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管理会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管理理论的应用与创新对管理会计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能够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管理会计研究体系,但随着大环境的不断变化,势必要对管理会计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本文旨在系统全面的分析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并从发展现状中发现管理会计目前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研判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管理会计;现状;发展趋势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7074
  管理会计作为一种新兴的会计发展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管理会计产生于20世纪,兴起于21世纪,它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而产生并被推行的。管理会计主要的应用目的在于加强对企业做出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资金方面的风险保障,以企业的资金动态为研究对象,强有力的推动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和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保障后盾。笔者首先结合大量的文献资料,观察并思考管理会计目前的发展现状,并从现状中分析得出结论,论证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1我国当前管理会计发展的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跨越式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模式,我国的企业管理化水平也随之不断攀升。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管理会计的管理理念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起来,并对其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管理会计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有关财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科学管理和严格控制设计企业一切的经济经营管理活动,并为高层做出的有关经营决策提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是维护企业价值,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利益的一种高品质管理手段[1]。我国目前的会计领域还是以财务会计为主,管理会计的发展相对落后,并且也在发展的过程中遭遇了很多桎梏。
  11实践中运用管理会计理论相对困难
  管理会计理念是根据一些限定性质的经济环境而提出来的,其中的一些理论观点和实际假设在现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实现不了而且也几乎无法应用这些管理理念来解决企业在实践中遇到的管理经济活动的问题。
  12目前存在的管理会计理念没有与时俱进,很多观点相对落后
  当前的社会经济市场在不断进行深入和革新,但管理会计领域却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意义,与时代发展相脱离,对于当代的企业管理理念来说有些地方并不能适用于现代企业的发展,观念上显得有些落后。
  13在管理会计理论的适用中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贯彻其主要精神
  管理会计理念的主要精神是为了合理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对企业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2]。但当前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实际运行中往往没有很好的把握这一精神,只注重眼前短浅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往后长远的经济效益,只追求短期效益却忽视了长期的效益,为以后的运行和发展埋下了隐患。如只注重控制成本却忽视了产品质量、只重视开源节流却忽视了产品设计和运行的推广等。
  14我国目前管理会计实施的范围过小,没有形成系统的规模
  由于我国自身特殊性质的市场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模式,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逐步深化中。我国目前的企业经济管理主要还处在政府的管控之下,缺乏自主创新性,与国外的管理会计模式运用的程度相比显然不同[3]。但因为管理会计运用于我国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没有形成较大的范围和系统的规模,一切都还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中,很多现金的管理会计理念也没有被实际应用。
  15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模式
  目前来看,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在应用管理会计时都过于注重它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而忽略了其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过于注重其对解决问题方式方面的应用而忽略了其主要精神方面的作用。但作为基础理念的管理会计学的理论学说往往作为可以掌控大局存在并且能够通过系统的分析理解理论知识而真正意义上的把理论和实际更好的结合起来,二者缺一不可。目前国内的管理会计应用方面相对于国外来说还落后一些,我国企业大量的照搬国外的管理模式,缺少对自身企业管理上的系统归纳总结,不能形成一套科学全面的管理会计体系研究模式,阻碍了未来管理会计模式的发展和进步。
  16专家学者对管理会计缺乏研究热情,企业对管理会计缺乏信心
  国内目前的会计理论研究大都是针对财务会计方面,在学科设置上也能看出对财务会计学科的重视,如金融会计、财务审计等学科的设立[4]。但对于管理会计却还仅仅处于研究阶段,仅体现在分析数据、预测问题等方面,对管理会计学说也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观点,因而迟迟无法推广和应用。另外,在企业管理方面,大多数企业对于会计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企业日常的进账、报销、工资的结算、经济活动的支出和收入等,管理会计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企业中大多数的会计人员由于缺乏管理会计的专业知识,自身的理论受限也就无法运用管理会计这一理论进行实践,甚至有些人员根本没听说过管理会计这一概念。这些方面都严重制约了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实际运用和推广。
  2我国管理会计未来发展趋势的路径
  我国管理会计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上,应该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完善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并灵活地把这些具体精练的理论知识适当科学地运用到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去,在企业管理中逐步突出管理会计的作用,笔者认为要真正实现未来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就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研究。
  21积极与国外发达国家建立管理会计合作交流组织,成立专门的管理会计研究机构
  建立管理会计专门研究机构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管理会计学术领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在磨合和思想迸发中总结出最适合时代发展和企业发展的管理会计体系模式。同时笔者认为,除了国家内部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外还应该通过国外发达国家的一些组织机构,借鉴国外发达进步的管理会计理念,与其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全面提高我国自身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另外,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实践中不能脱离国家和企业发展自身的实际情况,要与时俱进,积极应用理论和实际相互结合,互相切磋,最终找到一套最科学有效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并把这一成果运用到企业的发展运营中去。   22加强高等院校对管理会计学科的培养教育
  我国的高等院校中关于会计学科的设置大都是财务会计方向的,对于管理会计方向的涉及少之又少。所以为了加强未来国家和企业对管理会计学科的重视,我们呼吁在国内各大高校设置管理会计学科,并编写适应管理会计学科教育的学习教材,各大经济院校也把管理会计学科作为主要研究和发展的学科进行开设、培养。加强高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5]。同时,可以开设相对应的管理会计学科的选修课,让其他非会计学专业的同学也对管理会计这门学科进行一定的了解,让所有人都意识到管理会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必然会起到推动和决策方面的作用,这样社会和企业才会逐渐真正看中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所创造的价值,把管理会计运用到企业发展实践中去。
  23提高企业管理者和企业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企业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管理会计在企业实际运用中的实践程度,因此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自身素质,让他们意识到管理会计的优势和作用就显得尤为必要。所以提出要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管理和财务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企业管理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把管理会计这门学科作为培训企业管理者的基本条件之一进行考核。除了企业管理者之外,手下的财务会计人员也是应用管理会计的另一部分实践者,对于不懂得管理会计理论的会计人员,企业应该花时间和精力对他们进行额外的培训教育,提高他们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从上至下全面为推行企业管理会计应用做出有利的铺垫。
  24努力使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管理会计的管理理念
  我国的管理会计领域应该出现一批针对实务运用的管理会计学术论点,使得企业既能够很快的运用这些观念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又能很好地理解管理会计这一学术理论。通过各种典型案例的推广,逐步在一些大型、中型企业中得到认同并设计出一些相对操作性强的管理模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大管理会计在我国推广的力度[6]。
  同时,管理理念和目标也是企业实现其自身经济价值的核心观念。按照传统的管理会计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忽略了企业长远发展所带来的风险属性。因此要不断更新管理会计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理念,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权衡利益与风险,按照现代化的管理会计理念,创新企业活力,实现企业价值。
  3结论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在社会、政府和其他盈利性质的企业及科研领域的大力推动和广泛宣传之下,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的企业和有些盈利性质的事业单位要积极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和单位中的施行,很多企业在有些经济活动管理方面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管理手段,组织机制尚不完善,这也为管理会计的理念推行提供了发展和创新的途径。无论如何,在今后的各项积极探索实践中,我们都要牢牢秉持管理会计这一创新理念,遵循企业的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结合企业实际工作情况,充分利用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有利地位,推动企业的发展,也为未来研究管理会计体系的道路上提供具体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胡尔纲管理会计体系:企业的财务智囊[J].中国邮政,2010(1)
  [2]郭伟琴浅谈新时期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创新[J].现代商业,2009(2)
  [3]陈丽管理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4]郭道扬二十世纪管理会计的产生与演进[J].理论探讨,2010(3)
  [5]李苹莉战略管理会计发展与挑战[J].会计研究,2009(1)
  [6]潘飞九十年代管理会计研究成果及未来展望[J].会计研究,201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15166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