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豆高产种植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豆作为我国三大农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的发展。要想大豆种植达到高产和优产,优选种植技术是前提。本文从大豆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大豆高产、优产种植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实现大豆的高产、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大豆;种植技术;农作物
  中图分类号:S565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9.15.008
  大豆的种植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其作为重要的粮油产物,已逐步成为我国三大作物之一。大豆因其适应性强,在我国有很广的种植范围。但要想取得高产和优产,给种植户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离不开好的种植技术。本文通过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做了分析,为大豆的高产、优产奠定基础。
  1选种
  优良的种子是高产、优产的前提,在种子的选择上,要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种的原则。不要盲目的栽种没经过试验的种子。另外,要到正规的种子经销商处购买种子,以防购买到假冒伪劣的种子而造成经济损失。在种子选取好之后,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首先去除杂粒、病粒、破粒和杂质;其次要在天气晴好的时候进行晒种,将种子平摊在阴凉处晾晒1~2天,这样能够增加种子的活性,为出苗打好基础;最后要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这样能够增加种子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以保证种子能够健康良好的生长。
  2播种
  由于我国南北区域之间温度上的差异,东北地区一般选择在5月初进行播种。当地温稳定在7℃~8℃时就可以进行播种了,在播种前,要对所耕种的地块进行一次深翻处理,垄作地块要起垄,平作地块要整平耙细。播种方式主要有垄三栽培技术:垄距60~70厘米,垄上双行精量点播,小行距15~18厘米;密植栽培技术:包括大垄密植栽培、小垄密植栽培、30厘米平作窄行密植三种模式。在播种时要控制好每亩的种量,一般每亩的播种量在4~5公斤,在出苗后每亩留苗1.3万株左右。早熟的品种适宜密植,晚熟的品种适宜稀植。
  3田间管理
  要使大豆达到高产、优产,合理的田间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在大豆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合理的水肥管理能有效地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施肥原理应该采用以农家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有机无机相结合的方式。氮、磷、钾相互配合,同时微量元素也要视情况进行补施。高产田重施磷钾肥,薄地块重施氮磷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酌情施用种肥和叶面肥。
  中耕除草能够清除田间的杂草,避免杂草与大豆植株争夺养分,从而造成大豆减产。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旱时蓄水保墒,涝时散墒的作用。同时能够破除地块板结,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从而促进大豆根系生长和土壤内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肥力。有益于根瘤菌的发育和根瘤的形成,提高固氮能力。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除草虽说是最有效的方式,但在操作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来进行,避免形成药害。常用的化学药剂为50%乙草胺乳油50~70毫升兑水40~50公斤/亩进行喷施。
  4病虫害的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大豆种植过程中的关键,主要病害有灰斑病、霜霉病等;虫害有蚜虫、食心虫、豆荚螟等。防治大豆病害最有效的方式是选用抗病品种,进行合理轮作。在病害发生后,可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灰斑病的防治方法:在大豆花荚期,当叶片30%以上出现病斑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多菌灵胶悬剂,每公顷用量1.5公斤,兑水450公斤喷施;霜霉病的防治方法:选用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8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800倍稀释液喷雾;防治炭疽病和紫斑病等可喷洒1:1:100倍的波尔多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稀释液。对于虫害的防治也可采用化学的方式进行。蚜虫的防治方法:每公顷用35%赛丹乳油1000~1500毫升,或用10%的吡虫啉1500克,或用1.8%阿维菌素制剂150毫升,兑水450~500公斤噴施;食心虫的防治方法:每公顷用35%赛丹乳油1000—1500毫升,或用10%的吡虫啉1500克,或用1。8%阿维菌素制剂150毫升,兑水450~500公斤喷施。
  5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不仅可以减少损失,增加产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豆的质量。收获过早会降低百粒重,影响品质;收获过晚,则容易出现炸荚的现象,从而影响质量。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采用机械联合收割。割茬低不留底荚,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一般为4~5厘米,收割损失率小于1%,脱粒损失率小于2%,破碎率小于5%,泥花脸率小于5%,清洁率大于95%。
  6结语
  大豆的高产、优产不仅能够在增加种植户经济收益方面带来实效,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应该全面推广大豆高产的种植技术,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大豆的高产种植带来一定的帮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94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