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述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问题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从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看,制约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有: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成本管理方法陈旧、不良利益动机驱动、分工过细导致分工成本过高、人力资源浪费严重等等,充分说明了对企业成本管理现状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关键词】成本;成本管理;企业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改革只有在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在吸收西方先进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把握方向,为我国成本管理理论研究改革提供借鉴。
  1从理论上看
  管理会计向来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管理会计研究一直都是偏重方向研究,而不重视理论结构的研究。而且我国管理理论陈旧、僵化,许多企业只注意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忽视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管理;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管理,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一些企业的事前成本管理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可有可无;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从而造成事中、事后成本管理的盲目性。在成本的具体核算中,只重视财务成本核算,缺少管理成本核算;重视生产成本的核算,而忽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以及销售成本的核算。理论的缺乏、僵化,导致管理会计实务长期缺乏理论指导,从而严重制约着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
  2从方法上看
  2.1我国传统成本管理所取得的成功经验
  2.1.1成本计划方面,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和编制方法,尤其是在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在今天仍然是比较科学的。这一方法将成本计划降低额分为递延降低额和计划年度节约额,前者是指在计划降低额中有一部分并非是计划年度采取了措施,而是由于上年末实际单位成本就比上年平均单位成本低,而实现的降低额;后者是指企业以上年末单位成本为基础,依据计划年度采取的成本降低措施,测算求得的预计节约额。这样可以清楚地看到成本计划降低额中哪些是在上年末已经实现的,哪些是计划年度通过职工努力才能实现的节约额,而且测算的计划节约额是在广泛集中群众的智慧的基础上,从各方面挖掘内部潜力,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逐级进行综合平衡,使成本计划具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
  2.1.2成本控制方面,针对不同的成本项目采取了各种控制方法。例如,材料控制实行限额发料制度,并通过分批核算法或定额核算法,对原材料在生产使用中的数量差异进行控制;工资控制采用劳动定额、出勤率和非生产工时损失的控制,以及制定编制定员、落实工资基金指标的方法来进行;费用控制实行费用指标分解到责任单位,并通过费用限额手册等方法对各责任单位费用支出进行反映和控制。上述方法的应用,对于控制损失的发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2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存在的弊端
  2.2.1企业成本管理侧重于宏观需要。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的主体应该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动力也应来自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但是有些企业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成本管理仅限于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中有关成本条例的遵守和执行上,成本管理侧重于宏观需要,而忽视成本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
  2.2.2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成本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内部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低成本意味着高效率,但未必就是高效益。我国许多企业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产品成本,通过提高产量以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如此,产量越高,单位产品成本就越低,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也就越高。这种做法导致企业不管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如何,片面地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通过存货的积压,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提高短期利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导致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上出现误区,似乎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就越高。
  2.2.3传统成本管理过分依赖现有的成本会计系统,不能满足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传统成本管理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使得成本管理限于单纯地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怪圈,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不能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各个环节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另外,传统的成本管理对象局限于产品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管理人员所需的资源、作业、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等非财务方面的信息,难以起到为战略管理提供成本信息的目的。
  3强化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3.1树立企业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通过研究每种成本管理方法的本质及其适应的经济环境的特色,构建出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一方面,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等。
  3.2在成本管理中引入战略成本管理思想。战略成本管理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的。战略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关注成本战略空间、过程、业绩,可表述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即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整个循环过程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它把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综合起来,企业的价值链贯穿于企业内部自身价值创造作业和企业外部价值转移作业的二维空间,价值链不同于价值增值,它是更广阔的外在于企业的价值系统链,企业不过是整个价值创造作业全部链节中的一部分,一个链节。因此,战略成本管理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其成本管理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而且包括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和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分析,从而达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局的目的,并由此形成价值链的各种战略。
  3.3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本计算方法,是适应当代高新科学技术的制造环境和灵活多变的顾客化生产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以顾客链为导向,以价值链为中心,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根本、彻底的改造,强调协调企业内外部顾客的关系,从企业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要求企业物资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各项作业形成连续、同步的作业流程,消除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使企业处于持续改善状态,促进企业整体的优化,确立企业竞争优势。它改革了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并使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趋于一致,大大提高了成本信息的真实性。作业成本计算法更加符合现实,其结果以更加精确的成本分解替代了成本分配。作业成本法对成本的看法是“不同目的下有不同成本”。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信息来更好地对他们的产品、服务进行定价,以便使他们收到的收入与所付出的成本能够配比;企业管理者也可以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法所提供的信息更好地选择产品组合。
  参考文献:
  [1]阮继满.建设工程管理中成本控制与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0期.
  [2]夏莉.如何做好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工作[J].科技资讯,201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14265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