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标志性建筑的意义与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城市建设发展十分迅速,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希望在自己的地盘建设标志性建筑,而标志性建筑意义何在,本文结合实例以及著名建筑师的言论,探讨了关于当今标志性建筑的意义以及设计问题。
  关键词:标志性建筑 文化积淀 建筑内涵
  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飞快,城市的发展速度甚是惊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建筑的建设,在飞快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对新区进行统筹规划,大力发展建筑,很多地方在设计并建造属于自己区域的地标性建筑。假如一座城市是一个古都,具有悠久的历史,那么它一定会有属于它的地标。这种地标,一般都是地理的意义、历史的意义、文化的意义三者缺一不可。谈到地球上的地标性建筑,哪些会最先出现在你的脑海里面?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范围缩小到国内呢?北京故宫紫禁城,上海东方明珠,西藏布达拉宫……不过,目前对标志性建筑还没有非常精准并且足够权威的定义。因此,人们地标性建筑的相对共识是怎样的?现在很多地方都在疯狂地建造标志性建筑,其意义何在?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探讨。
  1.标志性建筑的意义
  标志性建筑,也称地标性建筑。标志性建筑所拥有的共同特点就是看过它们的人们只需最简单的图形和最简练的言语就能唤醒对它的记忆。标志性建筑可以轻而易举地烙印在人们心中,如同代表一个城市的符号、一张城市名片。标志性建筑是以所有建筑主角的身份出现在一个城市之中。那些政府之所以要建造自己地盘的标志性建筑,就是想通过它来宣传自己城市的形象,展示自己城市的魅力,让当地人引以为豪,让游客更容易地记住这个城市。而一个建筑能否成为地标性建筑,关键在于人们能否肯定它的价值,在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与该建筑长久接触之后能否渐渐地肯定它的价值。因此,并不是建筑本身到底有多高,到底有多巨大,到底多豪华这样简单的因素来决定一个建筑能否成为标志性建筑,其重点应该是这个建筑有没有给城市发展带来积极的效应。
  2. 城市不需要刻意建造的“标志性建筑”
  对于那些地方政府刻意去建造标志性建筑的现象,我是比较反感的。为了展现自己的政绩,不惜血本,造了大量高大宏伟却毫无实际意义的空壳子,这是对老百姓上缴的税费的浪费。当然,也有成功的案例,由于标志性建筑的形象作用,提升了自己城市的形象,引来了更多的外地投资,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只有极为少数的能成功,而大多都是被媒体热炒几天,之后就迅速淡出人们的视野,变成一个毫无意义的由混凝土钢铁玻璃组成的怪物。
  地标性的建筑,绝对不是建筑师能掌控的,也不是华丽的辞藻所能表现的。决定性因素是历史机遇与公众口碑。尽管造型奇特、规模宏大的建筑更易被识别,有着成为标志性的建筑的先天优势条件,但宏大跟奇特不是必要条件,更不是充分条件。因此,各地政府在做建造标志性建筑的决策之前,一定要做足考查研究,是否有必要建,有必要建的话该是哪种风格,具有什么功能,如何运营维护等各种问题,最后才能下决定。城市是不需要一座只有外表形象而实际意义不大,只因决策者一时头脑发热,为了少数人利益,而盖的所谓的“标志性建筑”。
  3.标志性建筑需要文化积淀
  沈阳故宫应该是沈阳的标志性建筑了,在中国现存的皇宫建筑当中,沈阳故宫的完整程度仅次于北京故宫,它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建筑艺术,建筑的风格和布局以汉族传统为主,同时也有蒙、满等民族风格和布局融入其中,因此它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都相当高。沈阳故宫之所以能成为沈阳的标志性建筑,就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他的文化积淀。
  学过建筑的同学都知道,谈到建筑设计,不得不提的就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元素。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也同样需要文化积淀。 “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为什么能被我们记住,而曾经被炒得很厉害的某某地方新建的“摩天大楼”却很快淡出人们的视线,由此可见城市标志性建筑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造就的。也就是说,“标志性建筑”的标志并不是最新、最高、最现代,那些真正的标志性建筑都是由特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成,它们承载着特定的文化精神,并且能够很好地融入与周围环境,长久地发挥其效用。
  这些年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般在亚洲城市拔地而起, “我们能建多高”成为一个备受关注与竞争的议题,马岩松对这种现象发表了他的看法:“不应把修建高楼作为追求。过去没有强大的技术,能把埃菲尔铁塔和帝国大厦楼建起来,能代表人的勇气,但是现在盖一个高楼挑战不了什么,只能是金钱的堆砌。我觉得现在用竞争楼的高度来体现信心,是特别愚蠢的。中国曾经非常注重人文传统,自然传统,但现在城市建设更多体现出来的是对北美发展模式的盲目崇拜。我们目前面对这么多的机会,城市文明理应有所转变,但遗憾的是,现在这个转变看起来非常慢。”可见,认为标志性建筑就是最高、最现代的观念,是很低级的错误。
  著名设计史论家王受之在谈到标志性建筑时说到,现在能被众人认可的毫无异议的地标性建筑,都是经过时代的沉淀,在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建造的一批与民族文化有关的建筑。“比如埃菲尔铁塔是法国建筑师做的,天安门也是我们中国的设计师设计的。它是由国家出动力量,通过民族内部一批精英设计专家设计出来的建筑,这种建筑才能称之为地标。但如今我们周围许多建筑却是外国明星建筑师设计的,他们本身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沉淀毫无关联。”那么,这些建筑将来是否成为被人们认可的地标性建筑呢?王受之回答道,“现在这个问题还无法评判,但是如果在短时间内,完全由毫无文化根源的外国设计师设计出一大批建筑,我想其中能沉淀下来的并不会太多。”
  所以,地标性建筑并是不是说建就建的,是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最后能沉淀下来的才能留在人们心里。
  4.标志性建筑也是建筑
  王受之还提到,建筑设计的原则就是功能第一,形式第二。而如今出现了很多“本末倒置”的所谓的地标性建筑,“全世界许多地标性建筑不但可以牺牲其功能性,甚至不再以‘美观’为要求,‘张扬’、‘炫目’成了设计师们的唯一要求。”
  历史上有很多地标性建筑,像埃及金字塔、英国大本钟、古罗马斗兽场这些大家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这些地标性建筑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名片。在那个年代这种地标性建筑都具有一定功能性。比如古罗马斗兽场最初的建造目的就是把动物围在中间,在周边设看台供人们观看。再者,建造这些地标性建筑都要花很长的时间,基本出一批都需要几十年。比如文艺复兴期间建造了圣彼得大教堂,而埃菲尔铁塔于1870年工业革命之后才建造,这些都是历史的痕迹、时代的标志。但是如今,地标性建筑的出现速度如井喷一般惊人。
  标志性建筑也是建筑,它脱离不开建筑的范畴,所以它还是应该有自己的功能与内涵。
  结语
  标志性建筑不仅应该是城市的地标,更应该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代表。政府不应为了展示自己的政绩而盲目加入地标性建筑的建造热潮之中,不要刻意去建造标志性建筑,不要为了建造标志性建筑而建造标志性建筑。标志性建筑的形成是需要文化积淀,需要一定的历史机遇,最重要的是公众的口碑。建筑需要功能与内涵,标志性建筑同样需要。
  参考文献:
  [1][美]凯文・林奇著.项秉仁译.城市的意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 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德]R・克里尔.钟山译.城市空间[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4]卢济威,郑正.城市设计及其发展.建筑学报,199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26966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