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班额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引发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晓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适时有效的给予引导和帮助。”这里所提出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重视合作的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师生都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师生之间对于某个问题的答案可以相互交换意见,交流思想,交流多了,师生关系自然也就和谐了,课堂教学会逐渐活起来,学生的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关键词:大班额、小组合作学习、思考
  一、在实践中大班额下的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方面
  第一,对于班额大的班级,我们经常会为学生的合理分组和座位安排绞尽脑汁。我们现在的班级教学,大多是教室小学生多,分组排座时占用的空间更大,学生只能更拥挤得坐在一起,根本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交流。
  第二,在这样开放的课堂上,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调控。以前,老师站在讲台上,学生整齐地坐在课桌前,有走神的,有做小动作的,我们都可以一目了然,但现在这些问题我们就难以发现,更难以调控。
  第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否切实有效难以衡量。小组合作学习重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但在小组内是否所有的成员都参与学习了,学生彼此之间能交给他人多少知识,一节课下来,小组内到底有哪些学生真正把知识学会了,这些问题在实际操作中都是难以衡量的。
  二、我对大班额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思考
  最近我们学校进行青年教师练功比武开展了大班额下(班级学生人数均为70多人)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研讨,下面就以《周长的认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这节课关于周长测量谈谈我对大班额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片段:第一步:教师先出示小组合作要求:①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②测量学具袋里图形的周长(每个合作小组一个学具袋,学具袋装有一片纸质的树叶卡片,一张圆形卡片,一张三角形卡片,一把直尺,一副软皮尺,一根线)
  ③把测量的结果填入记录中(需要计算的写出计算过程)。
  第二步:学生分成4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开始尝试探索,先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动手寻找测量周长的方法,其中2名学生合作进行测量,1人检查,1人记录,分工明确。(所有听课的教师也很感兴趣开始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对于树叶和圆形卡片,大部分小组的学生开始直接选用皮尺围一围,直接测量,写出结果,对于三角形的周长有的小组学生用软皮尺围一围测量,也有用直尺一边一边的量,最后加起来就是它的周长。我们听课的教师同时也注意到学生测量树叶和圆形图片的周长时误差较大,足足有3厘米之长。)
  2分钟过去了,教师还在巡视观察学生合作的情况,又过了一分钟,教师看看学生的情况基本还是刚才的状态,于是启发到:同学们我们的学具袋里还有一根棉线,除了你们的测量方法外,能不能想办法把棉线也用上,再来测量测量周长?小组可以讨论试一试,注意要完善自己的表格。大约又过了1分钟,小组合作活动基本完成。
  第三步:学生开始展示汇报小组合作情况,18个小组,教师选择了4个有代表性的小组说说自己选择的测量工具及其测量方法,小组汇报员汇报,不完善的组员可补充,4个小组不同观点可补充说明。
  教师又追问,看到这4个组的不同答案,你们想说点什么?学生1质疑:同样的图片,周长的大小怎么不一样呢?学生2: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周长就不一样等。师质疑:你们认为谁说的对?那咱们这4个小组竟有3厘米的误差是什么原因呢?
  第四步:请第一展示小组上台演示自己测量周长的过程,这次在教师的规范指导下让学生再次操作,台下同学认真观察并进行评价学生的测量情况,找出问题,使学生直观的看到测量时2位要合作好,一人按牢,1人检查要看清刻度,从起点绕圆或树叶一周,要密贴边沿,再重新回到起点,这个封闭图形一周就是周长,否则不规范合作和操作会影响数据的真实性。最后由各小组总结本组的学习情况,成绩与不足。
  思考:
  大班额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能设计的如此周密实属不易,可以看出这段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的,他的成功之处就是:
  1、教师掌握了合作要领,恰当的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小组由4人组成,便于管理,对于大班额的分组,小组人数切记不易过多,根据班级座位的变动,可以随时进行动态管理。这位教师采取的是异质分组的办法(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不尽相同,小组成员能互相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小组长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和做好小组汇报;“记录员”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是:组内成员自学探究,在小组长的协调下学生依次发表意见(相同的意见不再重复),若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讨论。
  2、教师给了学生明确的方法,提供了足够的合作时间。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明确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目标任务。很多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大多学生由于没有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小组学习的方法和步骤。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才能保证各小组合作学习的速度、质量。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时,不怕暴露学生问题,不是二、三分钟就让学生草草收场,汇报结果,却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思考、讨论、交流,质疑,再探究,保证学生能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学习任务。
  3、教师及时组织评价和交流,让学生养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各小组进行学习汇报、交流、评价。由合作小组的组长汇报,其它成员作补充,组织学生对各组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评价,评价时公平、公正、客观,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小组汇报、交流、评价结束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质疑,通过适时点拨,规范操作,归纳提升,指出各小组的成绩和不足,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中的得和失,以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这样通过小组间的学习汇报、交流,能弥补小组学习上的不足,有利于小组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通过小组间和教师的评价,能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评价观。通过评价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班额学生多,难控制,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整节课可以很清晰地感到教师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格外重视。
  4、教师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适时的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形式,它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此,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程把握。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多数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适时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新课程对老师介入学生的讨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老师认真观察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困难的解决”和“问题的提出”的情况如何,进展怎样,及时掌握可以挖掘的教学资源。因此,切记不要将“暗示”作为秘密武器,介入过早,未能让学生充分合作,就被老师牵到预定的轨道。
  大班额教学可能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就需要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进一步探索,寻找对策与措施,以便更好的提高新形势下大班额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推进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6633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