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南京地区18届毕业生的就业观调查,调查主要涉及大学生的基本情况,求职过程中的一些选择与疑惑,对于工作的基本薪酬期望、地点选择等,从毕业生的角度思考现今的就业形势、学校的学业训练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之间差距等相关的问题,围绕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观;调查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从2002年的133万到2018年的820万,增长了6.18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大学生自身所持有的择业观影响着就业行为。择业观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随着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的变化而改变,研究高校毕业生择业观的情况对社会、高校、企业以及大学生自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择业观的影响因素
  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择业观有多种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自身因素。来自家族、高校、社会因素即为外部环境因素,大学生人力资本的因素为内部自身因素。
  (一)外部因素
  一是社会因素。大学生思维敏捷,善于改革创新,择业观反映出社会经济的诸多状况,同时择业观被社会上流行的社会舆论、价值观等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变化。二是高校因素。扩招造成毕业生择业带来很大的压力,进而影响着大学生就业心理状态,由于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欠缺,从而形成就业恐惧心理,就业指导多偏重政策教育和思想教育,对的择业能力的培养训练、健康心理的教育等方面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择业需要。三是家族因素。家族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主要表现有三种形式,一是家族中所有亲友的经验教训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二是家族中所有成员都参与大学生的择业过程;三是依赖性很强的大学生,缺乏主见,选择上接受父母亲友的选择和安排。
  (二)内部自身因素
  人力资本是影响择业的内部因素。随着市场经济深入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等相关的人力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由于只是注重基本知识的培养和训练,而忽略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训练,从而导致必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缺少客观的检验,专业倾向和个人兴趣等与所学的专业的不对称,这些都影响择业观的形成,进而影响着就业行为。
  二、現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单位的选择
  就业单位选择上多追求去事业单位、国企和外资企业,这些工作部门具有较高的工资待遇、安稳的工作和良好的工作环境;而一些民营小型企业则仅有少部分人选择,仅因为中小型企业工作环境和薪酬保障上不大稳定。
  (二)择业期望值偏高
  经济的发展影响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大学生择业市场越来越完善,展现出大学生择业理想化、务实化择业观趋势。约60%的同学选择大中型城市,选择经济收入高的、个人发展空间大的单位和职业。择业目标理想化的现象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着较大偏差,加深了大学生人力资源市场供给与需要均衡的矛盾。
  (三)诚信理念教育欠缺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经济社会转型使诚实守意识受到了冲击。大学生择业诚信理念淡薄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弄虚作假编制求职简历,吸引用人单位青睐,增加了招聘成本。二是随意毁约或违约。
  (四)缺少积极健康择业心理
  大学生择业由于不适应和恐惧心态会形成不健康择业心理。一是职业自卑,市场所需职业技能与所学所知有一定的偏差,要有一段适应和磨合的过程,由于择业时缺少心理预期,求职挫折后容易表现出失望和焦虑的情绪;二是自负心理,对自己估计过高,难以合理的定位。三是盲从心理,在求职过程中缺乏主见,盲目从众或攀比。四是职业焦虑,适度的职业焦虑是认识到知识和技能的差距,会促使进步与提高,但过度职业焦虑会诱发心理和生理疾病,影响其就业的积极性。
  三、问卷设计及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设计及调查
  问卷有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受访者的基本情况;二是大学生择业观的具体问题,主要调查大学生在择业时所持有的一些态度;三是学校的学业训练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之间差距等相关的问题。
  (二)基础问题调查结果
  1. 自我基本能力评价。首先是受访者选出两项自己认为比较突出的优势,其次,受访者选出两项自己目前欠缺的素质,调查结果显示相关工作经验是大部分大学生所欠缺的素质。在就业单位的选择方面,大多数选择的是事业单位、国企和外企,选择比例最小的就是私营企业,约有49.38%的同学有着清晰的规划。
  2. 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的不同心理过程。面对未来的职场,75.31%的同学有着足够的信心应对各种挑战,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超半数的会选择大中型城市,约有25.93%的大学生会选择生源地,而对于竞争激烈的北上广这样的城市,仅有6.17%的同学选择其就业地区,这是逃离北上广的社会现象。择业过程中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受访者选出两个最主要的因素,67.90%的大学生更为注重公司的发展潜力,61.7%的较为看重薪资待遇,各2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工作环境和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比较重要,仅8.64%的大学生更加重视职业的稳定性。
  (三)学校的学业训练和用人单位对专业技能要求之间的差距
  45.7%的大学生希望学校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平台,能够更好的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工作当中;34.6%的大学生希望学校帮助提高职业能力等综合素质;19.6%的大学生想增加专业技术的培训。有超过60%的大学生认为职业素养培训更加有帮助。对于企业而言,他们可能更加注重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四)性别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
  1. 男生女生就业理念的对比分析。男生选择先择业的人数过半(52.58%),比女生多了16.22%。男生在就业的选择上更为重视第一份工作,快速的找准自己的位置,为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2. 男生女生对就业地区选择的对比分析。大中型城市是共同首要选择的就业地区,选择大中型城市的男生比女生多14.3%,而选择小型城市的女生比男生多了15%,大中型城市比小城市的发展机会相对多一点,就业压力也会大很多,男生相对善于闯荡,抗压能力强,女生则是更加适合于慢一点节奏的生活工作状态。
  3. 男生、女生的择业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男生和女生都把工资福利和未来发展作为自己择业的主要考虑因素。女生更为注重工作环境(31.31%)和职业的稳定性;男生则看重工作于个人兴趣爱好(27.84%)的契合程度。差异的原因是女性感性色彩较为浓重,男生比较注重自己兴趣的发展,愿意接受更多的挑战。
  4. 男生、女生选择就业单位的对比分析。就业单位中,事业单位和外企外,男生比较倾向于自主创业,女生比较喜欢外资企业,导致这个的原因是在外资企业可以更好的与外界接触,工作环境相比会好一些,日常活动多一些;而男生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对自己的挑战性大一点,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更为有利。
  5. 男生、女生对于期望薪酬的对比分析。男生超八成的期望自己的工资在3500元以上,女生则选择3500元的约占半数。男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心底里有养家的生活重担,对于的期望薪资就会高出女生一些。男生选择挑战性大、发展前景好、薪酬高工作;女生相是一种寻求职业稳定性高、工作环境好的工作。
  四、构建科学正确的择业观
  (一)政府层面
  1. 加强中小城市经济建设,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加快中小城市经济增长,优化人力资本投资环境,创造人力资本投资优惠条件吸引各类的人才,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发展平台和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加强地方与高校人力资本对接,增加择业机会,拓宽大学生择业市场流动渠道,吸引大学生积极择业的兴趣。
  2. 政策有保障,措施要到位。地方政府出台一些具有政策导向措施,对到边远地区、欠发达区域和基层就业进行引导和鼓励,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给予生活补贴,对有创业意愿的参加创业培训,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3. 加大就业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市场与普通的就业市场不同,是一个独特的人力资源市场,可以实现人力资源配置和使用。导入竞争机制,优化择业环境,拓寬择业渠道,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人力资源市场。
  4. 优化社会舆论环境。优化社会舆论环境,用正确的主流舆论引导大众传媒,通过媒体的宣传,高校要开展针对国家出台的大学生择业方针政策宣传和解读,使每个大学生都熟悉国家对边远地区、欠发达区域和基层优惠政策。
  (二)高校层面
  1. 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端正大学生择业观。一是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能正确化解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增强事情辩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大学生不断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诚信意识。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择业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危机、挫败和焦虑等消极情绪,因此高校应进行心理教育,强化择业心理辅导,对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有正确认识。
  2. 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一是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优势。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当前的形势,调整专业的设置、优化学科结构。二是提高教学质量,突出人才素质优势,提高其择业时的社会竞争力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
  3. 加大就业指导,强化大学生的择业技能训练。强化大学生的择业技能训练是优化大学生择业重要措施 。一是建立系统、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二是强化择业技能训练。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课程和讲座外,还应强会职业技能训练,多样化、多元化训练是职业匹配必要职业素质。
  (三)大学生自身层面
  1. 树立远大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将来职业的一种奋斗目标和远期愿景,引导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行为。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对大学生正确处理择业心理问题和对待整个职业生涯,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提升综合职业技能,在决定人力资源市场中人才匹配的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中,用人单位最注重求职者的知识运用与综合职业素养。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把大学学习和技能的提高与未来择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
  3. 找准自身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新观念,自我认知,合理定位,客观地认知自我是成功择业的关键因素。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要全面、正确的进行自我剖析。
  4. 增强职业心理素质。择业期间如出现不好的择业心理,进而影响择业行为,造成择业失败,择业不理想,难免会影响职业及环境适应性,更难在事业有所成就。增强职业心理素质,规划准备充分并能自我心理适应性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五、结论
  大学生择业观对大学生的择业实践行为具有推动作用。正确的择业观可以指导大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选择科学的职业道路,促进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目标是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机会,实现大学生与职业的优化匹配,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张锋.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引导[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
  [3]李钇霖.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择业意识教育[J].知识经济,2013(02).
  [4]富振华.大学生就业择业观的消极现象、归因及改进策略[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02).
  [5]李玉雄,邱尹.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3(08).
  [6]李肖璇.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05).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6937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