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广西农民增收的路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方面分析广西农民增收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通过建立“SWOT”矩阵寻找广西农民增收的路径为:针对优势和劣势,分别采取机遇战略和挑战战略。
  【关键词】 农民 增收 路径
  一、引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指标。2014年,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7565元,比2013年增加774元,同比名义增长11.4%(表1)。2013年广西仍有农村贫困人口634万人,贫困发生率达14.9%,超出全国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贫困人口总量排在全国第5位,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排第3位。广西要和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增收的任务更加艰巨、更加繁重,更需要探索适合农民增收的路径。运用“SWOT”分析方法目的在于从“SWOT”矩阵中科学地寻找广西农民增收的路径。
  二、运用“SWOT”方法分析广西农民增收的态势
  1、优势分析
  (1)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不断扩大。随着农村土地流转速度进一步加快,广西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不断扩大。截至2014年底,广西农户承包地流转面积678万亩,占农户承包地总面积的20.4%,比2013年底增加了25.6%;涉及211万户农户,占广西农户总数的20.7%,比2013年底增加了15.9%。广西连片承租农户承包地50亩以上的企业或大户达12217家,总承租面积302万亩,其中:连片承租1000―2000亩的329家,承租面积45.8万亩;连片承租2000―5000亩的134家,承租面积38.5万亩;连片承租5000亩以上的27家,承租面积93.2万亩。
  (2)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2014年,广西实施土地整治建设面积21.06万公顷,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320万亩。通过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促进了耕地集中连片,为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产能。2014年,广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共清淤渠道4.19万公里,新增渠道防渗7656公里,修复水毁农田水利工程1427处;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58.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26.9万亩;实施38个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兴建小水柜、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农机装备总量增长,2014年农业机械原值达276亿元,同比增长5.7%;农机总动力3612万千瓦,同比增长6.8%;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3.7万台,同比增长8.3%;水稻联合收割机拥有量2.6万台,同比增长10.3%;水稻插秧机拥有量1.56万台,同比增长7.7%。
  2、劣势分析
  (1)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2006年末,广西农业从业人员中,按文化程度分,文盲占4.5%,小学占40.5%,初中占50.1%,高中占4.7%,大专及以上占0.2%。农村劳动力资源中,文盲占3.8%,小学文化程度占35.5%,初中文化程度占51.7%,高中文化程度占8.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7%。农民文化素质低不利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影响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
  (2)农民增收的自然条件差。2013年,广西各类土地在土地总面积中所占比重:山地占39.7%,丘陵占10.3%,石山占19.7%,台地占6.3%,水面占3.4%,平原占20.6%。山地多、平地少,不利于大型机械化耕作,农民增收的自然条件差。广西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大石山区、边境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水库移民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困难,自我发展能力弱,脱贫难度大,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3、机遇分析
  (1)农村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广西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一步拓展完善机构网点,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主体呈现机构数量不断增加、主体类型逐步多元、组织体系日益完善的良好发展态势。截至2014年9月末,已组建14家农村商业银行、36 家村镇银行、3家农村资金互助社、89家县域小额贷款公司、12家县域融资性担保公司。金融机构服务网点进一步向下延伸,服务网点逐步增多,组织机构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推出一系列适合农村需求的信贷产品,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公司+农户”等信贷产品普遍得到推广,“三农”领域信贷投放量大幅增长。截至2014年9月末,涉农贷款余额5408.69亿元,比年初增加620.9亿元,增长12.97%,比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0.87个百分点。
  (2)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自2005年起,广西取消城乡分割的按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登记常住户口的作法,推行在常住地登记为常住户口的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居民身份差别。2014年,广西范围内已全面实施了城乡统一的“一元化”户籍登记制度,跨出消除城乡差别关键的一步。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拓宽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渠道。为持有居住证的流动人口提供异地办理港澳通行证、购车入户上牌、考驾照等服务,提升流动人口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挑战分析
  (1)靠增加农产品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的道路变窄。在卖方市场情况下,农产品供不应求,买方之间展开竞争,卖方处于有利的市场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农产品卖出去,增加农产品产量对农民收入增加效果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市场已基本上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情况下,农产品供过于求,卖方之间展开竞争,为了减少不易贮藏的过剩存货,不得不接受较低的价格,增产却不一定增收。而且大多数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农产品产量增加农民的收益反而下降,增产不增收。
  (2)靠提高农产品价格促进农民增收的空间缩小。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虽然促进了农民增收,但对农民收入增加的效果却在逐年递减,而且追加优惠政策的空间也越来越有限。以粮食价格为例,根据中华粮网监测数据,2013年3月24日,国内越南破碎率5%大米(离案价)每吨2515―2546元人民币,从价格上看,越南米就比国内同类米每吨要便宜1600多元,加上关税和增值税后,来自越南的进口大米仍有价格优势。在国际农产品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靠提高农产品价格促进农民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   三、建立“SWOT”矩阵寻找广西农民增收的路径
  根据以上分析,绘制出“SWOT”分析矩阵(表2),通过组合得出四种战略。
  1、优势――机遇战略
  (1)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引进科技、降低成本、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推动开展“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鼓励农民家庭承包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积极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模式,允许农民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遏制因农村劳动力减少造成的土地撂荒和耕作粗放现象,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资金、技术、劳动力、信息等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2)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鼓励建立公益性产权流转交易中心,设立适合农村特点的资产评估机构,探索制定符合各地实际的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各类农村产权交易流程和操作细则,使农村产权交易真正实现畅通,农村各类资源得以盘活,农民拥有的各类产权实现金融融资和变现能力,提高农民资本积累能力。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权能。探索农村产权合法流转,以股份或现金返还农民,让农民带股进城、持币入市。
  全面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探索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不断扩大农村有效抵押担保物范围,促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有效结合。加快农村担保体系建设,探索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经济实体组建专业化农业融资担保机构,从根本上缓解担保难、融资难问题。加快农业保险体系建设,推动农业保险提质扩面,以中央财政补贴险种为重点,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积极推进农业保险产品创新,进一步丰富农业保险特色险种,满足不同层次的保险需求,开辟保险服务农业生产的新领域。
  2、劣势――机遇战略
  (1)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农民要增收,首先是减少农民。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外出农民工市民化。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让大部分进城农民工家庭愿意落户城市的尽快完成由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释放进城农民工家庭在农村的承包土地,以扩大留守农村农民的耕地规模。推动进城农民工不仅实现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职业转换,还要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不仅实现农民工本人进城转移,而且实现其全家的整体进城转移,以免出现农民工像候鸟一样来回照顾家里的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
  (2)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留守本土的农民增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关键举措,也是促进留守本土的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引导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服务农业重大工程项目为导向,围绕国家需求、产业需求、农民需求,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促进农民增收。结合各地实际,立足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产业,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业龙头企业管理人员等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加强技能培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和带动农民增收。
  3、优势――挑战战略
  (1)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立足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用严谨的标准、严格的监管、严厉的处罚,从源头抓起,着力构建农产品生产良好环境。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力度,对污染严重区、生态脆弱区采取耕地修复治理、调整种植结构、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修复生态环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树立绿色生产理念,推广节肥、节药等实用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绿色、生态、环保型农业。因地制宜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打造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大型标准化健康养殖基地。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走质量路线促进农民增收。
  (2)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扬长避短,发展特色农业,启动实施糖料蔗、蚕桑、水果、蔬菜、茶叶等特色产业提升行动。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实现增值增效。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品牌效应、规模效益和产业集聚力明显的农业产业群,变农业资源优势为农业经济竞争优势。积极创建一批要素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经营集约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带动各级支农资金投入,示范推动各地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林业和林下经济,发展乡村旅游、观光渔业、观光牧业、森林旅游等,从“特”、“优”上下功夫,加快培育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
  4、劣势――挑战战略
  (1)实行产业化扶贫。实行产业化扶贫,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进一步创新产业扶贫方式,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下大力气抓好产业化扶贫重点项目建设,发挥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健全产业基地和扶贫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化扶贫当中,促进贫困农民增收。做好旅游扶贫文章,发挥贫困地区特色旅游资源优势,依托精品景区,加快发展“农家乐”、“林家乐”等旅游业,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2)依靠科技促增收。实施重点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加大力度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加强对企业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的引导扶持,加强新品种选育与示范的种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逐步建立以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为核心,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平台,科研单位和农民共同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动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种植良种化、水利现代化。通过引进先进适用科技,充分利用工业化、信息化发展成果,提高农民的劳动尊严,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降低农业耕、种、管、收、运、储、初加工成本,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
  (注:项目来源:本文系农业部“农民的钱袋子”研究项目(201498)成果,获得农业部的优秀奖。)
  【参考文献】
  [1]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N].广西日报,2008-04-02.
  [2]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广西年鉴・2014[M].南宁:广西年鉴社,2014.
  [3] 段琼蕾:越南米具有价格优势 成宁波进口大米“一哥”[N].钱江晚报,2013-03-27.
  (责任编辑:熊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18885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