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电子商务人才“三达一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互联网+”下各行业快速整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使用,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快。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需求,培养新型的电子商务人才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复合型的电子商务人才。而高职院校作为电子商务人才输送基地,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必须实行改革与创新。文章对新时代下电子商务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电子商务;“三达一通”;人才培养;创新
  “互联网+”下各行业快速整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使用,使电子商务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依据《2018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有54%的企业急需新媒体和社群方面的人才,对于急需淘宝、天猫等平台运营人才的企业有50%,客服、电销、地推等方向人才和美工、视频动画制作等技术性人才32%的企业急需,而综合型高级人才有33%的企业需要,除此外物流、仓储等供应链人才和产品策划与研发人才有15%以上的企业急需。除了技能人才的需求外,企业更多注重人才的品行和团队合作精神。
  2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困境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各院校采取的方式五花八门各有不同。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是高职院校深深考虑的问题。大多数高校的思维跟不上社会的需求,对于新型的“产学研”认知不到位,或停留在传统的理解层面。“产学研”停留在校企双方的合作层面,也就是在校内建立实训基础。对于电子商务行业的环境没有进行全面的考虑,没有从全局上进行人才培养。其次培养中只是强调学生的技能,虽然学生的技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学生进到企业就业后,很难适应企业的要求或者被企业所淘汰。
  3 培养模式创新
  高职教育的基础性问题是人才的培养模式。大多数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更多关注职业能力的培养,忽略学生心智与德行的培养。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与其他专业类似,也存在重能力轻心智德行的问题。为适应新时代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提出了“三达一体”即心达、技达、速达和整体化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3.1 培养学生心之达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首要的不是技能培养,而是从“心”培养,从内到外,先感知、认知、感兴趣等,才进入技能性培养。因此“心”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首要内容。
  3.1.1 心智培养
  高职学生与本科生的区别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区别,心态也非常重要。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心态不一样。调整学生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爆炸时代,学生获得的信息量非常大,但往往很茫然。在专业介绍过程中学校领导和老师时时刻刻强调技能学习和就业,很少提到在校快乐的学习与生活,提升在校园生活中的幸福感。因此调整学生之心,使其快乐非常重要。让学生的“心智”得到提升,必须提升其幸福感。培养学习积极向上,全面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学会宽容、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做到保持乐观的心态,以好的精神和状态应对面临的各种困难与挑战,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做到由心而发,从心而学,由愿意学习到自觉学习,再到乐学,才能做到创新学习。
  3.1.2 品德培养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贯彻实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全面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人才培养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品德是根本,其次为本领,学生的行为体现其品德和本领。因此电子商务人才必须培养学生的品德高尚和规范的行为。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品德教育体现在所有课程的教学中。以品培育学生技能,教师以品教学,从而让学生意识到职业操守以及职业纪律等的重要性,意识到品德对自身职业规划与发展的重要性。
  3.1.3 实诚培养
  培养学生品德非常重要,让学生知道职业道德、纪行与自己发展相关。除技能和品德外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学生团队合作的根本。培养“实在”的人才非常重要。为人诚实是立人之本,做人之道。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培养学生之“诚”,即培养学生正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而守诚,脚踏实地,真真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不投机取巧,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学到“实”,作为電子商务学生将来面对的是经营和管理等,在培养中要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做到言而有信。
  3.1.4 生活习惯培养
  生活习惯反映一个真实的人,学生的生活包括其精神生活与特质生活。学生对生活感悟有所不同,对追求也不同,有的追求精神生活,有的追求物质生活。人才培养中专业的学习环境和风气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追求“朴实”。在生活中追求自然淳朴;不贪图享乐,坚持勤俭要求自己。提升学生的处理能力,吃苦耐劳,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乐意奉献和共享,让学生在共享中得到进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生活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朴实的生活作风,成为乐于奉献、艰苦创业的电子商务人才。
  3.2 加强技能之达
  3.2.1 组织体系化
  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仅仅是教师个体化教学,学生所学技能面比较窄。强大的培养组织体系进行培养涉及面会广泛。组织体系包括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和专业集群化等,通过组织内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上提供技能支持和创新引导等,为培养电子商务高级技能人才提供更多的资源或广阔的支撑平台。
  3.2.2 专业实效化
  学生所学技能不仅仅体现在实训或实习中,而是更多体现在实现的工作过程中。扎实的专业技能是学生在社会的立身之本。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达到实效必须是培养专业扎实的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专业基本功是否扎实影响到学生毕业就业,影响到学生在行业企业中是否成为受欢迎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做到“合适、合岗、合技”,只有这样学生毕业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在岗位中增强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做到“合适、合岗、合技”必须对校企合作进行全新改革,对电子商务行业企业关于高技能人才的具体要求要准确把握,并对专业能力培养体系进行合理地构建,增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学习方式的科学性和学习成果的实效性,培养学有专长和技术过硬的电子商务人才。   3.2.3 专业效益化
  人才培养中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技能和品行培养。一个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还要体现培养过程人才服务于社会经济和效益。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以学校为主体与政府、企业等进行协调,包括协调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的利益和责任、权力;协调学校、科研机构、政府、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协同高校考核人才,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同时考察,综合考量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情况。人才培养以学科、职业技能竞赛、产教融合提升实践能力为核心,提升专业的影响力不仅通过职业竞赛,包括学生在学习中以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和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影响力。专业化培养讲究“效益化”,要在教学活动以常态化出现,融入教学方案与教学设计中。
  3.3 以速而达
  3.3.1 以效率为标准
  效率是创新的根本,进行人才培养就是要进行改变。改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培养讲究效率,循序渐进的培养是需要时间为依托,但学生在校也就是两年左右,培养非常讲究效率。首先,在两年左右培养要达到一个满足社会要求的效果。同时技术更新快电子商务模式等也快速发生产业化。要及时改变培养方式和快速调整知识结构等。其次,学生学习课程知識和技能的效率,每门课程对于学生都是新知识和新技能学习的开始,在仅有的时间下,在课程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其培养的效率。最后,专业培养中要培养学生提升学习和生活等效率的方式和技能。
  3.3.2 以创新为引领
  创新是改变的最好方式之一。人才培养目的是改变,在培养中不仅是教师教学要创新,学生学习等也要创新。电子商务技术、环境和形式也在快速发生变化,知识量也在不断增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因此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就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在政府的良好政策下和大数据的支撑下,充分利用“双创” 平台加强对电子商务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首先利用科研平台对学生按不同层次进行科学训练,提升学生的“研发”能力,为学生提供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环境并为学生之间自由交流、自身创意的孵化创造机会,通过创新将教学、科研、产业三者完美融合。
  3.4 一体通化模式
  人才培养进行分割式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很难符合社会的要求。培养从“心、技、效”一体通化,三者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电子商务人才。一体化下,以心为根基,围绕技能培养为主线,在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后开展以职业化、教学制度弹性化、企业参与全程化、工程实践岗位化、人才培养立体化的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电子商务职业标准和规范,按照电子商务企业工作流程开展教学。在培养中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并在培养中让企业全程参与,通过企业的角色分配开展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4 结论
  “互联网+”下行业快速整合电子商务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三达一通”进行创新改革,即从学生的“心、技、效”三方面进行综合的“一体通化”培养。通过此创新模式为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需要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从而解决了电子商务企业人才紧缺问题,促进电子商务企业持续和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旺,杜亚丽,丁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反思与当代创新[J].教育研究,2015(1):28-34.
  [2]张健.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应然逻辑与发展趋势[J].职教论坛,2016(4):75-79.
  [3]代显华.校政企互动构建政产学研用实践教育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6).
  [4]陈乔.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个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213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