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互联网云平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要切实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就必须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走“立体化”教育教学新模式,这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需要,更是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使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作为全新的虚拟存在方式,也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今天中国最大的网民群体――大学生的思想、心理、认知和情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网络时代必须适应新的教学需要,改革原有的模式,在满足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前提下,形成全新的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使其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应本着以社会需求为中心,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为原则,树立新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构建新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一、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树立新的理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不仅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更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具体贯彻和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的需求,积极推进主体性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二)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要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如对信息的收集、筛选、过滤、应用所形成的信息素质;对问题的发现、探索、研究和讨论所形成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等,使他们的心理更健康、思想更积极,更多地关注社会发展的变化和自身知、情、意的提升。
  (三)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所显现的综合性能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特征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只有将理论教学与学生实际、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书育人的作用,才能弥补传统的课堂理论教育的不足,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终身教育。终身教育以其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与社会生活的质量。即在满足个人的工作和职业的需要之外,还能够铸造人格的发展个性,使个人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灵魂塑造的神圣使命,在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其人格需要不断完善,自我需要不断提升,这就要求其不断健全自我修养,健全人格,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五)立体化教育理念。就是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立体化,具体包括:教学目标的立体化、教学内容的立体化、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立体化。
  二、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网络运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是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规律,在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作用,充分挖掘思政课的教学资源,形成基于网络基础上的,将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组织等融为一体,实施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体系。
  (一)教学目标的立体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制定,需借鉴现代教学理论,按照教学规律,通过转化教学路径、指导课堂教学设计、确立合理的“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教学目标。根据布鲁姆目标教学模式理论,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可将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知识目标,含学生所应该理解掌握的基本知识;能力目标,重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情感态度目标,要求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培养自身理论素质,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三类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能使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同时教学目标的明确性还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教学内容的立体化。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但基于时代和社会形势的新变化,其教学内容又必须与时俱进,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要全面探讨社会各方面变化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比如,将思政课教材内容与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发展成果、政策实践成果有机融合,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同时,教学内容还要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特点、成长规律和变化趋势,关注大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突出受教育群体的新变化和新特点,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贴近大学生校园生活。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仅要提高理论教学的质量,还要积极开发和组织实验、实践和网络等教学活动,从而使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空间立体化。
  (三)教学方式的立体化。教学方式的立体化就是在思政课教学活动中,要把“粉笔+黑板+课本”的平面教学手段和单向“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改变为立体的、多层面的、多向的、互动的模式。
  1、课堂教学。在思政课的课堂讲授过程中,我们要牢固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运用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精心策划和准备教案。教案要突出教学资源的整体性和教学环节的整体性以及解读现实社会问题的方向性,同时,教师还要及时控制好课堂教学的节奏,通过巧妙的悬念把重点、难点、学生思路、学生兴趣、学生需要、学生情绪有机地聚焦到最根本的观点上,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2、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是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强化实践,让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系统理论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得到加深理解,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真正实现“内化育人”的最终目的。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实践教学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和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形式多样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理论教学的效果。学生利用假期自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师根据需要进行实地指导。
  3、空间网络教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2010年下半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率先推行基于互联网云平台的空间教育教学改革,学院党委果断抓住机遇,精心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空间教学改革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空间教学以基于互联网云平台的“世界大学城”为平台,以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为出发点,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为着力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切入点,以提高思政教学效果为落脚点,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构建思政理论课教学体系。
  空间思政教学包括空间课堂教学、空间交流互动、空间批改作业及考试三项主要内容。空间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空间上按照概念库、原理库、方法库、案例库、视频库、教案库、课件库等框架建立空间资源课程,利用空间资源课程进行授课;空间交流互动是指师生之间通过留言、私信、微博、群组交流、跟帖回复等方式就教学内容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广泛讨论;空间批改作业及考试是指学生在空间上提交作业,在空间上进行考试,教师就学生的作业及考试在空间上进行批改及指导的一种教学过程和活动。空间思政教学方法创新是指依托空间,思政教师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开展ISAS、PBL、研练式、情景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空间教学互动重塑了师生关系、空间课程重构了学习模式、空间管理重建了学术信誉。通过空间教学改革,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学生更加自信、阳光和好学。学生学习由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空间教学目前主要在三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突破了师生交流的时空局限,促进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有机结合。有效的整合了课堂教学、管理和服务的育人功能,促进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有机结合。二是充分调动了师生建空间、用空间的积极性,目前空间已经成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师生的精神家园。截止到2014年12月底,师生交流达到九十多万次,使得思政教学突破了传统时空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思政教学的实效性。三是实现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了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陈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创新[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3]张治忠.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研究[J],文史博览,2014(12)
  [4]曹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作者简介:唐召云(1963―)男,教授,现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部长,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匡利民(1965―)女,副教授,现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15929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