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自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后,世界各国更加关注高端应用型人才的开发与使用。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层次,在培养创新人才中具有决定意义,而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专业研究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
  一、专业类别和教育规模
  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经过19年的建设,专业学位教育取得比较好的成效,也得到迅速的发展。截止到2010年,我国已经先后设置了工商管理硕士、建筑学硕士、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军事硕士、会计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翻译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和社会工作硕士19种专业硕士学位类型。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高层次、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并不断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逐渐增加专业硕士学位的种类,使其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表1 我国各专业学位设置及教育基本情况统计表
  (截止到2010年2月)
  资料来源: 根据全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2008年工作简报第80期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相关资料整理
  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培养单位数最多的专业硕士学位类型为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和法律硕士,其中发展最快的为工程硕士,其培养单位从1997年刚设立的54所发展到目前的227所,招生人数从1997年的1525名发展到2007年的57146名,十年间人数增长了37倍之多,规模增长速度非常快。相比较而言,近几年新增的专业硕士学位培养单位数量普遍较少,而起步较早的建筑学硕士和教育硕士,发展却相对缓慢。
  二、培养模式
  我国现有的19种专业硕士学位,虽然种类不同,但是其培养模式都是相同的。19种专业硕士学位都分别设置了统一的指导性培养方案,各培养方案都包括了培养目标、招生对象、招生考试方式、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课程考试等内容。从培养目标来看,专业硕士学位都以实践性和应用性为导向,旨在培养研究生层次的复合型和应用型的专门人才;从招生对象来看,专业硕士学位主要面向在职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招生,在职人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从业技能,但是学习时间非常有限,而应届本科毕业生有充足的学习实践,却缺乏基本的经验和能力;从学习方式上来看,专业硕士学位主要有两种格局,一种是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员要参加每年一月份举行的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被录取者既有学位也有学历。另一种是非全日制学习方式,主要针对的是在职人员,学员要参加每年十月份举办的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联考,被录取者只有学位而没有学历,目前这种方式是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从学习年限来看,我国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都为二至三年;在管理体系上,一般采取三级管理的工作指导系统。
  表2 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目标和招生对象统计
  由于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目标和招生对象的复杂性,导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难度。攻读专业硕士的人员,既有在特定行业或者岗位工作几年的在职者,也有刚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甚至也有部分同等学力者,生源之间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报考专业硕士的学员既有自主报考的,也有单位推荐报考的,既有想提升自身能力和技能的,也有纯粹为了文凭而来的。因此,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从源头上不好控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这也是制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
  三、师资状况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重要保证,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目前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师资主要有两方面的来源:一方面是大学从事学术型学位指导的老师,另一方面是吸收实际部门有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人员参与教学活动。目前,第一个方面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师资来源,第二个方面所占的比例较小,而且师资队伍不够稳定。因此,目前我国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尚未形成一支独立的师资队伍。
  四、教学方法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职业性和应用性为导向,所以在教学方式上也强调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将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其中,案例教学法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的重要手段,特别是MBA教育和MPA教育更加重视案例教学的推广以及教学案例的编写,但是目前来说我国各专业硕士培养单位所采用的案例结构与内容一般都过于简单,自编案例所占的比例较少。由于受学术型师资队伍组成的影响,案例教学、模拟训练和研讨等教学方式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过程中只是处于附属或者可有可无的地位,并没有被充分的运用和实施,传统的“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仍然在我国现有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
  五、课程设置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一般是以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为依据,各个培养单位在遵循共性的前提下,再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编制的。从课程结构上来看,我国的专业硕士学位课程一般都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构成,其中必修课占的比重往往都比较大,强调基础性,是所有学员都必须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选修课各培养单位设置的差异比较大,但总体原则都是使各专业学员的知识技能能够得到拓展和提升。从课程学分来看,一般培养单位各专业学位的总学分要求都是34学分,而部分培养单位学分要求存在偏低的现象,这就使得学员的学习量无法得到保证。从课程教材来看,专业硕士学位的教材大多是直接移植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所使用的教材,能够反应自身教学实际要求和特性的教材并不多,而且不能及时根据技术和知识的发展进行必要的更新。
  六、就业情况
  2010年是国家全面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第一年,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之外,其他相关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都开始面向应届本科生招生,放低了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但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的热度并不高,尤其是国家新设的几个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很多人认为专业学位目前的就业形势并不明朗。根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高校对专业硕士学位的就业报告数据现实,目前就业形势普遍被看好的仍然是MBA教育、MPA教育以及工程硕士等几个报考热度比较高的专业。从就业去向上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选择最多的是公司企业和机关。
  表3 部分专业硕士就业去向及待遇情况统计
  参考文献:
  [1]别敦荣,康宏.合作教育: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新方向[J].教育研究,2005,2.
  [2]陈谷钢,陈秀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观[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7.
  [3]邓光平,郑芳.专业与专业学位设置[J].江苏高教,2005,5.
  [4]冯增俊.现代研究生教育研究》[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26882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