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只信眼见为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主持人
  财务自由是个相对而言的经济状态。每个人、每个家庭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评定标准和追求。结果各有不同,过程更具思考价值。在奔向财务自由的路上,得与失的感受值得关注。
  何先生 45岁 商人
  【诉说】去年秋天,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去香港转转,拜访了几位多年不见的亲戚,跟其中一位我应该叫老叔的人中午一起喝茶,足足聊了3个多小时。这位老叔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如何尽快实现财务自由的课,这是在任何课堂都学不到的,饱含着人生的经验和智慧。
  老叔已经70多歲了,来香港也有40多年了。早年在揭阳榕城就读华侨中学和揭阳一中,后在家乡种田,上世纪70年代移民到香港。刚来时积极学习,考了一个牙医牌照,为社区百姓洗牙补牙。几年后老婶也过来了,夫妻二人开了一个牙科诊所,几十年如一日,直到65岁退休。
  尽管从小吃苦,文化程度也不高,但老叔人很聪明,悟性高。他的家族解放前在汕头是做洋行生意的,有搞金融和做生意的基因。不像有些人做了大事业,成了大老板,他为人低调,属闷声发大财那种。
  开始创业时,他也想多开几间诊所,把生意做大,但盘算一番,觉得自己管不过来,反而成本增加,不一定能赢利,于是开始考虑其他投资路径。他学习的方式就是在诊所没有客人时坚持阅读《经济日报》,他对炒股没有兴趣,但在老婶来到香港后因为居住需要,买了一套房子,两三年工夫就升值40%,倒逼着他开始研究香港房地产市场,特别是住宅市场。宏观形势:包括与利率关系,与美元走势关系;微观形势:包括市民需求、不同阶层的细分市场、偏好、政府的房屋政策,以及不同地区地理位置对房屋的影响等。
  第一套房子尝到了甜头,诊所有了稳定的现金流,除了养家糊口,老叔一有余钱就积蓄,一有首期就再买一套。老叔告诉我,最多时他同时供14套房子,除了自己住的,其他全部出租。香港的出租市场相当活跃、透明,需求也相当稳定。所以在50岁那年,老叔实现了财务自由。
  现在他有两部奔驰车,每年约有四五次的海外旅游,很多国家都去过多次了。他教育两个女儿及女婿,跟他一样一有钱就想办法买房。大女儿今年40多岁,有两个孩子,经过十几年积累,也有6套房,完全实现财务自由。
  小女儿今年才30出头,也和丈夫拥有4套房产,至于每套房子的首期如何来,套路都差不多:在第一套房子赚了钱以后卖掉,做了两套的首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升值,就可变成4套首期。反正只要目标明确,总是可以凑出来,刚开始可能觉得压力大,一旦掌握窍门,就会运作自如。
  老叔的另一位表亲则情况相反。这位表亲在美国留过学,总受西方影响,看淡中国经济,并根据美国的经济来判断香港房屋市场,结果总踩错节奏。过去20多年,香港市场的调整总是非常短暂,调整的幅度也不大,大部分时间都是一路上升。有时你想高卖低买,但房屋买卖和成交有一个周期,不像股票流动性那么强,有时你想换楼,但很快机会便过去了,一旦机会失去,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老叔最后告诉我,随着美国快要加息,香港经济不会好到那里去,房产市场已经开始出现调整,成交淡静,估计明年香港楼价平均会下调10%左右,后年在调整到位和人们适应利息温和上升后就可以买了。
  像老叔这样的香港人很多,很让人佩服。他们不叹息、不空谈,不相信云里雾里的承诺,只信眼见为实。适应能力、变通能力、行动能力、探索能力,在品着茶,听着曲,仿佛一成不变的常态下,完成不动声色的跃进,也就是所谓的财务自由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19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