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已婚女性就业现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过去40年,中国女性在劳动世界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如今,参加劳动力市场的女性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多。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当前中国城镇女性就业现状,指明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城镇已婚女性;就业;劳动参与;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2月17日
一、中国城镇已婚女性就业现状
(一)劳动参与程度较高。国家统计局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0.60%,标志着我国正逐步迈入二次城镇化阶段。美国国家统计局公开发表的数据表明,中国、新西兰、美国、法国、日本的女性劳动参与率依次分别为70%、60%、58%、50%、30%。其中,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居世界首位,25~55岁年龄阶段的中国女性参与率甚至高达90%,已婚女性占据大多数。虽未有直接数据测得中国城镇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但结合我国城镇化进程可见,在劳动力供给数量上,城镇已婚女性劳动力供给是劳动力市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受教育程度与城镇已婚男性相当。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样本覆盖25个省/市/自治区,是具有代表性的全国性的社会调查项目,因此我们用该数据呈现城镇已婚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根据2016年CFPS数据整理可得:对于在职的城镇已婚人士而言,男性受教育程度均值为11.38年、中位数为12年,女性受到教育程度均值为11.25年、中位数同为12年。将男女样本均值与中位数之差样本进行检验,发现男女均值之差不同不显著,中位数无差异显著。整体来看,城镇职场已婚男女的受教育程度相当,在劳动力供给质量上,城镇已婚职场女性有能力提供与城镇已婚职场男性相当的劳动力质量。
(三)兼顾工作与家庭。在现代独立女性的思想与中国传统“女主内”思想碰撞中,城镇已婚女性的社会角色丰富,她们往往兼顾“职场丽人”和“贤良妇人”。他们不仅需要扮演合格员工的职场角色,而且也需要扮演贤惠妻子、慈祥母亲、懂事女儿、孝顺儿媳等多种家庭角色。员工的职场角色要求她们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达标的职场素养、一定的工作时间等,已婚女性的家庭角色需要她们承担起照料孩子、赡养老人等一系列生活活动。大多数职场已婚女性不仅通过职场谋取经济来源,也获取自我的成就感与价值感,并未放弃照料家庭,承担多种责任与担当。
二、中国城镇已婚女性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机会不平等。工作機会不平等主要体现为求职机会不平等、管理层女性缺失。求职机会不平等体现在:在求职时城镇已婚未育女性与未婚或已婚已育女性相比,前者即便拥有与后者同等甚至高于后者的任职能力,一些用人单位往往会录取后者。特别是在二胎政策开放后,甚至育有一孩且想育二孩的职场女性在求职时通常也面临求职机会不平等的现象。但婚育是绝大多数职业女性都需要经历的阶段,但是城镇已婚职场女性却遭遇求职不平等对待的情况,可见该问题亟须解决。管理层女性缺失是职场女性遭遇工作机会不平等的另一显著现象,即职场女性更容易遭受玻璃天花板。智联招聘发布的《2018年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73.8%的职场人认为其所在公司高管中大部分为男性。职场女性处在婚育阶段而被动失去晋升机会,是她们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城镇职场女性参与率较高,受教育程度与男性相当,但却在职场晋升中遭遇工作机会不平等,该现状不容忽略。
(二)薪酬低于城镇已婚职场男性。现在存在一部分城镇已婚职场女性薪酬低于城镇已婚职场男性,主要体现在女性起薪低于男性、因生育致薪酬水平低等。其一,女性起薪低于男性。各大招聘平台发布的就业数据和相关论文表明,女大学生起始薪酬低于男大学生。薪酬具有刚性,随着工作时间、工作经验的增长,起薪高的男性所拥有的薪酬水平将大概率持续高位。当婚姻状态变为已婚后,起薪低的女性仍大概率为低薪酬。其二,部分城镇职场女性因生育导致薪酬水平低、增长缓慢,甚至难以增长。领英数据显示,46%的女性由于生育主动或被动地错过了职业机会。女性因生育不仅错失职场良机,而且还会中断劳动经验、专业技能的积累,从而使得女性薪酬水平低于男性、增长速度缓慢,甚至难以增长。
(三)家务劳动负荷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男性家务参与率排倒数第四位,仅好过日、韩、印。数据表明,中国有四成家庭由女性承担大部分的无常家务劳动,两成家庭是女性全部承担家务劳动,仅有两成家庭是男女平分家务劳动。显而易见,作为城镇已婚职场女性,她们在同一岗位的工作时间并不会随着婚姻状态的改变而发生较大的变化,但却因婚姻状态的改变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劳动。相对男性来说,女性由于生理结构体力本不如男性,但在工作之余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劳动,不利于她们的劳动力再生产。可见,城镇已婚职场女性不仅需要努力工作、参加社会生产活动,而且还需要在工作之余仍承担巨大的无偿家务劳动,但负荷量较大的家务劳动不利于她们的劳动力再生产,这是城镇已婚女性在就业当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三、我国城镇已婚女性就业问题原因分析
(一)生育保障措施不够全面。生育是大多数女性的人生必然经历,对职场女性来讲,她们将结合职位及其职业发展,慎重选择是否生育、何时生育、生育几孩。特别是在二胎政策推行后,职场女性更加担忧因生育二孩带来的职场窘境,甚至有些职场女性面临着想生但不敢生的境况,而担忧的背后反映了当前职场女性的生育保障措施不够全面。目前,一些生育保障措施落实有难度,如国务院2019年发布的试行育儿假通知,全国范围内开展具体措施的地区较少。可见,生育保障措施不够全面,使职场女性生育后面临诸多困难,如中断工作经验的积累与技能的提高,丧失晋升机会、培训机会等。
(二)企业用人观念有误。一部分用人单位担心女性职员因结婚、生育减少对工作的投入,降低工作效率,甚至有些单位认为女性职员在生育期间休产假会影响团队工作效率、耽误企业生产进度,这是一种错误的用人观念。拥有此类错误用人观念的用人单位,将在得知女性职工怀孕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把她们调离原岗位并边缘化,逼迫怀孕女职工离职,甚至在招聘员工时对满足岗位要求的已婚女性不录用,导致女性在求职、晋升时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反观世界500强企业,重视职场女性的力量,强调女性的职业发展,这样的用人观念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见,企业错误的用人观念,将会导致职场女性受到不公平对待,但重视女性的企业,通过诸多措施帮助女性获得职场成长,从而获得持久发展的力量。
(三)传统性别观念的约束。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塑造了“男主外女主内”、“男孩子活泼好动、女孩子乖巧听话”的传统性别观念,虽然“女性能扛半边天”、“男孩女孩都一样”的口号为人熟知,男女平等的思想渐入人心,但当下一些媒体言论宣扬“女性工作要安稳轻松,男性工作要拼搏努力”,试图复辟传统的性别观念。有学者使用CGSS数据证实:以“男主外女主内”为核心的传统性别观念对职场女性的工资性收入具有抑制性作用,但并对职场男性的工资性收入不产生影响,由此产生了男女收入差距。可见,传统的性别观念,使得女性承担巨大的家务劳动量,束缚了职场女性的职业发展,抑制了她们的工资收入,拉大了性别工资差距。
四、对中国城镇已婚女性就业的建议
首先,国家完善生育保障制度,推动职场女性生育保障措施立法进程,加强执行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使生育保障措施能够真正发挥作用,避免沦为假大空的规章制度,切实减弱甚至消除职场女性的因生育造成的职业损失。其次,培养育儿方面的专业人才,发展育儿经济产业,探究新型育儿产业模式,将家庭育儿的部分内容选择性、科学性地交托给社会,缓解无老人照料孩子或照料孩子无经验家庭的负担,减轻职场女性的家庭负担。再次,企业树立正确、健康的用人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念,重视职场女性的力量,为职场女性的职业发展提供公平的机会,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帮助她们在孕期前后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专业技能,帮助城镇已婚女性获得职业成长,免除她们的后顾之忧。最后,始终坚持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在家庭内,已婚男性承担起相应的家务劳动,减轻职场已婚女性的家务压力。另外,父母在教养子女时不重男轻女,种下一颗平等性别观念的种子,为职场女性的就业平等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石松,郑加梅.专业选择还是性别歧视?——男女大学生起薪差距成因解析[J].经济学(季刊),2013.12(3).
[2]卿石松.中国性别收入差距的社会文化根源——基于性别角色观念的经验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9.3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71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