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设置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晓玲

  陶行知指出:“今日教育界责任之最重要且最紧迫者,莫若利用教育学解决学校课程问题。盖课程为学校教育之中心,假使课程得有圆满解决,则其他问题即可迎刃而解。”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游戏过程既是幼儿经验的主动建构过程,也是经验的社会性建构过程。游戏是幼儿快乐的源泉,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各种规则,学会思考。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带有直觉性、具体性,幼儿园课程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并努力体现如下策略。
  材料准备策略
  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往往倾注在具体物体上,不同的实物能满足幼儿不同的好奇心。主题课程中的游戏材料是课程游戏化的灵魂,如何让课程既吸引幼儿注意力,又合理启蒙,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是课程游戏化的重点。
  幼儿游戏最突出的特点是模仿。因此,在课程游戏中,材料的数量和种类一定要丰富,多样化的材料是课程游戏化的基础。比如:在训练孩子对于这个世界基本认识的时候,可以摒弃以往老师说的模式,用游戏取而代之,可以做“说夏天”的游戏,让孩子自己描述自己眼中夏天的样子。结合教学用具,做一些小模型,夏天的衣着(裙子、短裤),夏天常见用品(风扇),食品(冰淇淋)等材料。除了在内容上丰富多元外,在形式上也应更贴近生活,以满足幼儿的认知需求。这也能拉近师生关系,让老师更了解孩子,还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愉快有趣的游戏中不能缺少玩具的提供。搭建不同的积木,准备各种类型的木偶等道具,有利于幼儿创造思维和表达欲望的建构。有的道具是幼儿园购买,但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的道具更贴近幼儿不断变化的兴趣需要。
  幼儿具有对于新鲜事物保持好奇的心性,所以在材料准备上也要时时更新。幼儿是在不断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在预设的游戏内容中,往往会由于幼儿的自主选择而延伸出不同的发展路径,因此,课程游戏化的前提是不断提高保教质量和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水平。所以,要培养善于学习反思并具有较高的教学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让他们对待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能认真、耐心,欣赏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单纯的图片配单词已是老套的教具,而要给孩子新鲜刺激,可用最近手工界流行的轻粘土做成小模型,或者用橡皮章子刻印等。
  角色扮演策略
  游戏的过程满足了幼儿好动的特点,在操作活动中,孩子们都十分愿意选择生活区的实物制作,尤其是亲手将食物削皮后,切成块与小伙伴分享。这些在成人看起来简单枯燥的生活过程,满足了他们对世界的好奇。教师在游戏化课程中,除监护孩子防止危险动作外,还应与孩子一同参与游戏,使幼儿有更强的带入感和参与感。
  在种类丰富的幼儿游戏中,角色扮演的自主游戏对幼儿的性格成长作用很大。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主要体现在自主游戏的角色扮演中。比如:当幼儿蹦跳难于安静时,教师可以说“我们来做皮皮鼠吧!皮皮鼠要悄悄的,如果有声音就会被大花猫吃掉了”,幼儿会马上投入角色中。主题课程背景下融入角色扮演游戏,这种综合性、创造性的活动,有利于富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主题活动时,赋予物体生命,用拟人化的口吻,富于感情的语气、动作、表情等,更容易将幼儿带入游戏情景中。“过家家”是一种典型的角色扮演游戏。在教学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不同的幼儿依照自己的意愿、兴趣和能力,进行角色选择。比如:《水果变身》主题游戏中,幼儿可自主选择“扮演”苹果妈妈、香蕉爸爸等,让幼儿在自主探究中快乐成长;教师负责区域主题活动的建构。课程游戏化过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因游戏内容和组织的千变万化,要求教师随机应变,引导不同幼儿进行不同的主题游戏课程。
  个性发展策略
  每个孩子都是花园中颜色不一样的花朵,年龄、能力、兴趣、需要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要做到游戏个性化,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
  个性游戏指符合幼儿个性发展差异的游戏,是关注幼儿最近发展区,最适宜幼儿个体发展的游戏。个性游戏符合幼儿需求,遵从幼儿意愿和兴趣,符合幼儿的主体性、差异性,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游戏材料的个性化,针对不同潜能的幼儿设计不同的游戏道具;游戏选择的个性化,教师引导幼儿自主探索选择;参与方式的个性化,无论是虚拟类还是建构类游戏活动,让不同幼儿体验不同参与方式。而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师指导的个性化,教师在课程中担任引导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首先要发现不同幼儿的潜在兴趣点,如好动的男生喜欢开关电子设备(电视电脑等),应该引导其进行电路搭配游戏。
  多元发展是幼儿通过游戏活动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注重了解幼儿的经验起点和智能差异,发展幼儿的优势智能,并以优势智能带动全面和谐发展,关注幼儿发展的多元本质。个性游戏尊重幼儿发展的个性需求和幼儿个性差异的表现,同样的主题活动,由于每个人材料和方法不一样,做法和玩法不一样,形成的结果就不一样。我们要尊重幼儿的参与与感受,尊重幼儿的不同经验与体验,尊重幼儿不同形式的表达。比如在桌面玩具中,有的孩子按照示意图搭建形态逼真的鸭子、房子,展现其模仿和再造能力,有的索性开始了自己的建构,不局限于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有些甚至是自己的“小发明”,教师应鼓励幼儿进行适合个性化游戏。
  游戏评价策略
  教师的引导是课程游戏化进程的关键。游戏本无对错,幼儿不同的选择都代表其内在的潜能和愿望,教师积极的评价可以让孩子拥有自信,提高幼儿表达的欲望,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制裁好。有句话说,世界上没有做错的孩子,只有不懂得赏识的大人。有位教育家还曾说过:“评价=成就。”游戏结束后,教师的评价对幼儿是一种反馈,对教师和幼儿园则是经验总结。联系前期游戏材料的准备,通过对每次游戏过程中的发现总结,下次游戏中就会有更多针对性,如此良性循环。比如可以设置奖励机制,教师应当发现每一个幼儿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鼓励和激励。根据各自特点给以奖励,如设置“诚实守信”奖、“乐于助人”奖、“善于观察”奖等。
  除对幼儿的评价反馈外,游戏化课程还应具备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良性沟通。对于幼儿来说,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游戏,游戏是幼儿获取“生活的智慧”的途径。因此,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除在幼儿园与其他小伙伴的交互影响发展外,还有在家中与父母的“游戏”。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立足点不应仅仅局限在幼儿在园中,还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兴趣和尝试。积极邀请家长参与游戏课程,使家长和教师同时观察幼儿在园中与在家中表现的异同,从而设计和丰富游戏种类,发掘幼儿的多方面潜能。但是,孩子在幼儿园中在父母面前游戏,有可能会比较拘谨。所以,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中常做的或者做过的游戏。比如说“贴膏药”这样的游戏,游戏开始时,孩子和父母贴在一起。由于游戏比较放松,而且是越玩儿会越放松,大人和孩子都比较容易摆脱拘谨,并迅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环境建设策略
  课程游戏化意味着课程安排时间的调整,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更多。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园区的每一处空间、每一个角落和墙壁,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这里的游戏化不仅指纯游戏,运动场、阅览室、游戏室、表演区等各色区域建设都是丰富课程游戏化的组成部分。比如:在墙壁上设置彩色手印区,让每个小朋友手蘸彩色颜料,将自己的手印印到大树的树枝上,共同成为大树的叶子,借以进行集体意识和团结的教育。幼儿园应遵循幼儿认知、内化、表达的循环过程,为幼儿成长提供充分的空间和条件。比如:若园区占地较小,可适当调整,如减少橱柜、增加攀爬设备和双层空间等。除大型游戏外,为配合个性游戏化策略,可采用多个小型分割区,并利用各种玩具作为分离物。
  结束语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让孩子回归天性、发展潜能的最好途径。陶行知指出:“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综上,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教师、家长及幼儿园要相互配合,在前期、中期和后期做好充分准备,形成良好循环,在环境建设上达到丰富幼儿课程、寓教于乐的目的,促成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8748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