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符号学的“贵州婚恋酒具”设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充分挖掘贵州地区传统及特色文化,以“姑娘酒”为主题,基于符号学设计原理进行“贵州婚恋酒具”文创产品设计,通过借用、重建受众主体的特征形式符号,使产品形式表达有趣且具有吸引力。同时研究受众群体的使用习俗和习惯,并结合形式元素对产品使用交互方式进行指示、定义,进一步强化传统习俗与文化。从文化观念、产品表现形式以及使用交互方式上实现创新与突破,为基于传统民俗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提供设计参考。
   关键词:贵州;民俗文化;酒具;符号学
   中图分类号:TB4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5—0112—03
   Abstract : Based on the full explor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and characteristic culture in Guizhou, this paper presents the“Guizhou Marriage and Wine Set”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emiotic design. With the theme of“Girls' Wine”, the semantic level clearly show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girl’s growth and the wedding wishes ;by appropriating and reconstructing the characteristic from symbols of the audience ,the product form is interesting and attractiv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audience' s custom and habits, combined with formal elements to indicate and define the way in which products are used, further strengthening traditional customs and culture.“Guizhou Marriage and Wine Sets" realizes innovation and breakthrough from the concept of culture, product expression and use of interaction, and provides design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based on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Key Words : Guizhou; Folk culture; Wine set; Semiotics
   近年来,贵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致力以文化促发展、创意赢未来,逐步进入文创产业发展的春天。但目前贵州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对贵州民俗文化深度挖掘不够、文化底蕴与内涵不足、缺乏基于“用户体验”的研究。本文立足于贵州传统民俗及酒文化,依托“多彩贵州——贵银产品设计”微课堂项目,结合符号学设计原理进行“贵州婚恋酒具”文创产品设计,并针对其使用交互方式展开研究,有利于提升贵州文创产品的价值,促进贵州文创产品多元化发展,同时为基于传统民俗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提供设计参考。
   1 酒具设计的符号学原理
   设计是研究人为事物的科学,是针对特定目标即“事”之问题的求解活动,是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多種设计方法以及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创造“物”的科学行为。符号学理论以“理性姿态”和“艺术内涵”为“用户”创造新的生存方式和文化观念,提供了一种广阔的视野和全新方法。莫里斯提出符号行为学,在三种意义上对符号行为作了规定,即标识、评价和指令作用,并在1938年出版的《符号理论基础》中把符号学分为语构学,语意学和语用学三个部分(图1所示)。语构学研究符号在整个符号系统中的相互关系;语意学研究符号与实物的关系;语用学则研究符号使用者对符号的理解与运用。本文依托“多彩贵州——贵银产品设计”微课堂项目,充分挖掘贵州地区传统特色文化,进行“贵州婚恋酒具”特定主题和区域性文创产品设计,语意层面明确示意为“见证女孩幸福成长及新婚祝福”;同时借用、重建产品使用群体的相关形式符号,使产品形式表达有趣且具有吸引力;最后根据符号学语用学,研究产品使用群体的使用习俗和使用习惯,并结合造型元素对产品使用交互方式进行指示、定义,强化传统习俗与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在“贵州婚恋酒具”设计过程中,三个层面相辅相成,从文化观念、表现形式以及使用交互方式上实现创新与突破。
   2 贵州婚恋酒具的语意研究
   酒文化是贵州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以多民族、多酒俗著称,呈现了贵州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具有极高的设计开发价值。酒在贵州人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是家庭日常必备品,更是节日盛宴待客时必不可少的佳品。贵州酒文化主要由各少数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组成,包括“咂酒”、“姑娘酒”、“交杯酒”、“打印酒”、“讨八字酒”、“栽花竹酒”、“拦路酒”等。贵州少数民族自孩子初降人世始,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诸如三朝酒、百日酒等不胜枚举2。这些酒礼酒俗富有地方特色,是拥有多民族背景的贵州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饱含着贵州人民热情好客、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淳朴民风。
   “贵州婚恋酒具”基于“姑娘酒”民族婚俗,侗族和苗族在姑娘出生时煮一坛甜酒并窖在地下或埋在池塘底,待姑娘婚嫁之日开窖启用,与江南地区的“女儿红”有异曲同工川之妙。一坛“姑娘酒”历经漫长时间酿制并在婚嫁之日启坛,甘甜清冽蕴含着苗族姑娘青春岁月的积淀与对新婚的祝福之意,是女子婚前韶华岁月的见证以及长大成人新婚的象征。“贵州婚恋酒具”定位为有收藏价值的文创产品,可自用亦可作为新婚礼物赠送,考虑使用安全、材料选择食品级925银,以掐丝珐琅作装饰,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且能够传递祝福。    3 贵州婚恋酒具的语构学研究
   3.1 贵州婚恋酒具的文化要素
   基于“姑娘酒”民族传统婚俗的“贵州婚恋酒具”以四个酒杯象征四个人生阶段,一个酒壶象征男女相爱、婚姻幸福,蕴含了结婚是将新娘的一生托付于新郎之意。造型元素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及头脑风暴,主要由苗族发饰以及贵州蜡染两大文化元素构成。以苗族不同阶段女性发饰、银饰为造型象征女孩的成长历程,并从苗族女性不同阶段的发饰中提取线条作为酒杯杯口造型,结合酒文化习俗完成符号指示功能,实现饮酒与观赏把玩时互动趣味性(图2所示)。苗族头饰多样且不统一,但归纳总结后发现:儿童多留头顶左、右两撮扎梳成两把,如古代汉人之“总角”;未婚女性多挽锥髻于头顶;已婚女性多梳平髻于头顶;老妇人多将头发盘缠于头顶。苗族女性独特的发饰包含着丰富文化内涵与习俗,不仅能界定通婚范围、还能识别婚否(3),展现了苗族女性不同人生阶段与岁月的美好。贵州拥有历史悠久的蜡染文化,贵州蜡染即“贵州蜡花”图案主要由简单抽象的几何形与自然形象构成,多源自生活或传说故事,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是广为流传、也最受欢迎的贵州艺术文化之一,具有一定社会认可度。结合酒具语义,选取蜡染纹样中具有代表性的梨花纹、花草纹、石榴纹、桃子纹与鱼鸟纹作为其外部装饰图案,蕴含祝福之意,同时也更彰显贵州的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
   3.2 酒具形态设计
   3.2.1 酒杯形态设计
   参照苗族不同阶段女性的发饰、银饰为造型,并从苗族女性不同阶段的发饰中提取线条进行酒杯杯口形态设计,象征女孩成长的历程(图3所示)。
   “女童”杯象征苗族女性的孩童阶段,从女童发型中提取线条,经简化后作为杯口造型。在苗族文化中,梨花象征着新生,梨花纹也是苗娃的吉祥图案,故苗族妇女常将梨花纹样绘制在孩童的衣服上,小孩穿梨花纹的蜡染衣装,就可平安长大4。以梨花纹作为“女童”杯装饰纹样,紧扣“女童”主题,蕴含着对孩童健康成长的祝福。
   “少女”杯象征苗族女性少女阶段,从未婚少女发型中提取线条,经简化后作为杯口造型。苗族女性钟情于山间花草植物的美感,将其提炼为简洁曲线形图案,在蜡染中描绘出极富生命活力和山野情趣的图案。故苗族蜡染的花草植物图案是女性天真烂漫、富有青春活力的象征。以花草纹作为“少女”杯装饰纹样,紧扣“少女”主题,象征着苗族少女的青春活力与纯真美好。
   “妻子”杯象征苗族女性妻子阶段,从已婚女性发型中提取线条,经简化后作为杯口造型。石榴纹样在丹寨蜡染中较常见的外来纹样,石榴多子与苗族的生殖崇拜不谋而合,是子孙满堂、人丁兴旺的象征14。在苗族传统习俗中,常在新娘嫁妆床单、苗族盛装蜡染裙上饰以石榴纹作为装饰。以石榴纹作为“妻子”杯装饰纹样,紧扣“妻子”主题,寓意多子多福,同时也是苗族生殖崇拜的象征。
   “母亲杯”象征苗族女性母亲阶段,从中老年女性发型中提取线条,经简化后作为杯口造型。在贵州苗族蜡染作品中,桃子图案象征长寿,尤其是桃子图案多与铜钱图案组合出现,每个桃子里镶嵌一个铜钱,寓意吉祥富贵。以桃子纹作为“母亲”杯装饰纹样,紧扣“母亲”主题,表现对母亲富贵长寿的祝福。
   3.2.2 酒壶形态设计
   酒壶(图3所示)象征男女相恋并走入婚姻。壶口造型不采用复杂曲线,简单圆形象征婚姻圆满。苗族认为“有衣无银不成盛装”,尤其是在盛大的传统节日或婚庆场合着盛装必配以银饰5。苗族重视胸颈部位装饰,银项圈制作考究,主要分为链型和圈型两种,将银项圈形态高度抽象后,融于酒壶颈部造型,展现苗族独特的银饰文化。装饰图案采用蜡染中频繁出现一种鱼纹组合体,如长着鱼身的飞鸟。苗人认为鸟是男性的象征,鱼是女性的象征,所以鱼鸟的复合体则代表了夫妻恩爱、多子多福。以鱼鸟纹作为酒壶的装饰纹样,紧扣“相恋”主题,表现对新婚夫妻的祝福。
   4 贵州婚恋酒具的语用学研究
   4.1 中国传统酒礼
   酒行为礼节,简称酒礼,体现酒行为中的贵贱、尊卑、长幼乃至各种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其礼乐和政治色彩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饮酒礼仪自古有之,从西周初成,先人们将其概括为4个字:时、序、效、令,要求人们饮酒要遵循严格的时令;饮酒时遵守先天、地、鬼、神,后长、幼、尊、卑的顺序;在饮时不可发狂,三爵即止,适可而止;在酒筵上要服从酒官意志,不能随心所欲,争强斗狠。这简单的四个字,是有“度”、有“节制”的中式哲学完美展现。在《礼记·乡饮酒义》里规定:“盟洗扬觯,所以致洁也。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尊让洁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饮酒礼仪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尊重礼让与谦逊品格的体现。从传统酒礼出发,通过分析饮酒的斟酒、端酒、碰杯及饮用过程中用户与酒具间的交互关系,使酒具与传统饮酒礼仪匹配,凸显中式哲学与传统饮酒文化,使饮酒过程变为一种礼仪互动行为。
   4.2 酒具形态的符号指示功能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在形态设计中兼顾酒具交互指示设计,使酒具的使用会不仅有趣、而且有利于礼仪传承。
   4.2.1“斟酒的符号交互指示功能
   饮酒礼仪中,主人需先为客人斟酒。斟酒方式主要分为桌斟和捧斟,中式宴席主要采用桌斟,即客人酒杯置于桌上,由主人起身并走到客人身边,持酒壶斟酒。在斟酒时,酒瓶与酒杯最好成45度角,瓶口置于杯口上方2厘米左右,既卫生又避免声响或酒水溅出(图4a),因此酒具酒杯皆在最低处采用弧形杯口设计,倒酒时可不沾杯口。为避免酒滴在台面上,主人倒完一杯酒后,多会顺时针方向轻轻转动瓶口,因此酒壶壶口设计为齐口且便于转动的圆形,同时也象征婚姻圆满(图4b)。
   中国文化提倡茶半酒满,斟酒时满即是8—9分满,主要避免主人与客人喝酒碰杯时将酒洒在手或桌子上,因此酒杯杯口造型曲线起伏维持在酒杯总高度的8—9分,符合克制与收敛的中式哲学。客人迎接主人斟酒時,为防止撞到酒壶或酒水洒出,一般不将酒杯拿在手中,仅起身或躬身、手扶酒杯或做欲扶状表示尊敬。酒杯造型采用上大下小,增加握持面积,以便客人抓握或扶杯(图4c)。    4.2.2 敬酒的符号交互指示功能
   敬酒时,中式白酒杯不能用整只手环绕拿杯子,而用拇指和食指捏紧杯身一半高度的地方,将杯身卡在虎口的部位,其余三指自然放松。碰杯时,出于礼仪不能用力过猛、非听到响声不可,稍微象征性地与对方碰一下酒杯即可,避免酒水洒出。出于尊敬,可使自己酒杯低于对方,晚辈酒杯最好在长辈酒杯1/3处碰杯。基于此握持与碰杯方式,这套酒具杯口曲线型造型在传统握持与碰杯方式上,(图5a)能够实现明显的指示作用,为用户提供一种新的使用模式:杯口低处朝向自己,从而保证饮酒不撒;杯口高处朝客人,以便与客人碰杯时保证卫生(图5b)。
   4.2.3 酒具的容量设计
   古人饮酒倡导“温克”,儒家亦有言:“唯酒无量,不及乱”。饮酒时虽可多饮,但必须做到能自持、不失礼,要保证不失言、不失态,懂得三爵为限的礼仪,这里的“三爵”指的是适量,量足为止。礼记《玉藻》有云,“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则坐。”这是筵席上礼节的分寸,若是酒过三巡仍然不止,难免失态。因此,酒具设计为“六钱杯”(图6),容量为30g(30ml),经杯门造型后,仅容8-9成,即25ml左右;酒壶容量为25x4x3=300ml,最多可容四个酒杯,每杯三杯的酒量,可作为分酒器使用,以此强调节饮与礼饮,体现适量的礼仪。
   5 结语
   本文立足于“姑娘酒”设计主题,利用符号学设计原理,充分挖掘贵州酒文化、蜡染文化及不同阶段的女性装饰文化,从中提取文化符号并进行借用和重建,从酒具的符号文化观念、产品表现形式以及使用交互方式上实现创新与突破,为基于传统民俗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提供设计参考。
   本文系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教改资助项目:基于“命题式设计”的“微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研究(gxyjg201825);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校级招标类教改项目:工学院大学本科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胡飞,杨瑞.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一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8.
   [2]酒文化的千年画卷一贵州少数民族酒礼酒俗[J].当代贵州,2011,(24):42—43.
   [3]周莹.贵州西江苗族女子便装头饰文化调查[J].装饰,2013(4):110.
   [4]汪美谕.苗族蜡染纹样艺术研究——以丹寨苗族地区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34.
   [5]丹增.苗族的银饰J].中华文化画报,2013(11):73.
   [6]吴慧颖,张秀军,张曉.对中国酒文化的内涵、形态与特点的探讨[J].学理论,201(5):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944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