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管理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内部审计创新工作应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方向开展,从理念、方法、模式上寻找创新灵感,运用信息化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利于企业及时准确地调整经营策略,改善管理,应对竞争恶化的经营环境,既能突出服务职能,又能保障发挥监督功能。本文阐述了创新的必要性,提出了推行内部审计职业化、制度化建设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  创新  服务职能  职业化  制度建设  措施
  内部审计创新的根本就是提升审计质量,更好地服务企业经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的提出,要在疲软经济中转变思想观念,寻找机遇勇于创新,提高審计建议成果的运用效率是审计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
  一、内部审计创新管理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纳入现代管理审计业务范畴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成果,早期内部审计主要职责集中在财务领域查错纠弊,并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认为,内部审计因受托责任而产生,逐渐走向职业化,而今已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现代企业制度在很多大型企业已科学性运用,内控评价工作是内部审计人员日常工作,在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扩展, 简单、陈旧的审计方法、理念束缚了审计人员思路,导致审计分析没有从多角度、多方位展开,不能给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提供发展性的审计报告。因此职业化、制度化建设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不断创新的需要。
  二、内部审计职业化的重要性
  (1)保持审计独立性的需要。内部审计职业化的法律法规制度欠缺,是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能有效发挥的客观因素,现有法规中缺乏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有效措施的条款。现阶段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与新形势要求仍有差距,审计质量上不去,是内审权威性不能树立的客观因素。我国对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只强调“要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审计委员会,配备总审计师。目前,集团下属各公司内审机构形式上是对总经理负责,实质上受分管领导及其他部门的制约和影响,独立性较差,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到位。另外,内部审计人员和企业其他部门人员同属一个机构,潜在的或实际出现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甚至内部审计人员也要承担企业的经营责任,从而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极易受损害,有些单位甚至没有配备专职审计人员,而是由其他部门人员兼任,也没有赋予一定的职权,受执业能力和专业素质限制,很难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2)提高审计价值服务的需要。内部审计正在向内部控制、经济责任、公司治理、决策程序、风险管理等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延伸与拓展,从而为改进组织经营、提高运营效率、强化风险管理、实现价值增值服务。萨班斯法案对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提供了合规性要求,使上市公司不得不考虑控制IT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内部审计人员风险控制技能决定了企业效益提升。内部审计部门若能在企业内部树立起“职业顾问”的形象,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由于鉴证服务所带来的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质疑。组织信息化审计运用专用人才队伍,提高审计科学性,不断创新向职业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好地防范风险,保障企业业务得以稳步拓展,也是审计历史的进步。
  三、内部审计制度化建设的措施
  (1)人才储备体系制度建设。实行内部审计职业化,就是要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审计职业准入、职业培训和职业保障等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独立性。首先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明确单位领导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职责,以及机构负责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职责等。在企业内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直接归属审计委员会管理,个人职务的升降、薪酬收入也不再由企业经营者决定,而是由承担多少审计业务,审计业务质量高低所决定,这样就从根本上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加强人才不断学习的培训机制管理。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是决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内部审计职业化进程的一个关键因素。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是一个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的职业,其涉及的领域经常是跨行业、跨学科的。复合型知识结构、较高的业务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内部审计人员做好审计工作的必备条件。为适应新形势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内部审计应该注重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技术精、工作作风好、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的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实行内部审计职业化,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树立内部审计机构权威形象,能安心留在内审岗位,从而使内部审计队伍得到稳定和发展。
  (2)审计行为规范化制度建设。随着市场经营模式多元化变化,企业经营风险日益增加, 内控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审计人员自身的风险也凸现,由此可见,在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中,每项工作都应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保证有规范可操作显得尤为重要。在企业适应市场机制对管理信息系统不停更新运用和完善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在长期经验积累中,总结了一些好的信息查证问题和风险的方法,对内部审计各级机构和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遵守的原则标准、目标和方法、程序等做出具体的规定,随时代变化制定具体的操作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手册》,使审计人员了解规范、科学性操作,保证审计质量,利于被审单位管理层对审计过程配合、改进问题,便于决策管理层监督、评价内审工作。
  (3)审计人员考核管理制度建设。制定相关考核细则,考核审计是否保证内部审计目标内容与企业发展管理目标相一致,是否面对公司存在的问题,做到对事不对人,提出实实在在的解决办法,保证审计公正性;是否对问题及情况的表述用词精准,保证审计客观性;是否对提出建议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对经济效益提高等等。同时建立审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岗位设置既要符合实际需要,更要符合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真正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让每一个在岗审计人员都有相应的岗位责任,保证审计廉洁性。
  “深化改革,勇于创新”的大环境带来价值紧迫感,内部审计职业化、制度化建设是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独立性、廉洁性,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赵光华,马日波.内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J].中国内部审计,2005,(4).
  [2]阚文艳.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09,(22).
  [3]黄群.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成因分析[J].时代经贸,2006,(33).
  [4]黄明.论高校内部审计职业化制度建设[J].财会通讯,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08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