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儿科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钱琳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及其发生原因,提出一系列的护理对策。方法:输液前实行编号、姓名双核对机制;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家长的健康宣教工作。结果:使安全隐患渐渐减少,从而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率。结论:开展儿科门诊输液专业化管理能提高服务质量,消除输液存在的隐患。
  关键词:患儿;静脉输液;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77-02
  由于儿科病人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尤其是婴幼儿对口服给药不能配合,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医生往往会依病情需要而选择静脉给药,因此使门诊小儿输液量逐步上升。为了确保输液安全,我们对儿科门诊输液室2012年5月~2013年10月小儿输液出现的安全隐患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患儿输液的安全性明显提高,从而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1安全隐患分析
  1.1医嘱因素:医嘱的缺陷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医药市场活跃,新药不断推出,医生对新药的规格、小儿每公斤体重用药剂量不熟悉,导致药物剂量与患儿实际年龄、病情不符。二是新药不断出现,配伍禁忌对照表公布相对滞后,无法核查,导致不合理配伍用药,使的两种以上药物混合后发生反应。
  1.2护士自身的因素:第一,部分护士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给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部分护士由于患儿的家长在旁边就会紧张,不可能一次静脉穿刺成功,而静脉穿刺不成功,家长就会指责护士,导致护士更加紧张而发生差错。第二,部分护士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在给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时,未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使患儿的家属异常紧张,会做出一些异常的举动干扰护士的操作,甚至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第三,部分护士不重视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宣教。部分较小的患儿由于天性活泼、好动,经常会出现将输液针被拔出的现象,使得静脉输液过程不能顺利进行。由于缺乏相关疾病知识,部分家长为了缩短输液时间,私自加快静脉输注速度,导致患儿发生心力衰竭、水肿等。
  1.3药品因素:个别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如注射液里有杂质,粉剂不能完全溶解等,还有些药物外包装相似,极易造成视觉混淆,如地塞米松被当成病毒唑,头孢噻肟钠被当成头孢他啶等。
  1.4穿刺因素:门诊输液室患儿及家属人员较多,环境较乱,护士的工作量较大,导致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而且大部分家长对"一针见血"的期望值很高,在没有达到满意时对护士有意见,护士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与患儿家长很容易激发矛盾,引起纠纷。
  1.5药液外渗: 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家长照顾方法不正确或穿刺的原因引起局部药液外渗。二是因患儿对输液心理反应强烈,自我约束力差,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经常出现用手牵拉头皮针,导致针头被拉出血管外。
  1.6其他因素:一是患儿因素。由于小儿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特别是婴幼儿一旦输液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不能用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护士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将延误抢救时间。因1~3岁的患儿好玩好动,部分患儿无法在输液区完成整个输液过程,家长因缺乏医学知识或担心孩子哭闹加重病情,而顺从孩子的意愿带其到室外走动或逗留。但一些药物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可导致药效下降,还可能引起药液污染,导致输液反应或其他意外。对照组中就有2例。二是部分家长因临时有事或小孩不耐烦等原因,擅自调快输液速度,而导致心衰、肺水肿的发生,据统计有80%患者调快滴速。
  2防范措施
  2.1增强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监督制度: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和重点教育,使每位护士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认真核对并执行医嘱。护士在收取输液计划单后,必须将输液计划单与医嘱单核对,包括患儿姓名、年龄、药名、剂量是否有误,发现疑问及时与值班医生联系,核准后方可执行。
  2.2规范输液流程:护士接到输液计划单后,首先要核对药房提供的药名、剂量、用法、质量等是否与其相符,然后填写输液卡;再交另一护士重新确认填写患儿姓名、年龄、药名、剂量及用法等无误后进行配液并签名。这样大大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
  2.3实行输液编号制度:对门诊输液患儿在原来查对项目的基础上增加门诊输液编号。收药护士在核对药物无误后发给患者一个号牌,并将对应的号码写在输液计划单及输液卡上。家长拿着号牌在输液区等候。当轮到该患儿输液时,护士不仅要核对其姓名、药名、剂量、用法,同时收取号牌进行再次核对并签字,防止错用药物。我单位自实行门诊输液编号制度以来,没有再因姓名相同或音同字不同发生护理差错。
  2.4改进输液室的设置:在输液室配备了电视机、舒适的病床及输液椅等,将传统的白色工作服改为粉红色的护士服,降低了患儿的恐惧感,增强了护患亲和力,从而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2.5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随着门诊输液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多,护士不仅要掌握输液的相关理论和技能,而且还要掌握新药的性能、配伍禁忌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我单位有计划地定期组织低年资护士学习相关知识,对于输液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了相关的处置流程。通过培训,护士的业务素质得到了不断提高。
  2.6强化护士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技巧: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人们运用法律的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使护士承受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特别是在静脉穿刺时,患儿家长都希望能"一针准"。因此,护士就要面带微笑,主动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就会缩短护士与患儿及家长之间的距离,增强家长对医院的信任和对整个治疗过程的认同感。同时,护士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穿刺不成功时,要敢于向患儿及家长表示歉意,作出必要的解释、安抚,取得家长的谅解和支持。恰当的运用护患沟通技巧,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7深入开展健康宣教:儿科门诊输液的健康宣教我们采用教育家长为主,教育患儿为辅的方法。输液前告知家长用药目的,注意事项,用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特别强调不要擅自调节输液速度以及自行调节滴速的危害,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在输液过程中以及护士巡视时,要帮助家长将患儿抱在输液部位肢体的对侧,以防家长身体触及针头;告诉家长不要将衣物覆盖患儿的穿刺部位;不能外出输液,以免发生药液污染、输液反应或其它意外事件,而得不到及时救治等。另外,在门诊输液室配备各种儿童读物,墙上贴一些孩子喜欢的卡通人物。这样可吸引患儿的注意力,消除其恐惧心理,使患儿在愉快而安全的环境中完成整个输液过程。
  综上所述,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和普及,患者的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由于目前新药的不断推出、小儿输液难度的加大及家长要求较高等,从而导致了小儿门诊输液安全隐患的存在。通过我们对门诊小儿输液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归类和分析,制定了改进输液室的设置与合理的操作流程、加强操作技术的培训以及查对巡视等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了护士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有效地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凌云,陈朔晖,诸纪华,等.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8.
  [2]刘业惠,王元国.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分析与适应对策.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536-538.
  [3]冯辉,徐贵菊,郑莉伟.人性化管理干预对降低产科护士压力的效果评价.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467-4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4273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