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国流动性危机及其未来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2020年3月以来,美股多次触碰熔断机制,美国流动性危机多次露出端倪。本文着重探讨美国流动性危机产生的迹象及其原因,同时分析该潜在危机可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并基于此提出应对建议。
   关键词:流动性危机;量化宽松;扩大内需;新基建
   中图分类号:F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4月1日
   一、美国流动性危机端倪
   (一)美国失业率继触底后,开始大幅回升。众所周知,失业率若出现低点,则可认为经济开始会逐渐走向衰退。通常失业率是衡量衰退指标的基础,若失业率快速上升,也是经济衰退的重要警示灯。从美国失业率情况来看,从2010年至2017年均平稳地处于低位,根据经济周期与规律,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危机,或者可以称为暴风雨前的平静。因为失业率地点在某一程度上可以理解是企业债务负担高点的先行指标。据统计,失业率低点一般会领先债务高点大约三个季度。同时,关注美国制造业PMI指数,从2018年到2020年呈现下降趋势,继2019年9月接近枯荣线有所反弹,到2020年1月,美国制造业PMI指数再次接近枯荣线。这些迹象都是美国经济已经亮起的“红灯”。
   (二)非金融企业过度举债,企业债存在超发风险。美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杆杆率不断上升,但偿债能力却持续下降。从2008至2018这个时间跨度来看,美国非金融企业债务总额就从2.2万亿美元上升到了5.7万亿美元。其中重点关注BBB企业债,该债券属于最低投资级别的债券,仅仅比垃圾债高出一个等级,一旦企业出现经营问题或流动性困境,评级公司就会下调其评级,那么公司的还债压力就会无限地被放大,风险也随之而来。BBB企业债的占比在2008年为36.4%,但到了2018年该数字已经上升到了47.4%。一方面美国企业的发债融资大多不是为了自身企业的发展与建设,不是为了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不是为了提升自身产品与服务的优势,而是将筹集的资金用于股票的回购、分红与公司的兼并,稳定信心;另一方面负债较重的企业也会进行裁员和降薪,以此来减轻企业的负担,但是这也必然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失业率不断上升,居民收入减少,也会导致消费方面有所萎缩,从而影响企业的收益,这又促使企业扩大债券发行规模,企业债的发行便进入恶行循环。
   (三)美股暴跌,短短10天内竟4次触发熔断机制。美股、债券、商品、黄金都在短时期内接受抛售的考验。货币政策方面,最早在2020年3月3日紧急宣布降息50个基点。3月16日美联储再次对货币进行松绑,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下调1个百分点至0%~0.25%的区间,贴近零利率,在疫情的冲击下这样的联邦基金利率将持续一段时间,并且宣布释放7,000亿美元QE。另外,美联储还宣布将贴现窗口利率下调1.5个百分点至0.25%,开始鼓励商业银行使用资本和流动缓冲,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配合地降为0。3月23日美联储又宣布开放式的资产购买计划,这样无限量,无上限式的量化宽松,目的明确,就是为了充分履行央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来维持市场的流动性,应对流动性危机,不断释放流动性来应对金融机构的挤兑。财政政策方面,为了加速度过疫情冲击,并且缓解流动性压力,美国财政部准备的2万亿美元也可以说是箭在弦上。
   二、危机产生的原因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各个经济体均遭受不同程度的重创,为走出危机与低谷,美欧均采取了大量的量化宽松政策,实行低利率,那么也就随之带来了隐患很大的各类风险。因为长期的量化寬松,持续的货币超发不断推高、助长各类资产价格,股市、债市、房地产均将成为吸收货币的资金池。一方面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美股延续了最长的牛市,但此时股市的泡沫不断被吹大;另一方面企业的高债务高杠杆率不断放大,金融机构的风险也随之扩大。畸形的杆杆率,虚高的股市,由此,下一次流动性危机的种子已被悄无声息地埋在了浩瀚资本的土壤里。
   (一)美国市场存在大量同质化交易。由于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利率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由此以来基金、保险等各种金融机构投资者的资产收益率受到极大的影响,那么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处于收益率考量都会把资金集中投向股市、债市。当市场处于牛市时,投资市场的同质性会加速助长价格的攀升,但一旦陷入熊市,带来的会是集体的恐慌和大规模的抛售,股市暴跌,流动性受到冲击,陷入困境。这就好比“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当市场陷入同质化交易,危机来临时,就要面临决堤式的败溃。
   (二)企业大量利用债务工具进行股票回购、分红。美国企业一边不断加杠杆,负债率居高不下,债务质量也低下,一边又将债务工具筹集的资金回购股票,推高股票每股收益率,再由此抬升股价和自身企业的估值。一旦资金过度集中于回购、兼并,而忽略自身企业的经营与建设,那么企业产品与服务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升级,产出质量与效益没有提升,放在实体经济市场而言,企业价值的提升是虚拟的。此时企业,一旦受到外部不可抗力因素的冲击,如现在新冠疫情的影响,股价下跌,那么身负大量债务的企业立即就要面对短期的流动性短缺,企业财务状况将极度恶化,债务违约风险上升,信用评级下降,这对债权人也会造成很大的危机与风险。这样的冲击下,若债务企业不能维持稳定的现金流,维护资金链,那么流动性风险也就开始传播向整个市场,可以联想2007年的次贷危机的传播路径。
   三、危机可能对中国的影响路径
   (一)经常账户下,出口将会受到冲击。首先,在疫情的影响下,美国各类产业受到波及,产出受到限制,短期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也会有一定幅度的下降,消费欲望也会逐渐低迷,外需逐渐萎缩;其次,在失业率与过度举债的恶性循环下,美国居民的消费欲望也会遭受打击;最后,美国金融市场剧烈的波动,使人们对市场的信心受到打击,家庭的消费、投资行为会逐渐转向稳健保守。以上可说明外需的收缩,将会给中国的出口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与冲击。    (二)实体产业链会形成堵塞。经济全球化已成常态,各国企业生产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对于处在产业链上游的中国企业来说,外需的收缩意味着下游需求的减少,那么上游企业的产品会大量堆积无路可销,盈利减少的同时也会带来大量的处置成本,如零部件、纺织品、加工品等产业就会受到较大影响。对于处在下游的中国企业,美国在疫情和流动性危机的双重影响下,上游产业的断供、减产将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中国的下游产业,如半导体、汽车组装产业链,短期内国内企业也不一定能应对相关的技术问题,所以相关企业还是会面临巨大的生产压力。
   (三)金融市场。在美国流动性危机的暴露下,海外机构面临流动性压力,大量抛售资产,形成资本外逃,大量资本回流美国。同时海外疫情的冲击下,国内也将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进出口贸易受到巨大影响,企业的盈利受创,在金融市场上也会形成一定的风险。
   (四)汇率。外需的收缩加上资本的外逃都会使人民币汇率受到下行的压力。在外需收缩,出口减少的影响下,人民币对美元可能贬值,这样的贬值方式,既不有利于国内的进口,又因外需的收缩不能带来太多的出口,形成绝对的受损。此时,必要的时候,在合适的时间点,就可以由货币当局出手,如动用储备资产稳定汇率。
   四、中国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旦一个重要经济体产生了危机,那么各国都难避免不被卷入这场资本的海啸。由于时滞的关系,美国的流动性危机可能不会马上通过进出口贸易、金融市场、国际产业链、汇率等方面给中国带来巨大影响。但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必然需要也必然有能力做到未雨绸缪。
   (一)扩大内需。“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在疫情影响下,短期来看如国外疫情不能尽快控制,那么我国出口规模还是会有一定程度的衰退。既然外需不能保障,那么更要保证稳定向好的内需。在疫情影响下,国内居民的消费意愿会有一定萎缩,如果只是一味复工复产,而忽略内需的挖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低效的。所以还是要从鼓励劳动、鼓励消费、鼓励投资出发,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继续完善全面科学的减税降费、惠民政策,推行财政补贴,来刺激内需的增长。同时要注意,应平衡协调地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刺激,这样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形成稳定内需。还是要坚持倡导企业尽力匹配有效需求,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对接现在市场的热点行业,如绿色产业、电子产业、5G、大数据、区块链等。在政策方面,还是坚持灵活稳健的货币政策,切记不能进行大水漫灌的货币政策,要不又是埋下一个隐患。
   (二)配合科学的财政政策,适当地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发专项债。专项债的增发,一方面可以稳增长促投资,保证各类基建项目的进行;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缓解政府财政资金压力,规范债务管理,实时监控债务风险,保证一定的财政收入,高效发揮其财政职能。所以,应适当扩大专项债规模,落实各项减税降费的举措,增加专项债投向基建的比重,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推进生态环保建设,促进民生服务如教育、医疗、养老。选择与市场相互匹配的方向与行业,尤其可以注重绿色生态与民生方面的建设。积极运用政策优势,科学地将专项债券作为重点项目资本金,进一步释放财政压力,拉动更大规模的基建固定资产投资。
   (三)开启“新基建”。不论从稳增长、促就业、补短板、惠民生来看,还是从防范美国流动性危机的影响来看,“新基建”都是强有力的把手,是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关键。把目光放长远来看,在数字科技时代的当下,5G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必然会是发展的焦点。“新基建”应结合新产业、新技术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等科技产业,并将这些建设结合到教育、医疗、城市轨道建设等方面,补齐医疗短板,促进减税降费,改善营商环境。金融政策也应当给予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IPO、并购等方面的支持。同时,“新基建”应由政府和市场协同开展,相互配合,发挥市场效用,提高效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压力,也让政府能用更温和的方式助力经济增长。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洋洋.美元的流动性危机[N].期货日报,2020.3.25.
  [2]屈丽丽.美国经济将大概率进入经济危机的模式[N].中国经营报,2020.3.30.
  [3]刘元春.疫情背景下的经济增长及宏观政策选择[N].中国经济时报,2020.3.9.
  [4]张启迪.全球经济即将进入“低增长、低通胀、货币泛滥”的新常态[J].国际金融,2019(11).
  [5]袁海霞,汪苑晖,卞欢.专项债兼顾扩容提效,助力基建托底稳增长——地方政府专项债2019年回顾与2020年展望[J].财政科学,202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383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