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杨树人工林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敖曼

  摘 要:杨树是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在育苗和造林阶段可发生多种病害,本文对杨树主要病害包括灰斑病、黑斑病、炭疽病、叶锈病以及烂皮病等的发病症状、病原菌,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以便林业基层生产人员参考。
  关键词:杨树病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2.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70
  杨树(Populus)是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生长快易于更新,在人工林培育、生态修复以及城市园林绿化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随着杨树人工林面积的不断扩大,单一树种导致的病虫害发生严重,因此有必要做好杨树人工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下面就杨树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做一简要总结,以备生产一线人员参考。
  1 杨树灰斑病
  杨树灰斑病主要发生在东北三省及河北地区,从小苗到大树均能发病,发病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初期形成水渍状病斑,后期病斑上生出黑绿色凸起的小毛点,幼苗盯梢和嫩枝发病后死亡变黑,失去支撑能力而下垂,俗称黑脖子,上部叶片全部死亡。杨树灰斑病由东北球腔菌(Mycosphaerella mandshurica)引起,病原菌以分生孢子越冬,并作为次年的初侵染源。在部分地区病害每年发生2次高峰,分别在7月和9月初,一般先出现叶斑症状,雨后发生枯枝和叶斑症状。多数杨树品种都易感染灰斑病,病害的发生于降雨、空气湿度关系密切,湿度增大和多雨是灰斑病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对于杨树灰斑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苗木栽培密度不宜过高,适当清理叶片,保持空气畅通。化学防治在5―6月进行,当灰斑病发生时,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广谱性药剂喷洒防治。
  2 杨树黑斑病
  杨树黑斑病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病,是北方地区杨树苗木的重要病害,不仅引起杨树苗木的早期落叶,还能造成育苗失败。发病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自下而上蔓延,发病初期现在也背面出现针刺状发亮小黑点,随着病情的加剧,在叶正面也出现黑褐色斑点。以后病斑扩大连成大的病斑,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变成黑色,干枯而脱落。杨树黑斑病的病原菌为杨褐盘二孢菌(Marssonina brunnea),病菌分生孢子在杨树发病残叶上越冬,第二年靠雨水喷溅传播,7月下旬―8月上旬为发病盛期,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快且严重。杨树黑斑病的防治在育苗阶段,应及时间苗,防治苗木过密影响通风,在发病严重地块,要进行换茬育苗,同时做好土壤消毒。在展叶期,要用波尔多液或75%代森锌每隔10d喷洒防治1次,进行2~3次。在雨季喷药是要加入助剂如有机硅等提高药剂在叶片的粘附性,防治冲洗。
  3 杨树炭疽病
  杨树炭疽病是杨树枝、叶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陕西、河南等省份,东北地区未见报道。杨树被害后,树叶早落,枝梢干枯,生长不良。发病症状表现为初期在叶片上形成黑褐色小点,继而扩大,呈褐色,最后枝干及叶片干枯死亡,后期在病斑部位产生原形褐色分生孢子盘。杨树炭疽病的病原菌为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炭疽病菌以菌丝状态和分生孢子盘在先年病枝的组织上越冬,次年春天开始初次侵染,杨树炭疽病存在病害的潜育期,在叶片上为2~5d,枝条上为7~8d。防治杨树炭疽病可采取人工清楚病枝、叶片,集中深埋或销毁,以减少侵染来源。在生长期可喷洒65%代森锰锌6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防治。在发病严重地块,早春展叶前,喷洒石硫合剂,并剪除病枝。
  4 杨树叶锈病
  杨树叶锈病根据杨树种类不同而表现不同,以毛白杨为例,毛白杨锈病主要危害幼苗及幼树,引起新芽枯死,叶片提早脱落,严重是引起嫩枝枯死,对幼苗生长影响很大。发病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背面形成黄色的夏孢子堆,直径可达15mm左右,嫩叶发病严重时,往往枯死或局部坏死,叶柄及嫩枝也可受害。其上病斑呈长椭圆形或条状,严重是嫩枝枯死。我国毛白杨锈病的病原菌主要为杨栅锈菌(Melampsora rostrupii)、马格栅锈菌(M.magnusiana),其中马格栅锈菌发生普遍。病原菌以冬孢子堆的形式越冬。病害的潜育期为5~18d,受气温影响较大,自然条件下,杨树叶锈病主要发生在5a生以下的幼树上,10a生以上杨树基本不发病。
  5 杨树烂皮病
  杨树烂皮病主要分布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属于我国北方常见病及多发病,个别地区引起杨树大片死亡。病害主要发生在主干和枝条上,表现出干腐和枯稍两种类型。发病症状表现在初期出现暗褐色水肿状病斑,皮层腐烂变软,后失水下陷,有时龟裂。病斑有明显黑褐色边缘。在适宜条件下,病斑不断扩大,当病部包围树干一周时,其上部分枯死。后期病斑上生出许多针头状小突起,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杨树烂皮病的病原菌为污黑腐皮壳菌(Valsa sordida),其无性阶段为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东北地区每年的5、6月份是发病盛期,7月后病势逐渐缓和,9月末基本停止发展。杨树烂皮病的发生与树种、树龄、密度、方位等密切相关。同时病害的流行与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对于杨树烂皮病的防治要及时改善林内卫生状况,清楚生长衰弱的植株及枝条,减少侵染来源。病害发生防治时要先划破发病树干,再涂抹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石硫合剂等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发展。
  作者简介:敖曼(1978-),女,辽宁沈阳人,本科,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经营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605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