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晓桢 黄志军

  “团场医院的医生告诉我,我不用去红星医院,团场医院的专家就可以帮我诊断。一开始我还不信,没想到是真的,这样方便多了。”4月15日,十三师火箭农场退休职工吴月霞高兴地说。按照红星医院专家会诊后给出的治疗方案,吴月霞在团场医院治疗2周后,便逐渐恢复了健康。自十三师推进医疗制度改革、成立“红星医疗集团”后,越来越多居民像吴月霞一样感受到了就医的便利。
  2015年4月27日,十三师红星医疗集团正式成立,同时搭建了以红星医院为核心的远程会诊中心及区域健康信息平台。
  远程会诊对口的上级协作医院有北京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兵团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石河子大学一附院等多家医院。
  同时,红星医疗集团还与十三师医改试点单位火箭农场医院、柳树泉农场医院、淖毛湖农场医院、红山农场医院对接远程会诊。通过远程预约、远程报告、远程会诊的方式,让疆内外知名专家给群众诊疗,实现了大型医疗设备、实验室检查、影像、心电检查一体化共享。
  阿依先木・托呼提是柳树泉农场农二连职工,今年1月,她因肺部感染在团场医院治疗,因患有糖尿病,使得病情进一步加重。柳树泉农场医院向红星医疗集团预约诊疗。提出申请的当天下午,红星医院呼吸感染科主任兰晓青、内分泌科主任蒋海玉便联合在远程会诊中心为她会诊。两位专家通过对上传的影像和辅助检查信息的全面分析,作出了诊断,给予合理的治疗建议。经过1周的治疗,阿依先木・托呼提顺利地从团场医院出院。
  近日,已81岁的淖毛湖农场退休职工代会祥常对人说:“是红星医院和团场的医生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原来不久前,代会祥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住进了红星医院内分泌科,经过联合会诊,他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病情稳定后,代会祥转回淖毛湖农场医院继续治疗,1周后便康复出院。
  “通过医疗集团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预约诊疗,有效分流了病患,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师级医院的服务,减轻了职工群众的医疗负担。”红星医疗集团办公室工作人员崔国玲笑着说。
  除了远程会诊中心,红星医疗集团还以“联通、集中、共享”为目标,通过卫生数据中心,建立了人口资源、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集中存储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数据。截至目前,红星医疗集团已完成了全师10万名常住居民的电子档案的集中管理,完成率为100%。实现了医疗数据、公共卫生信息和社区服务纵横联网并全面覆盖,居民健康信息的共享,以及居民信息档案的调阅。
  “叔叔,近期还有早搏现象吗?我来帮你听一听。”4月15日,十三师大营房社区居民袁介平走进大营房卫生服务中心复诊。诊断结束后,大营房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医师程希功调出袁介平的电子健康档案记录下了这次就诊情况。
  程希功介绍道,大营房卫生服务中心早在2015年年初就完成了片区内9000多位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并对筛选出的1000多名慢病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每年还要组织他们进行一次大型的全身体检。
  “我和老伴都有慢性病,每隔一段时间,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就会打来电话,通知我们去门诊量血压、测血糖。对我们的病情可关心了。”大营房社区居民王怀秀开心地说。
  红星医疗集团自成立后,还将对试点单位的业务帮扶作为重点内容。去年以来,红星医院每周派1名到3名专家到火箭农场医院坐诊;每周派2名至5名专家到柳树泉医院义诊;每个季度选派2名专科医生到淖毛湖农场驻点服务。截至目前,已外派专家医生200多人次,发挥了专家传帮带作用,提升了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下一步,红星医疗集团还将面向公众,打造互联网服务系统,建立互联网手机APP、微信客户端等便民应用系统,方便群众随时查询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卫生动态,实现网上预约、网上挂号等,为十三师居民提供更全面、更贴心的服务。
  (作者单位:十三师红星医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378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