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智慧城市:科技与城市的结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亚勤

  我们走向城市是工业革命之后最自然的现象,也是社会最大的一个变化。走向城市,产生了群聚的效应,产生了贸易,产生了新的经济,产生了更好的基础设施、更好的服务,产生了更多的灵感,产生了创新,产生了科技和产业。这也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最大的机遇。
  发挥信息技术效应
  现在确实是城市的一个时代,目前有差不多50%的人类是居住在城市里面,中国去年也超过了50%,是一个里程碑。到2050年,四分之三的人口都会居住在城市里,未来是城市的时代。数据显示80%GDP产生于城市。城镇化或城市化确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但本身也产生了很多很多的挑战。
  要建设一个城市,本身需要智慧,人要更聪明,基础设施要更智慧,整个产业要更有效,所以,智慧城市本身,我们叫做Smart city,SMART这五个字母也有它自己的含义,我简单给它做了一些诠释。
  S就是要有持续发展的模式。其实我们今天讲的生态环境,就是要持续发展不仅仅要有好的资源的一种均衡,很重要的是需要有持续发展的能源,有好的产业的模式。M是可以量化的,可以测量的。一个城市的发展,要有科学的发展观念,要有数据、数字,作为发展不同的阶段。第三个是A,整个发展应该是普适的,大家的资源都可以得到的。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不仅仅是给富人,给少数的群体,它应该是针对所有人的,特别是针对广大的市民,针对一些弱势群体,所以要公平。另外就是R,我们在考虑各种因素,各种资源的时候,要有一种优化资源的发展观念。 最后一个,对我来讲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发挥效应、最能作用的,就是T,利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怎么样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
  讲到技术,这里面最重要的可能还是信息技术,信息和通讯技术是整个产业发展的一种推动力,它是一个引擎。不管是新能源也好,生命科学,最终还是信息技术起关键作用的,因为我们看到新能源、看到低碳,看到怎么样增加效率,都是要使用信息技术。
  现在信息技术有很多新的发展,包括谈到传感网络,有时候叫做物联网,我们谈到移动互联的技术,谈到了云计算、大数据,有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使得这些很多各种不同的数据都可以变得更有意义,变得让我们可以作出决策,从数据到信息、信息到知识、知识到决策。
  智慧城市带来变革
  一个城市,它其实是一个大的系统,在系统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有几个方面:第一,它的主体:市民,所谓人。我们过去建了很多智能城市系统,并不是以人为中心的,更多是做一个项目,或者做某一个事,设计的系统不是很人性化,无法实现,无法变成一个真正有用的系统。人分为三种不同的角色,一种是市民,一种是城市的工作者,一种是城市的决策者。整个智慧城市的设计要按照这三种不同的角色来设计。
  第二个方面是数据,城市其实是最大的大数据的来源。在过去其实我们建了很多系统,也有很多的数据,但是这个数据往往是不联通的,每个项目、每个机构、单位自己收集数据,数据本身没有打通,建立系统就会发现,有一段时间有用,然后升级换代之后,过去的数据没有了,或者机构之间本身没有任何的互通。其实,大数据、云计算最大的效果、最大的作用也就是要把数据打通,打通之后就改变了。微软公司在这个理念上设计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它本身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是要有各种方式收集数据,数据可以是城市的感知数据,比如说各种传感器,去监测交通、环境,部署在城市每一个地方,这是城市的感知数据,是城市的脉搏。第二种数据是市民所产生的数据,市民的手机、电话所产生的大量数据。第三种是城市服务的数据。这三种数据可能格式的要求都不一样,有结构化的,也有半结构化的,也有非结构化的,有实时的,有非实时的,有系统产生的,有机器产生的,也有人产生的。怎样把这些数据很好的收集起来、存储起来,根据这些数据的特点进行数据清晰、结构化,用人工智能和挖掘的方式,变为城市的分析。有了这个之后,要把这些数据融入到城市的管理体系里面去,这也很重要,作为技术,要融入到决策体系里面,否则你只是建了一些数据中心,建立硬件,放一些软件,数据放了也没有用,必须要和城市整个决策流程融合在一块儿,然后把它很好地呈现给城市不同的角色:决策者、市民或者城市的工作者。
  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我们希望带来以下几个大变革:
  第一,对于决策者来讲,是更透明的机制、更灵智的决策和更清晰的问责的机制。特别是对于城市决策者在遇到应急事件,怎么样去用技术的方式帮他处理,了解市民的信息,了解城市本身感知的信息,起到更好的一个作用。
  第二,要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包括能源的利用率等。例如二氧化碳怎么排放,怎么样让电讯更加发达,怎样让交通不堵,为这些事务提供更加清晰,更好、更有效的措施。
  第三,要提升城市工作者的生产力,特别是在中国的城市,城市决策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商业、大企业、中小企业都有很大的影响。在美国,政府做的事,基本上和商业无关,在中国,却要考虑怎么样让商业变得更加有效。
  最后一个是城市的职能,就是提供现代化市民的服务,对民生、对大家的幸福指数要让它去提高。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三点,即城市的职能是要优政、兴业、利民,这三个东西要融在一块儿,我想最重要的还是要优政和利民,兴业更多的是提供一个好的政策环境和一种氛围,让企业自己发挥自己的作用。
  人是城市最主要的角色
  智慧城市谈了很多年了,在美国可能谈了有三十年的时间,在中国至少谈了有十年的时间。这里面有很多好的例子,也有一些比较失败的例子,好的例子是纽约,纽约做得最好的一点,就是它的产业进行了很好的升级。最不好的例子是底特律,当过去的制造业、船舶工业消失,金融成为城市的中心时,城市没有一个新的血液,这个城市就面临破产。这是从宏观角度的分析。
  下面我从比较微观的角度,从技术角度来讲,我们帮助纽约设计了一套警务系统,使得城市更加安全,在曼哈顿一个小区装了上万个传感器和摄像头,可以把数据更好地收集起来,利用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使得警察知道事故或者犯罪的多发地点,可以更好地去防止事故发生。这项技术使曼哈顿区的犯罪率降低了30%左右。
  在伦敦,我们设计了一套交通系统,特别是针对于公共交通,像地铁、公共车、出租车,使得出行变得更加方便。
  在迈阿密,我们设计了一套政务系统。另外,微软公司也采用了很多节能减排的技术。我们的园区,其实也可以说是一个小城市,在美国有上千个建筑,里面也有将近十万多人,有很多的服务器,很多数据中心,有许多的电脑,怎么样让它们更节能、效率更好,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
  智能城市的概念并不是很新的,也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我觉得在我们建智能城市、城市化过程中要注意几个方面:
  第一,要以人为本,用技术建系统的时候要考虑到人是城市最主要的角色。
  第二,要充分利用技术作为工具手段,尤其是通讯信息系统以及新能源的技术。技术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最决定性的因素,其实作为一个城市来讲,有很多很多方面需要考虑。
  第三,我们在建智能城市的时候,要充分地去做一些研讨,去做一些调查,过去在欧洲、美国,智能城市已经发展了很久,这里面有很多好的例子,也有很多经验教训。
  智能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美好的向往,需要很长的过程,它和中国现代化的过程是一直相伴的。我们在建设智能城市的时候,要做好长期建设的心理准备,不可能一下子建好。它需要一个承载着不同运用的平台。最开始可以考虑一两个垂直的运用,但整个架构必须考虑到数据的连结,考虑到未来的发展。
  (以上内容系根据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张亚勤在欧亚经济论坛科技分会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6633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