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析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及其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研究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及其对策来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从而起到带动整体民众社会公德水平和精神文明素质提高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我省甚至是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早日实现。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
  1 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简称“公德”。我们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简单的行为准则就是社会公德,它是适应我们自身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而自然形成的,它密切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无论是具体到体现某个人的精神层次或是文明程度,还是上升到检测一个团体、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程度都离不开社会公德这个重要的指标。目前大多数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来掌握道德行为的尺度,他们能够相对准确地掌握社会公德内涵,较正确地做出社会公德行为选择。
  2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
  当前社会环境纷繁复杂,大学生个体的价值观道德观还未真正形成,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公德各领域都存在着一些失范现象。
  2.1 在公共生活领域,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漠。公共场合公然说脏话、吸烟等行为不以为耻反倒认为很酷等等。
  2.2 在公共资源领域,不珍惜公共资源、公共财物,缺乏应有的社会公德素养。就拿我校图书馆藏书来说,很多藏书现在已经面目全非,有的是很多重要的章节被撕掉,有的则是乱写乱画;再说我们教室的课桌椅,乱涂乱画所谓的“课桌文化”,被拆卸掉的桌面椅子面,新建没几年的新校区教学楼教室内的桌椅已经面目全非,更不用说,浪费水电等一些不爱惜公共财物的现象更是随处可见。
  2.3 在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公德责任心缺乏。有些学生,寝室没法下脚,床上乱七八糟,被子都不叠,地上垃圾到处是;在校园内乱扔垃圾,随便吐痰,有的学生就在教学楼宿舍楼窗户往外乱扔杂物,甚至还有人就在墙角旮旯随地小便等这样的场景每天上演。
  2.4 在公共秩序领域,漠视甚至无视法律法规的存在。遵纪守法,一天中午,在我校食堂二楼发生了学生集体打架斗殴事件,起因就是一个学生要插队买饭,而另一学生不同意,二者发生了口角争执,继而拳脚相向,当时正值吃饭高峰,幸好保卫部门及时控制了场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还有上课迟到早退,课堂上接打电话、玩手机、电脑游戏等这些违反校规校纪现象更是常见。
  3 改善大学生公德现状的对策
  3.1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不能仅凭借着高校自身的努力,这要求全社会的集体参与。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充分发挥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公德评价机制,人们通过自己的社会公德标准、传统的公德习俗以及全面的社会舆论,来评判自身或是他人的社会公德行为。我们要建立健全覆盖社会各个领域的社会舆论网络,利用社会舆论传播党和政府倡导的新时代的社会主旋律,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一切大众媒体传媒及新媒体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向全社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优良的文化环境。提高全民道德素养和社会整体道德风尚,从而为大学生社会道德水平提高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2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在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素养的工作中,家庭社会公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家庭社会公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需要全社会全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大工程。要进行家庭方面的社会公德教育,必须先要提高家长的社会公德水平,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家长要意识到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并且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在孩子面前起到表率作用。在培养子女的过程中,要摒弃功利心态,要从长远着想,要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要公平、公正的处理与子女之间以及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家长从实际出发对孩子进行思想上的疏导,使他们渐渐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最终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公德规范。
  3.3 营造良好的高校社会公德教育环境
  高校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塑造学生的道德人格的地方。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高校的教育功能对大学生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高校在这项工作中责任重大,我们坚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一定会取得很大的进步,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首先,要营造美好和谐的校园环境。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场所是大学校园,美好和谐的校园社会公德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以及良好社会公德品质的形成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宿舍、餐厅、教学楼、行政办公楼等建筑物内张贴大量积极向上的名言警句、文字画报、书画作品,以及诸如“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爱惜生命之源,‘关’住点点滴滴”等温馨提示语,让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环境处处彰显活力充满阳光,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高校社会公德学习的积极性。做好校园的绿化工作,努力将大学园区建成公园式校园,以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规范。
  其次,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学水平。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是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大学生公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特色参照其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标准,认真确立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者的资格标准,根据大学生社会公德德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公德教育的学科发展建设,合理规划专业教师数量、学历职称层次,从而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最后,要更新丰富高校社会公德教学形式。在社会公德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利用网络传播表扬积极的社会公德事件,批判社会公德失范行为从而生动形象直观的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利用开设微博、论坛等形式进行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充分给学生发言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做到有针对性的一对一的进行交流沟通,从而更加直接、更加快速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也能够更加直接地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社会公德观。要注重社会实践,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开展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进行社会公德实践。我们应该将课堂搬出教室放到社会实践中去,让他们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我们把道德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公德行为训练结合起来,既要晓知以理动之以情,更要导之以行,变单纯的“教”为“教”、“学”结合。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通过社会实践,增加大学生的人生阅历,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渗透掺杂社会公德教育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角色感,不断促进大学生社会使命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使大学生在参与服务群众、献身社会的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水平、思想境界层次和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帮助大学生把外在的社会公德要求内化为个体稳定的社会公德心理品质,引导大学生成为具有真善美品德、热爱劳动、热爱社会、积极向上的社会青年。
  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公德各领域都存在着一些失范行为。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需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环境、营建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及提高学校社会公德教育能效性等多方面人手,从而养成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12641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