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爽

   [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的新闻事业和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建设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取得了很多成就,也发现了一些不足。特别是在新闻媒介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之后,新闻媒体身份的改变、媒体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中西文化的冲撞等都对新闻传播事业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加上我国新闻监管体系的不完善,一些新闻从业人员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做出有违新闻道德精神和丧失新闻职业道德操守的事情。
   [关键词]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道德失范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3 ― 0110 ― 02
   目前,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增多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社会各界人士在意识到其所带来的危害同时,提出应该坚决制止这种行为。但是对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整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我国对新闻界不正之风的各种整治措施已经实施了多年,但收效甚微。要想从根本上杜绝新闻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关键的是要建立、健全对新闻工作者的主观约束机制,从其自身的政治修养、专业水平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查原因、想办法,从主观方面彻底消除影响新闻职业道德的因素。另外,改善新闻单位内部各种不合理的制度和加强外部监督也很重要,这能从客观上约束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行为。
   一、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素质
   新闻道德失范事件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新闻工作者自身,可以说,“抓住这一点,就等于抓住了所有工作的牛鼻子”。防止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最关键的一步是要从新闻工作者自身抓起。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
   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闻职业道德的指导思想。新闻职业是一个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职业,其道德导向要体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这样的使命之下,新闻从业人员必须要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思想的培养。
   第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的生命”,新闻工作的第一位任务就是必须坚持政治挂帅,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无论是中央的主流新闻媒体,还是地方的从属性新闻媒体,每一级新闻单位,都要高度重视新闻采编播人员的政治素养,对奋斗在新闻一线的从业人员,要长期开展政治理论培训教育,结合在新闻工作中出现的种种新闻道德失范事件,通过定期举行政治理论培训班、座谈会等方式,使新闻从业者牢记党性原则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增强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等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
   第二,要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重要支点。我们党历来强调新闻工作者的党性原则,提倡“政治家办报”。新闻从业人员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也就从根本上站稳了立场,不会迷失方向。
   第三,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新闻工作的服务对象是社会主义与广大人民群众,新闻从业人员要干好新闻工作,首先要认识到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工作者的一切权利都是人民给予的,因而必须时刻以人民利益为重,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做好人民的代言人。
   (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媒体市场,我国的高等院校纷纷设立了新闻专业,但是教学水平之间的差距,加上近些年来大量非新闻专业人员进入了新闻工作队伍,导致了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新闻从业人员是发现新闻、报道新闻的直接经手人,这样的工作要求对目前新闻工作者来说是必须具备的。如果要想从新闻专业的角度减少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现象,新闻工作者的专业基础就变得格外重要。
   加强对新闻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求新闻工作者不论是否科班出身,都要具备基本的新闻专业素质,尤其要熟悉如何取舍、报道新闻信息、如何用笔法真实的表现新闻、什么样的新闻栏目形式更能吸引受众,从而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在不违背“三贴近”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报道形式和手段,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同时要放宽眼界,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各种现代新闻报道技巧,让读者、受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加强对新闻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求新闻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充实、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知识无止境,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新鲜的社会现象、文化思潮、网络名词层出不穷,而新闻工作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活动中,必须时刻更新自身知识储备,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水平,以适应万象纷呈的社会发展,满足受众不断提高的文化需求。
   二、加强新闻机构体制建设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新闻机构内部种种不合理的制度,是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诱因之一,也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一)严格人事管理
   首先,要建立严格的新闻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这是提高新闻队伍整体素质,从源头上制止不合格人员进入新闻业的第一步。
   新闻机构在聘用新闻从业人员时,要做好行业准入的严格“把关人”。在人员选择上,应当首先考虑已经通过国家职业资格统一考试的受聘者进入新闻队伍。但现实情况是有很大一部分受聘者并非科班出身,没有取得从业资格证,此时,新闻单位必须通过考试对受聘人员进行严格的新闻伦理思想考核、专业素质考核和业务潜能考核等。只有道德品质优、业务素质好的应聘人员才能进入新闻队伍。
   其次,尽快建立“全国新闻记者管理及记者证核验系统”,并向社会开放,以规范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业退出行为。目前,我国仅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建立了记者身份查询系统,并且设立了记者“黑名单”,但大量活跃在广电行业的新闻记者却没有这样的资料库,这就导致报业和广电业新闻从业人员的管理不兼容。所以,相关部门或社会团体,应当建立起一个完备的“全国新闻记者管理及记者证核验系统”,将全国各新闻系统内所有新闻从业人员的个人资料统一上网。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目前,我国大多数新闻单位对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普遍不够重视,除了我们上面提过的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专业水平之外,新闻职业道德教育必须贯穿于新闻职业活动的始终。
   首先,建立新闻职业道德入职教育制度。目前我国新闻队伍的人员组成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非新闻专业出身,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新闻职业道德教育。面对这种情况,用人单位必须制定严格的新闻职业道德入职教育制度,让即将踏上新闻工作岗位的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清醒的认识,不分专业出身,所有意欲踏入新闻行业求职者必须在职业道德素质合格之后才能留用。
   其次,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在职教育。新闻职业道德教育要贯穿新闻工作者职业生涯的始终,因为在经年累月的工作过程中,新闻从业人员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新矛盾、新问题。加强从业过程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及时更新新闻职业道德的教育内容,及时帮助新闻工作者走出困惑。
   (三)完善考核制度
   新闻单位考核制度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推手。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是规范新闻从业人员职业行为的重要举措,也是保证岗位任务目标完成的重要步骤。
   在竞争激烈的媒介市场中,新闻报道是新闻单位赖以生存的产品,新闻单位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以新闻报道的质量取胜,这也是对新闻从业者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为了尽量减少由于考核制度的不合理带来的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各新闻单位应当以“和谐单位,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指导,完善考核制度,以数量和质量两个基点做为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考核标准,实现质量考核和数量考核兼顾的考核制度。
   三、建立新闻监督机制
   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做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主体,如果对其没有必要的监督,必然会导致有违新闻道德现象的发生。因此,针对我国目前公众监督力量薄弱、新闻自律无力、新闻基本法缺失的现状,在建立有效的公众监督机制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加强新闻法律、法规建设,以期减少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一)加快新闻传播法规建设
   减少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新闻自律很重要,但如果缺乏他律约束,自律就会出现约束无力的局面。所以对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外部的制度规范和机制约束必不可少。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既要依赖新闻自律,同时也需要加强他律。
   众所周知,我国的现行法律体系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组成,它们按照法律效力高低依次排列。法规及以上是司法机关审判案件时适用的主要法律依据,规章及以下只能作司法参考而不具有强制执行力。所以,在我国新闻基本法缺失的情况下,应当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新闻传播法规体系,对新闻采、编、播的各个环节以及新闻从业人员的权责问题进行明确而具体的规定。由于新闻法规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或立法机关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量为后盾保证实施,因此其强制性能有效的减少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现象。
   (二)完善媒体自律机制
   对每个人来说,有了强烈的自律意识,便会有清醒的自我认识,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自我管理,把他律内化成自觉的自我约束,在头脑中形成规范自己行为的“红线”,从而使人们在内心深处形成一整套潜移默化、自觉遵守的规范。
   自律和他律理论同样可以适用在新闻工作中。各种各样的法律、制度、纪律和社会舆论等方面的约束就是媒介他律,带有强制性,有较强的惩戒作用,可以说这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让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们建立起自律意识。
   媒体自律是新闻从业人员基于对新闻传播业基本职能的认识,为了维护职业名誉而发自内心的在道德上所进行的自我约束,媒体自律能够保护新闻自由和防止新闻自由滥用,达到对公众、社会和国家负责的目的。只有其自觉的明其身,正其行,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受众监督
   近几年来,中国公众舆论监督意识的逐渐增强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社会公众监督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新闻传播和新闻工作者深知公众舆论力量强大,同时一旦违背新闻职业操守,社会公众的舆论谴责力量有多厉害。既然如此,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公众监督这把利剑呢?
   1.打造宽松的舆论监督环境
   社会舆论环境是影响公众监督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情况下,最让社会公众担忧的是因为自己的监督行为而招来麻烦和祸害,不但监督无果,还会对自身的正常生活状态造成冲击。
   2.建立有效的受众监督机制
   有效的受众监督机制对于提高公众监督的有效性也至关重要。如果想要充分发挥社会大众对新闻监督的有效作用,新闻行业协会应当为社会大众提供畅通的举报、监督渠道。
  〔责任编辑:谭 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7589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