶的实用功能。实用性很强是紫砂壶与其他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它的“艺”全在“用”中,如果失去“用”的功能,“艺”也将不复存在。紫砂壶的功能美主要表现在:容量适度、高矮得当、口盖严紧、出水流畅。其容量一般刚好注满四个杯子。矮壶口大,宜泡绿茶,但又必须适度,过高则茶失味,过矮则茶易从口盖溢出,使风景大刹。壶的口盖严紧,能使冲壶水落于茶海而不致落入壶内。
  名:紫砂壶的“名”是指壶的作者,作者的名气构成了紫砂壶的附加价值。只有在对紫砂壶和制壶人足够熟悉的情况下,投资名家壶才不失为安全之举。
  不过,行家提出了一句忠告:收藏紫砂壶,不应只看“名头”。在几百年的历史中,紫砂壶的制壶高手可谓名家辈出,陈鸣远、裴石民、顾景舟……这些大师的作品一直是拍卖会上的“抢手货”。当然,由于大师“名头”的壶价格昂贵,常有作伪者将新仿壶用白蜡或者鞋油打磨,做上所谓“包浆”冒充旧壶。
  当然,收藏新壶,也要注意区分“翻模壶”和“手工壶”。一般来说,“手工壶”造型饱满,线条挺拔,而“翻模壶”在这方面则相差悬殊。收藏者可把手指伸进壶内抚摸,“手工壶”一般能摸到接缝,“翻模壶”则摸不到。如果是同样名头,“手工壶”是价格三千元的话,“翻模壶”只有它的三分之一价格,大约是一千元。
  尽管近年来紫砂壶赝品泛滥,但并不影响收藏者和投资者参与,毕竟绝大多数赝品均属粗制滥造之列,识别也较为容易,而且这些东西一般售价较低,大量属于地摊商品,投资者可以抛弃这列紫砂壶,而选择那些“根正苗红”的商家或到拍卖行中竞拍。总之,投资紫砂壶需要根据工艺特点、艺术价值、名人效应和流行趋势等进行综合考虑,优中选佳不仅是收藏的真谛,也是市场投资最基本的着眼点。
  参考文献:
  [1]范俊龙.紫砂物语[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2]章放童.砂里淘金:宜兴紫砂收藏宝典[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2012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