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国家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本文以“中华颂”活动为例,初步探索研究如何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
  【关键词】大学生 校园文化 现状 研究
  
  国家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活动正是培养在校大学生成为在政治方向、价值观念、道德人格、思维能力及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适应社会主义需要的优秀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与载体。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不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唯一目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充斥着大学舞台,大家可以一展所长,同时也能从中积累丰富的经验。然而通过实际调查和具体工作的开展我们发现,虽然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对增强自身的社会服务、奉献意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好处,但也有部分学生出现了倦怠情绪,对集体活动表现出漠不关心[1]。甚至有同学坦言,参加校园活动是为了获得加分。特别是对于一些娱乐性质稍低,旨在弘扬社会主旋律的活动,学生的参与度更为一般。
  学校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 更是学生互相交往的场所。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多进行交往沟通,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甚至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必须从活动的设置及学生的引导两方面进行探讨:
  1. 倡导主动。大学集体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是学生主动活动的过程,如果在活动中仅仅作为一个被动的观众、旁观者,势必会使其兴趣慢慢减弱,积极性下降。
  2. 注重实操。当代大学生更倾向自主地思考和选择。要满足学生这一特性,活动的设置应多与社会,自然之间联系起来,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2]。
  3. 贴近生活。大学生不因循守旧,思想开放,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在继承优良传统活动的同时,与时俱进,将最新的元素加入活动中,从而吸引学生的关注。
  学生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但是归根到底也是符合学生实际的, 因此校园实践活动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真正打造出品牌效应。天府学院以“中华颂”为契机开始探索走一条既满足学生喜好,又具有教育引导意义的办活动之路,具体做法如下。
  1.以人为本。 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乐于参与的, 也有助于大学生的智力开发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以传统活动“中华颂”为例,前两年的中华颂分别采用了吟诵和红歌的形式,但在活動后期往往出现“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于是在上学期开始探索做能让更多学生参与的中华传统文化展示,整个活动全校共收集包括篆刻、书法、制陶等作品300余件,采取室外布展、大众投票、专家评审最后再以晚会形式呈现精品。整个活动期间参与者达800人次,事实证明转型取得初步效果。
  2.加强合作。从学生的实践需求出发促使学校和外界的良好对接。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考虑让学生活动更多地与社会相连,如绵阳市吟诵学会等。
  4.独立自主。校园文化活动中应把锻炼的舞台和机会提供给学生,按照“ 学生创意 学生策划、学生组织、学生主持、师生互动、学生受益”的原则,从活动创意、方案策划、文案撰写、 组织实施、活动主持等环节由学生组成团队完成,各团队有相互竞争的机制,倡导活动形式创新、内容创新和内涵提升, 追求高品位、高水平,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激发, 活动内容也更贴近学生。
  5.打造精品,塑造特色,积极创建品牌校园文化活动。要有创建品牌活动的意识,创建具有长期性、广泛性、参与性以及灵活性且不同于其他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校园品牌活动一般都具有参与人数广、 学生认可度高等特点,也是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强化特色的有力保障。 因此, 要从校园文化的大氛围和未来社会出发, 精心策划, 认真筹备, 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活动。
  参考文献:
  [1]夏爱萍. 优化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的思考[J]. 纺织服装教育, 2012, 27(5):404-406.
  [2]倪春虎.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讨[D]. 苏州大学, 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036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