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预算定额管理在烟草工业企业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烟草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国家财政收入压力,税收增速缓慢。此种情况下,为了实现税利保增长的目标,展现“两个至上”的行业担当,通过预算定额体系的建立实施全面预算,对成本支出费用进行严格控制,以此降本增效,促使烟草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企业精益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基于此,文章在论述烟草工业企业中预算定额管理特点基础上,分析了预算定额管理体系应用现状与影响因素,提出了完善预算定额管理的几点建议。烟草工业企业发展中,必须正确认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实施预算定额管理,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预算定额管理;烟草工业企业;应用措施
  近些年,国家烟草专卖局深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并先后下发了《全面预算管理应用指南—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与《关于推进烟草行业全面预算定额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公司逐步建立全面预算定额标准体系。本文在论述烟草企业全面预算定额管理特点基础上,分析了烟草工业企业应用预算定额管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预算定额管理应用对策。通过建立预算定额管理体系,为烟草工业企业预算编制、审核与平衡提供参考标准与依据,是当前烟草工业企业预算管理水平提高面临的首要任务。制定系统化预算定额标准体系,是国家局提出的明确要求,更是企业自身管理要求,是烟草工业企业预算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对烟草工业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1 烟草工业企业预算定额管理的特点
  1.1 具有全員性、全程性与全面性
  制定全员参与的定额预算,才更具有科学性,定额预算实施全程和管理,并非简单的限定于指标设定编制,监控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生产经营、成本费用、资本投资及现金流量等各方面定额预算的制定。同时,每年都要进行相应的修订与完善。
  1.2 管理类费用缺乏充分的确定依据
  烟草工业企业实施预算定额工作时,“找依据、定标准与归责任”是面临的三个难点工作,特别是管理类费用依据确定难度比较大。因管理类费用与企业产品生产与销量联系较小,与人员数量之间也没有直接的联系,更不能根据行政层级进行生搬硬套。所以烟草工业企业预算定额管理工作中,如何为管理类费用制定科学的标准已成为企业面临的难题。
  1.3 持续改进对标工作
  烟草工业企业预算定额管理工作中,定额标准制定后,企业可积极探索并研究行业内各项先进经营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对照标杆,与标杆榜样企业比较,找到定额差异,发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不断提高企业定额管理精细化水平,为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 预算定额管理标准体系在烟草工业企业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烟草工业企业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积极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由传统简单财务预算向全方位的内部管理转变,逐步完善了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制度与操作规程,扩充了人才管理队伍,实现了专业化预算编制。但在预算管理工作中,与其它行业相比,很多烟草工业企业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缺乏先进的预算定额管理,行业预算定额标准缺乏统一性,预算编制审核与评价分析依据不够科学等,主要表现为:
  2.1 所编制的定额预算标准缺乏科学性
  受传统管理理念的长期影响,我国很多烟草工业企业并未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重视培养自身创新能力,所以定额预算管理体系的编制局限性日益突出。现阶段,预算定额标准编制时,烟草工业企业重视企业短期经济活动,不符合企业发展趋势,定额预算管理执行性不高,实践指导意义无从谈起。
  2.2 没有全面落实归口管理部门责任、定额标准体系执行监督考核不充分
  根据归口管理原则,归口管理部门承担着定额标准的制定与维护,并严格审核归口管理费用支付。日常工作中,归口部门审核管理费用支出是否符合定额标准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导致个别费用开支不符合定额标准。另外烟草工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考核中,定额标准体系占比比较小,考核内容与体系的健全、覆盖范围、预算编制应用及动态优化等内容密切相关,监督考核缺乏力度。
  2.3 预算定额标准体系缺乏有力的基础支撑
  现阶段,烟草工业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内容与基础设施,但企业内部却不重视预算定额管理,另外定额标准体系缺乏充分的建设力量,无法使得全面预算体系缺乏有效的数据保障,预算质量难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另一方面,预算定额编制工作中,专业编制队伍存在欠缺。因预算定额编制过程比较复杂且时间长,预算编制人员不但要具备专业财务管理知识,还要熟悉整个业务流程,预算定额的编制需要兼备财务与业务知识的优秀人才,这一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人才缺口。
  3 影响预算定额管理标准体系在烟草工业企业的应用因素
  3.1 制度环境
  制度创新,是定额预算管理体系面临的首要问题。现阶段,烟草工业企业仍需不断完善制度标准化,制度缺陷对预算定额控制效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定额标准细化,要便于执行操作与检查考核,制定制度、标准与科学合理化的标准,促进企业实现有效的生产经营管理。烟草企业运营管理中,定额预算管理是计划管理、成本核算与控制分析的重要基础。企业有效进行定额预算管理,节省了原材料使用量,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为企业节省了生产成本,从而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3.2 人员水平
  现阶段,烟草工业企业员工构成中,管理人员文化素养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与预算定位执行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因定额标准制定参与人员多,企业无法在短期内获得各业务环节数据,工作量大,与很多个人利益问题相关,加大了协调难度。员工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使得数据确定难度大,要想顺利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将部分费用标准分解到相关部门,落实到每一名员工身上,实现人人参与管理、承担业务责任的目标。   3.3 技术发展
  新时期,烟草工业企业进行预算定额管理工作中,受各种因素影响,信息化技术不够广泛,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发展缓慢,导致预算监控、反馈及调整等工作发展落后,预算管理人员也无法及时掌握相关预算信息,不利于正确预算管理决策的制定。现阶段,因企业预算执行信息不够及时、完整而准确,一方面预算评价发展缓慢,同时评价者自身主观评判与个人偏好对预算评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而预算执行缺乏动力,无法获得预期预算定额管理效果。
  4 改善预算定额管理标准体系在烟草工业企业的应用对策
  4.1 预算定额实现科学而准确的编制
  定额预算编制时,烟草工业企业编制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还要了解相关业务,单纯通过预算管理人员明确定额指标,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相符,说服力较弱。所以,企业应从各部门选拔业务能力强的人员组成定额编制小组,鼓励其积极参与定额预算编制工作,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情况准确编制定额预算。另外,为了实现科学合理的定额预算编制,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情况,明确定额预算目標,了解各部门(或下属企业)的不同,以此制定层次明确、理据充分的定额标准。除此之外,应用科学方法对比分析历史数据,从不同角度科学合理的制定定额标准。
  4.2 发挥归口部门作用落实部门职责,加强考核
  定额标准日常管理工作中,归口管理部门承担着重要的责任,烟草工业企业要结合其业务范围,其是在职责范围负责制定、管理与维护应用定额标准,做好定额标准的汇总与审核,在此基础上确保归口管理内容全面覆盖、分类科学、有明确的便捷、规范化的口径且使用简单。预算管理中,预算考核环节非常重要。完成定额标准体系执行后,后期监督考核至关重要,构建奖惩机制,以考核推动科学制定、管理与应用定额标准体系,确保预算管理充分发挥其管控作用。
  4.3 预算编制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预算编制工作中,为了提升人才队伍建设质量,烟草工业企业必须重视人才培养。首先,重视人才的引进。一方面,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应逐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不能以专业知识评估人才能力,而要全面考量人才专业技能,为企业选择兼具财务与业务知识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为员工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培训教育活动,新员工可能掌握了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但对于预算定额标准管理,却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而老员工虽然有丰富的预算定额工作管理经验,但自身专业知识却比较固化,思维不够活跃,因而新老员工都要接受相应的技能培训,弥补自身不足,为后期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预算定额管理体系是循序改进的过程,要求全员参与,因而基础性与数据分析工作非常重要。新时期,随着行业快速发展,烟草企业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日益突出,预算定额体系的建立,则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已成为预算精细化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烟草企业合理编制预算定额标准,加强考核监督,全面落实预算管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基础管理水平。
  本文研究主要来自于实际工作经历的思考与提高,未来工作中仍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首先,在理论指引下,深入分析市场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内涵,并将其与烟草工业企业预算定额管理实践结合起来;其次,明确定量分析,因自身水平有限,以定性分析研究为主,但在现代企业预算管理中,科学分析与策略制定离不开具体数据的支撑;最后,烟草工业企业要重视预算定额管理实践,在实践中发掘财务预算管理价值,促进企业与行业实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家云.烟草商业企业进一步提升定额管理的几点思考[J].经贸实践,2018(21):223.
  [2]孙月姣.烟草商业企业预算定额体系的构建[J].中国市场,2018(30):149-150.
  [3]高建华.经济运行新常态下烟草企业定额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财会学习,2018(20):183-184.
  [4]刘艳超.烟草公司预算管理中引入定额管理的思考[J].会计师,2018(04):71-72.
  [5]易承怡.烟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4):213+2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410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