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福特家族:转动车轮的产业巨子(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共同的价值追求焊接出时代巨匠牢不可破的真挚友情,朴素的实业理念养成了商贾巨富特立独行的慈善表达,泛起的变革基因搭建起超越传统的全新构架,完备的制度设计拱卫着产业王朝的百年生机。在福特家族的商业图谱上,镶嵌着的不只是一个又一个令人望其项背的资产符号,更浸染着一幅又一幅让人高山仰止的精神遗产,同时还弥漫出一股又一股使人叹为观止的时代气息。
  与爱迪生的友情
  比托马斯·爱迪生小16岁的亨利·福特从小就经常听老师与大人们讲述着一个人类最伟大发明家的神奇故事,而且心中对爱迪生产生了如同神灵般的崇拜与敬仰。最终,一个是产业资本家,一个是科技实业家,一个是要制造出“让人人能够买得起的汽车”,一个是要为人类“创造光明”, 这两个都出生于密歇根农村的奇人因为共同精神信仰而走在了一起,成为在灵魂世界深度对话与现实生活相互辅助的至交挚友。
  那是在一年一度的爱迪生照明公司协会的年会上,已经被参会者围得水泄不通的爱迪生正在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用一组或更多组蓄电池作为汽车动力的研究成果,此时,亚历山大·道将亨利推到了爱迪生面前,大声对着爱迪生的耳朵说:“这位年轻的伙计已经造出了一辆用汽油驱动的车了”,接着,为了能更好地让爱迪生明白自己的意思,亨利拿出笔记本,用一支铅笔飞快地画出了几幅草图。“你的想法是对的,年轻人”,听完了介绍,爱迪生对亨利说:“继续干下去吧,千万别放弃!”而这就是亨利和爱迪生的第一次接触,也是他们后来所铸成的伟大友谊的开端。
  T型车走火后,亨利·福特在美国无人不知,于是,在有关人员的安排下,他又和爱迪生见面了。这一次,亨利将一辆T型车送给了自己的偶像,还借给爱迪生100万美元的资金。如此厚重的会面礼,爱迪生恐怕再也很难将亨利从自己的记忆中抹去。
  的确,接下来亨利与爱迪生不仅经常见面,而且在亨利的邀请下,爱迪生加入到了由物学家约翰·巴勒斯、美国轮胎制造大王哈维·费尔斯通组成的野营和露宿团队。当然,笑谈于山水之中也只是亨利與爱迪生友谊生涯的小小片段,后来亨利围绕着爱迪生所筹划与发动的系列举动进一步佐证了爱迪生在其心目中非同寻常的分量。
  在密歇根州一个规模不大的村落中,亨利·福特出资修建了一座名为格林菲尔德的山庄,而山庄三大主题建筑中的两个部分都以爱迪生的名字命名,那就是爱迪生博物馆和爱迪生学院,其中爱迪生博物馆集中了美国建筑史上三大里程碑:独立宫、议会大厦和费城旧市政府大楼的工艺特色,里面陈列的是现美国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制造业发展的诸多成果以及原始珍品,而爱迪生学院是一所私立的男女混合学校,其学制从小学一直到大学一应俱全。
  也许连爱迪生本人也不会想到,就在自己发明电灯50周年和发明白炽灯泡15周年的纪念日那天,亨利·福特的“大众历史博物馆”举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礼,除了美国总统胡佛、著名科学家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居里夫人以及科学巨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作为嘉宾参加了开馆典礼外,爱迪生无疑是最引人关注的核心人物,因为在博物馆内,亨利·福特专门为爱迪生建造了一座个人实验室,而面对此情此景,爱迪生不禁老泪潸然,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地方,这位科学巨匠将数以百计的发明创造奉献给了整个人类。
  也许不少人认为亨利·福特与托马斯·爱迪生之间的付出是不平等的,但亨利从来没有要求爱迪生做出任何回报,而爱迪生给予亨利的更多则是精神层面的支持。当舆论界盛传福特要竞选美国总统时,爱迪生却这样告诉记者:“福特是个有意味的伟人,然而他不是有别的意味。他做总统,我不投票;他做企业家,我投票,而且投双票。”后来,福特果然声明他不愿意参选。他说:“政权不能生产货物,也不能生产价值”,可见,亨利·福特是以新时代企业界的领导者自居的,他的心事,爱迪生懂得。
  非家族化治理
  从建立严格的成本核算会计制度,到建成著名的福特世界总部大厦,再到将福特推向资本市场公开融资,亨利二世从爷爷手中接过家族企业管理大权后所展开的一系列改革让老态龙钟的福特重焕生机;当然,在亨利二世执掌公司最高权杖的整整35年期间,对于福特未来发展具有根本性影响的恐怕还是公司治理制度的改革。在亨利二世手上,福特公司实现了自家族100%控股以来第一次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职业经理制度也首次进入这个血缘势力异常深厚的企业之中。
  李·艾柯卡应当是直接导致福特治理制度变革的标志性人物。22岁时,艾柯卡以推销员的身份加入福特公司宾夕法利亚的分公司,次年并成为该地区销售经理,32岁时,艾柯卡出任福特总部卡车与小汽车两个销售部的经理,36岁时被提拔为福特公司副总裁,也正是在亨利二世大胆启用年轻人才的背景下,艾柯卡作为非福特家族成员第一人的身份继而出任福特公司总经理。
  主政之后,艾柯卡亲率一支年轻的团队设计开发出了名为“野马 ”的新车,销量创下了当时全美汽车制造业的最高纪录,艾柯卡因而获得了“野马之父”的称号,受到影响,福特公司的年销量近500万辆,占到全美汽车产量的26.6%,全年利润进账达到了数十亿美元。然而,李·艾柯卡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因为自己功高盖主,让作为董事长的亨利二世开始感到极度不悦,二人的矛盾从隐蔽性理念分歧最终走向直接在公开场合拍桌对吼。胳膊拗不过大腿,艾柯卡最终被扫地出门。此事当时在全美造成了震撼性影响。《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媒体迅速跟进报道,并为艾柯卡鸣不平,甚至有媒体恳请与呼吁亨利二世收回成命。
  从福特离开后,李·艾柯卡受到了很多汽车生产企业抛来的橄榄枝,但最终还是决定受聘到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公司出任总经理。数据显示,当时的克莱斯勒由于经营不善,营业额连年下降,年度亏损达1.6亿美元。为了表达逆转企业命运的决心,艾柯卡从进入克莱斯勒第一年开始就公开宣布只拿1美元年薪,而且还给新东家带去了15亿美元的融资见面礼。经过五年不懈的努力,艾柯卡不仅让克莱斯勒还清了所有债务,而且开发出的K型汽车因为漂亮坚固的外形以及省油、快速和舒适的特点与适中的价格而遭到市场热捧,推出当年就卖出100万辆,且接着在全美举行的全国新车评比大赛荣获名车奖。最终K型车为克莱斯勒创造了100亿美元的销售纪录,并将克莱斯勒重新推到全美第三大汽车公司的显赫位置。   有意思地是,在自己被福特辞退5周年的纪念日,艾柯卡站在华盛顿特区全国新闻俱乐部的门前,大声向报界发表声明:本公司提前7年把联邦政府的15亿美元贷款一次全部还清,同时我们还净赚9亿多美元。而第二天,报纸上出现了一幅漫画: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亨利二世满头大汗地对女秘书说,“赶快给我打一封信给艾柯卡先生,就说亲爱的李,请回来吧。让我们一切和好如初。”漫画下有两行小字:“A.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利润高达1.7亿美元。B.福特汽车公司去年亏损6.58亿美元。”
  回过头去看,亨利二世赶走艾柯卡后自己又兼任了一段时间的总经理,然而由于身体每况愈下,他不得不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原本最合适的人选是他的弟弟威廉,但威廉早已在大陆车失败之后就退出了公司管理层,而他的儿子爱德塞三世也没有突出的能力并且一直没有进入福特公司的权力中心。考虑再三,亨利二世最终在1980年将董事长与总经理职位整体移交给了已为福特效力25年的菲利普·考德威尔,而这也是非福特家族人员首次担任公司董事长。
  菲利普处事周全而冷静,行事低调且谨慎,在他的任上,福特公司不仅果决地处理了先前沸沸扬扬的“质量门”时间,而且推出了“金牛座”、“黑貂”等当时代表美国最高质量的汽车,同时福特公司的财务数字也开始飘红。数据显示,菲利普接任的当年,福特公司亏损14亿美元,但两年之后,该数字变更为盈利18亿美元,又过了两年,福特的利润超越通用,成为美国最赚钱的汽车巨头,而且这也是1920年年代以来福特公司首次打败通用公司。
  菲利普的任职一直持续到1999年,这一年比尔·福特接任公司董事长,代表着20年后福特最高管理权重新回到了福特家族成员手中,值得注意的是,对应1990年到2000年两个年度时间刻度,福特公司的盈利从100亿美元上升到220亿美元,期间阿斯顿·马丁、马自达、沃尔沃汽车等著名的汽车生产企业先后被福特公司收购,显然,菲利普为比尔·福特铺垫了一个非常坚实与宽厚的台阶。当然,比尔·福特也没有让众人失望,在他的手上,福特公司不仅妥善处理了公司与环保组织的紧张关系,而且提高了福特公司30萬在岗与退休职工的收入和福利,特别金融危机爆发后,与通用汽车以及克莱斯勒等不得不祈求财政救援或者寻求破产保护完全不同,福特汽车成为危机中唯一不受政府救助的美国汽车三巨头。
  公司治理路径上比尔·福特重新采取了亨利二世启动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管理模式,因此,在比尔·福特任上,福特公司先是聘请波音前总裁艾伦·穆拉利出任总经理,后来马克·菲尔茨继任,只是由于任职三年中福特的股价下降了 40%,而且公司的核心汽车业务毫无起色,同时在高科技汽车的开发方面也处于落后地位,菲尔茨任期未满就遭到了董事会的解聘,接替他的是现任总裁吉姆·汉克,而这应当是福特公司的第八任CEO。
  不一样的善举
  对于产业大亨与商业巨贾来说,大额捐款与好做公益似乎是其庞大财富的完美标配,不过,亨利·福特却是一个另类,这倒不是说他如何地吝啬或者抠门,而是与一般富豪相比,其表达慈善与善意的举动的确有着完全不同的路径与行事风格,而也正是这种特立独行的举动,让亨利·福特在后人中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底特律市准备建立一所高水平的医院,市政府动员社会各界捐款,福特公司自然应当首当其冲,但亨利·福特就是不肯拿出这笔钱。等到工程开工不久,发现实际开支远远大于预算,于是官方再次动员第二次捐款。此时,亨利·福特站了出来,明确表示拒绝跟随捐赠。不过,他并没有让市府失望,而是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解决方法:由福特公司出资,如数退还所有捐款人原来的捐赠,然后再由福特公司独资建设和经营这家医院。医院建成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新医院被政府征用,战后又返回给了福特公司。照着这样的投资逻辑,亨利·福特后来又开办了几所医院,并且像管理自己的工厂一样管理这些医院。
  出资兴建医院的同时,亨利·福特在底特律的大街小巷发现不少的残疾人、智力低下的人和刚刚出狱的犯人,他们往往被工厂拒之门外,根本无法自食其力,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于是,亨利派人在自己的工厂内进行了一次调查,把工厂的所有工作依照不同的类型区分为7882种,发现其中的949种工作需要身体强健而且五官健全的劳动者;有3338种工作只需要有普通的体格和力气的劳动者;还有剩余的3595种工作是不需要什么体力的,也就是说,残疾人和弱智人也能胜任。有了这样的调查结果作依据,亨利开始大胆地雇佣那些被社会遗弃、被家庭厌恶的人来福特公司做工挣钱。除了经常走下汽车,来到底特律街头的乞丐、流浪者和残疾人面前,和气地问他们是否愿意到他的工厂做工外,亨利还指示雇佣科的办事人员根据不同的特殊情况把这些特殊的劳动者分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
  按照亨利·福特的回忆录《我的一生和事业》中所披露的数字,当时的福特汽车公司特殊员工中,有123人失去了一只手,有一个人两手全无,有4个人是弱视,有207人仅有一只眼睛,253人双目失明,其他还有37名聋哑人,67名癫痢病人,234名工人有跛足,还有4人则失去了双脚或双腿。亨利还声称自己雇佣了400-600名犯人,一些是在出狱后走投无路的,还有一些是因为生活所迫铤而走险,后来亨利·福特与法庭达成协议,把其中罪行较轻的一些人保释出来,成为福特工人。
  在企业内部,亨利·福特对员工的福利管理也同样独特。对于那些生病或年老的工人,亨利从不采用发放救济金或养老金的形式,而是规定,每当工人生病,工人的妻子儿女有到福特工厂工作的优先权,而且照样给他们规定的工资。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倾轧之下,整个美国约有5000家银行倒闭,600万人失业,亨利·福特却宣布,福特公司实行7美元工作制,也就是说,福特公司把普通工人的最低日工资在当初5美元的基础上再提高2美元,同时,对于公司那些工资水平早已超过7美元的员工也实行同等水平的加薪。
  与普通公众一样,福特员工也经常受到通货膨胀的袭扰,为了使工人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不受到影响,亨利·福特要求每一个工人都必须和公司签订合同,共同开垦与耕作一块4000英亩的福特农场,甚至他还将自己的花园也让了出来种植农作物。在此基础上,亨利·福特建立了消费合作社这一福利组织,向工厂的工人低价销售一些生活用品,其中既有杂货和日用品,也有粮食、衣服、鞋帽、燃料等商品,而且面包是用公司的农场所生产的小麦制作,牛奶也来自公司的农场。据悉,亨利·福特向工人供应的商品在价钱上比市面上便宜25%左右。   还有一件几乎轰动全美的事情让人们见证了亨利·福特对于社会公共事业别出心裁的价值理念与实际行为。“一战”全面爆发后,一向对各种名目的捐献活动抱有反感心理的亨利·福特发出倡议,号召富人们为了和平而慷慨解囊,建立反战基金。作为对自己反战倡议的行动策应,亨利·福特发起了著名的“和平船行动”,并在白宫受到总统威尔逊的接见。也正是在这次接见中,亨利向总统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邀请:他已经租下了奥斯卡二号游轮,准备邀请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政界和商界的著名人士乘坐这条“和平之船”驶往欧洲,前去那些“已对战争感到厌烦的国家”进行调解,以促使战争尽快结束。
  亨利的确没有将行动仅仅停留在嘴皮之上,“一战”爆发的第二年12月,“和平船”奥斯卡二号终于起航。然而,亨利·福特向100多位政界要人和商界巨子发出的邀请请柬却没有得到一人响应,就连他最好的朋友托马斯·爱迪生也没有登上这条船,最终共有118人走上“和平船”,其中的50多名“和平使者”都是普通的牧師、大学教师,不少人是因为捡得了这样一个可以有人赞助去欧洲旅游的机会,另外的人基本上都是记者。船缓缓驶离码头的最后几分钟,亨利站在船舷对前来送行的爱迪生大声喊道:“如果你愿意上来,我愿意提供100万美元的赞助!”然而,耳聋的爱迪生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否则老科学家也许会在最后一刻改变主意。
  “和平船”达到欧洲海岸后亨利·福特便收到了两个令人沮丧的消息:一个是这次和平活动的导演兼活动主持人在旅途中得了肺炎,经抢救无效而一命呜呼;第二个坏消息是当时欧洲大陆正在流行几种可怕的传染病,而且还有密密麻麻地前来阻挡和平主义者的队伍。出于对亨利·福特安全的担忧,几个随行人员硬是将其推上了返回纽约的轮船,“和平船行动”以失败而告终。
  王朝的经脉
  在任何企业的发展历史上,公司创始人镌刻着独特的标符。对于亨利·福特而言,他既是一个家族从平凡走向杰出的精神符号,也是普通民众大脑中美国梦的象征。据悉,亨利去世时,福特家族拥有6家美国工厂、9家加拿大工厂和其他国家的20家工厂,按照目前美国GDP折算,其拥有的个人财富超过了千亿美元,也可算得上是全球响当当的富豪级人物。而更重要的,管理权虽然历经数代人的更迭,但福特公司能够顺利存续上百年,而且目前还是美国汽车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家族企业;另外,虽然在《福布斯》杂志上如今很少看到福特家族成员的身影,但福特家族依然保持着对企业的控制权,相对于其他家族企业而言,这也算得上一个了不起的亮点。
  “一定不能将自己置于别人的命令之下,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亨利·福特自创业开始就坚守的商业天条而且代代相传。作为这一理念的强有力行动,在获得了对公司100%的控股之后,亨利·福特就决定把公司股票拆分成无投票权的普通股和拥有完全投票权的B类股,而且B类股只有福特家族成员才可以持有。按照亨利·福特当年规定,只要福特家族持有的B类股股数大于6070万股,该家族在公司的投票权就是40%,其余股东不管持有多少股份,只能拥有60%的投票权。这就是福特公司特有的双层股权控制体系。对于福特家族成员来说,除了共同拥有对企业的控制权外,还能通过股权取得连续性红利。
  起初,福特的B类股有75%由专门设立的表决权福特基金持有,剩下25%由个别家族成员持有,而为了防止B类股票因变现家族控制权构成冲击,亨利还明确规定,B类股的出售对象首先必须考虑家族成员。因此,虽然后来数十年中不断有家族成员变现了自己手中的股票,但福特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权却依然如旧。另外,福特基金按照规定后来也对外出售了部分B类股票,但这些股票一经出手后就变成了没有投票权的普通股,因此,虽然目前福特家族只持有福特公司8%的股份,但却依然牢牢把持着公司的控制权。
  福特基金会由亨利与儿子爱德塞于1936年联手创建,这不仅是为了规避美国高得令人咂舌的遗产税,而是除了手中握有B类股票外,亨利与爱德塞等人还拿着不少的普通股,对于后者,父子两人决定全部注入基金会。因此,虽然账面上看刚刚成立的福特基金会只有2.5万美元,但在亨利父子注入了大规模股份后,福特基金可以说是一只隐形资产巨人,特别是随着爱德塞和亨利的相继去世,他们所持有的福特股份后来大部分都注入了基金会,基金会于是变得越来越强大。资料显示,福特汽车上市之前,福特公司的88%的股份都由基金会持有。
  适应美国立法关于家族基金会不能持股过于集中的规定,亨利二世决定让福特汽车上市,并对外出售了福特基金所持20%的股份,成为当时华尔街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普通股交易。此后数年里,福特基金又不断对外售股,目前持股比例降低到10%。除了将套现所得的一部分用于对学校以及医院的捐赠拨款外,福特基金将另一部分资金用于股权和债券的投资配置,基金资产规模在高峰时一度达到200多亿美元,仅以过往20年而论,福特基金会的净资产增长率超过了60%,为同期通胀率的2.5倍,其财富管理能力显然并不一般。
  除了用B类股票将家族成员凝结成一个财富整体外,为了调节家族成员的利益,尽量促进彼此间的沟通与了解,同时将矛盾化解于萌芽之中,福特家族还形成了一套极富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家族管理制度。一方面,所有家族成员都会尽力维护自己和别人的隐私,家族内达成了家丑不外传的不成文共识,董事会成员与公司中层以上主管基本上谢绝一切有关内部矛盾的媒体采访,包括福特家族的小孩子,如今也学会在外人面前对家事守口如瓶的习惯。另一方面,福特家族在底特律专门设立了一个家庭办公室,成员可以通过它经常互通情报,或安排部门成员间的当面交谈及小型会议,同时还可咨询一些个人问题,甚至如果本人或小家庭有了什么需要请家族帮助解决的困难,也可向办公室提出求援。
  作为家族成员日常联系的重要渠道和载体,每过两年数量不定的福特家族成员会按照传统在固定时间来到公司总部聚会,会后还轮流到部分成员家里参加宴会或舞会,有时也会一起驱车前往富饶的格罗斯潘特郊区,共同参加乡间风味十足的夜总会活动,以利增进与改善家族亲情。除此之外,福特家庭办公室每季度还会出版一本家族专刊,同其他家族类似的刊物不同之处在于,它除了传递家里内部信息,还特地通报可以让成员知道的公司最新经济季度报表等要闻,以此来增进大家的主人翁责任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12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