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养老服务金融视阈下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需求的扩大催生了一系列养老金融需求。商业银行作为养老金融体系的核心,可考虑针对老年客户个性化养老需求,提供除传统养老服务金融产品外的延伸金融服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构建养老生态平台一站式服务;将养老服务金融与社区服务融合,提升老年人的金融服务体验。
   关键词:养老服务金融;商业银行;老年金融需求
   基金项目: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人文社科类)(项目编号:2018WQNCX274);2018年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學院青年教师发展基金项目(人文社科类)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8QJY004R)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3月17日
   目前,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截至2018年底,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为16,658万人,占总人口数量的11.94%。根据联合国预测数据显示,2030年、205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比重将升至15.78%和22.6%,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
   随着老龄化的推进,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潜力也日益彰显,颇为庞大。老年人最基本的养老需求是衣食住行,但实现这些需求需要资金支持,从而催生了一系列养老金融需求,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以及养老产业金融。在国外,商业银行管理的养老基金占据了部分欧洲国家、拉美国家养老基金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是美国第二大养老金计划服务供应商;被日本誉为“福利制度支柱”。在国内,商业银行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超信用”地位、庞大客源、广阔渠道、金融资源等均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在养老金融领域的重要地位。商业银行作为养老金融体系的核心,如何应对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创新养老服务金融产品,是其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养老服务金融概念的界定
   养老金融一词的引入最先源自2006年英国学者大卫·布莱克教授的《养老金金融学》一书,主要指养老基金的投资。我国学者在对养老金融内涵定义时,早期仍延续了国外对养老金融的界定,但2015年后孙博(2015),董克用(2016)等对养老金融概念进行了新的界定,明确养老金融是一个概念体系,指的是围绕社会成员的各种养老需求,以及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所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总和,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个方面。这一概念在学界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
   养老服务金融作为养老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者对其概念的界定基本一致。郑秉文、张笑丽(2016),董克用、姚余栋(2019),张栋、孙博(2019)均认为养老服务金融是指除制度化的养老金以外,金融机构围绕全体社会成员养老相关的投资、理财、消费及其他衍生需求采取的一系列有关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金融活动,具体而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非制度化养老财富管理;二是养老金融便捷性支持。本文研究也以此概念为准。
   二、商业银行养老服务金融现状
   (一)非制度化养老财富管理方面。在政策支持和鼓励下,商业银行作为居民信任度最高的金融机构,近年开发设计了一系列养老服务金融产品,如养老专属理财产品、住房反向抵押产品等。但产品供给的增加并未提升有效需求,拥有庞大老年客户的中、农、工、建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对老年金融的重视不如民生、招商、华夏、兴业等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推出的老年人专属综合金融服务和产品不足。徐升、陶士贵(2016),朱奕(2017)在对江苏地区的老年人金融服务供需情况调查后,指出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江苏地区老年人理财及进行金融活动的主要载体,在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镇与农村老年人金融需求有差异,商业银行现有的总行或省级分行统一制定产品和服务的制度不能有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而针对养老服务金融产品本身,侯明、熊庆丽(2017),董克用、姚余栋(2019)均指出商业银行提供的服务种类并不多,且大多存续期较短,与养老投资的长期性要求不匹配。杨雪琪、蔡洋萍(2019)指出长沙市部分商业银行对符合老年人投资特点的产品供给有增加,但仍存在“指向不明、定位不准”等问题。
   商业银行作为居民最信任的金融机构,拥有网点多、分布广的特点,其他金融机构在进行产品推广时,也非常愿意选择商业银行进行合作。目前,在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或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上不仅可以见到商业银行提供的自有服务,也可以见到保险、基金、信托等产品的代销服务。
   本文对东莞市部分商业银行在售的理财类产品进行了官网检索,总体来看,商业银行在售的理财类产品数量并不少,但明确注明该产品是否为老年金融产品的并不多。从理财产品来看,仅有兴业银行将专属养老类理财产品单独列出,其他银行仅注明风险等级,投资期限普遍仅规定最短期限,且最短期限较短,不能满足养老产品的长期性要求。从基金产品来看,各家银行代销的基金数量繁多,且中高风险的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基金较多,低风险的债券类基金、货币基金数量较少,且未归类,需客户自行查找。代销的保险类产品分类较为模糊,且部分商业银行并未对保险产品进行分类,产品名称上明确标注“养老”、“资产传承”字样的保险产品数量少,投保者需查阅具体保险条款后才能辨别产品的类型。(表1)
   针对其他老年服务金融需求,如养老消费、财富传承等,表1中的商业银行除东莞银行以外,均设立私人银行部门,并通过其设立的私人银行中心以专属理财服务或代销信托产品的方式,向客户提供涉及养老、财富传承等内容的综合财富管理服务。但各家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门槛较高,如工农中建四大国有股份制银行要求客户财富达800万元以上;代销的信托产品,其目标人群要求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东莞大部分老年人无法达到此标准。    (二)养老金融便捷性支持方面。养老金融便捷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硬件方面,根据老年人的群体特征,在网点设计、设施摆放等问题上进行优化,如:配备老花镜、设立老年人便捷通道、专用座位、业务窗口等;二是软件方面,针对老年人对互联网技术的接受程度,探索设计符合老年人心理的金融服务技术,如:使用界面的适老性、资金安全的保障方式等。
   本文对东莞市部分商业银行网点进行了走访。在硬件方面,被调查的31个商业银行网点基本都配备了老花镜,设立了老年人便捷通道,部分网点设置了老年人专用座位,但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业务窗口基本没有。在软件方面,被调查的各家商业银行网点都设立有自动柜员机,但没有针对老年人的便捷设置,仅有1~2名银行客服在一旁进行指导;各家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也都未见针对老年人的便捷设置。另外,商业银行的官网信息繁多,查阅较为复杂,不便于老年人使用,如某商业银行官网,个人理财信息分为59个模块,这些模块只是简单排列,无任何规律,信息查阅不便,且部分产品信息未及时更新。(表2)
   三、商业银行养老服务金融发展策略
   商业银行作为老年人最为熟悉的投资理财渠道,在丰富产品的同时加强产品的针对性以及相关产品对应金融知识的普及,通过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实现老年人的财产性收入的提高,从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一)产品创新,聚焦老年需求。老年金融服务的核心在于为老年人提供与之契合的产品和服务。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发金融产品以实现老有所养的养老金融。其中,在国外取得巨大成功的反向住房抵押贷款、住房反向抵押保险等反向抵押业务成为政府、金融机构关注对象以及产品创新的主要方向。但由于受中国传统观念、房价不断攀升的经济背景以及“以房养老”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此类业务在我国的开展并不理想。如住房反向抵押保险业务,截至2018年6月底只有幸福人寿一家保险公司开展了相关业务,共有98户家庭139位老人完成承保手续。而反向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中信银行、上海银行有推出倒按揭服务,但在东莞并未有商业银行开展相关具体业务。因此,适合我国老年人需求的金融服务产品创新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从商业银行负债端产品来看,可以针对老年人特色进行存款类、理财类产品的创新,针对已有财产进行保值、增值。目前,部分商业银行为老年人设计专属产品及服务,如商业银行利用银行卡等介质为老年人提供专属特色服务,并以家庭为纽带拓展其他客户;开发设计养老专属理财产品,围绕资产管理和消费支出等核心需求,从单一的增值类服务,拓展到资产管理、融资、支付、顾问咨询等综合类服务。
   从商业银行资产端产品来看,主要是贷款类产品及财富管理类产品。其中,贷款类产品可以基于老年人口的心理特点及资金需求,考虑拓宽贷款抵押物范围及贷款用途。如养老金、年金和商业保险的抵押;房产、贵重物品的抵押等,贷款用途可以涉及生活消费、就医消费等老年人主要开支。财富管理类产品是属于长期的资产服务,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老年人群体,更应着眼于未来的老年人群体,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当前代发工资、企业年金及职业年金个人客户的业务需求,研发承接其退休后金融服务需求的养老服务金融产品。
   (二)构建养老生态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老年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不仅有养老、健康、护理保健等多种需求,不同年龄段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需求也不相同,一站式服务将是养老服务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商业银行构建养老生态平台,可以有效地利用自身资源将金融机构、老人、养老机构、政府等相关部门有机整合,形成以解决养老问题为目标,以商业银行为中心,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以政府为监管,为老年人提供存储、保险、信托、借贷、投资、代办等养老金融服务的统一体系。
   在养老生态平台中,老年人通过商业银行办理的“老年金融服务卡”享受相关服务。信托、保险、基金公司可将产品发布到平台系统中,由商业银行对全部产品进行细分及组合,将适合老年人的产品进行归类和标注,方便老年人对相关产品进行查找及了解,以解决当前适老产品“指向不明、定位不准”等问题,商业银行通过获取代销手续费的方式获取利润。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一方面可在养老生态平台上发布自己的医疗资源、养老资源的使用状况,另一方面可将缴费业务移至平台,通过平台进行代扣代缴。一是可以解决缴费排队等待时间长的问题;二是方便老年人子女代为缴费;三是为老年人实现商业医疗保险直接报销提供可行途径。目前,我国社保报销已实现就医直接结算,但商业保险报销仍需要先垫付,这给老年人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养老生态平台可以整合医疗机构和商业保险公司的信息,为老年人提供直接报销的便利。政府、社保机构可将相关政策发布至养老生态平台,方便老年人及时了解国家和地方养老金融政策。老年大学可以定期在平臺上发布针对老年人的学习讲座,提高老年人金融知识水平及风险意识。
   除此之外,养老生态平台还可以将老年人的生活服务也接入系统中,如与社区商超合作、代购老年人用品等,商业银行可通过各类中间业务开展养老服务金融业务。(图1)
   (三)完善养老服务金融渠道,提高老年人的服务体验。目前,不少商业银行仍认为老年人资产不多、医疗支出大、金融专业知识匮乏且风险厌恶,在为老年人服务时难以沟通、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低,因此不愿意针对老年人开展专项金融服务。但贾吉明(2020)对某商业银行的客户进行统计,发现51~75岁的老年客户人数是该行总人数的21.3%,但其所持有资金占该行客户资金的52.46%;76岁以上老年客户的资金占比是其人数占比的两倍。数据说明,老年人的资金实力雄厚,完全可以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目标客户群,建立专属养老金融服务渠道开展专项金融服务。
   1、线上渠道。艾媒产业升级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互联网群体经济用户与消费行为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老年人网民占比逐年提高,2019年中国老年网民线上消费主要项目中,投资理财以27.6%的占比位居第五,且财经信息占据老年网民关注热点的第二位。由此可见,老年人使用线上渠道获取金融资源的比重在提升。商业银行的线上渠道一般是指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可以设立老年人专属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版面,根据老年人特点设计简洁界面、超大字体,将老年人关注的“养老金查询、存储业务、养老理财以及与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合作的预约挂号、缴费”等业务放置在首页,设置老年人专属“语音人工服务”平台及智能投顾平台,便于老年人及时查询和了解相关产品信息。    2、线下渠道。出于安全考虑,大部分老年人在获取金融服务时仍首选线下服务渠道。线下渠道是指所有以面对面的形式交易或传播的产品及服务的商业模式,交易达成地点不仅仅是在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内,也包括其他非网络化环境,如社区等。一方面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在硬件设施上应进行亲老、适老、助老化改造,增设老年客户服务专区、业务窗口和绿色通道,改进或简化老年客户服务流程等,为老年客户提高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将养老金融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即将养老服务金融融入社区。一是利用“银行网点+社区助老服务点”向老年人进行金融知识的普及、先进金融设备的使用辅导以及宣传养老服务金融产品;二是建立社区商业网络,利用“一卡通”服务将社区中老年群体与便捷的助老服务连接;三是引入社会责任投资,建立公益性养老金托管基金,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以将养老金的部分或全部放入基金中,由基金会支付该老人所有生活费直至逝世。
   四、结论
   养老体系需要金融支持,商业银行也需要拓宽业务,服务“银色经济”,将零散分布的养老服务进行整合,借鉴国际经验,针对老年客户个性化养老需求,进行产品创新,提供除传统养老服务金融产品外的延伸金融服务;充分利用商业银行客户资源、渠道、系统和多元化投融资平台,构建养老生态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将养老服务金融拓展至线上、线下,通过养老金融服务与社区服务的融合,更好地提升老年人的金融服务体验。养老金融的话题热度尚未过去,“未来养老”就已被当前中青年群体捧上了新的热点,当前以“未来养老”为目的的储蓄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也成为了商业银行应当抓住的新机遇。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宏,谭博.西方发达国家老龄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6(11).
  [2]马海龙.商业银行在养老金融服务方面扮演的角色研究[J].金融经济,2015(18).
  [3]孙博.老龄化时代呼唤养老金融新思维[N].中国银行保险报(理论),2015.12.9(8).
  [4]董克用,孙博.应对老龄化重视养老金融发展[N].中国劳动保障报(理论),2016.12.16(3).
  [5]郑秉文,张笑丽.中国引入“养老金融”的政策基礎及其概念界定与内容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6(4).
  [6]张栋,孙博.养老服务金融:严监管背景下的跨行业探索与创新[EB/OL].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养老金融评论2019(第六辑),2019.6.
  [7]徐升,陶士贵.供需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老年金融服务创新研究——基于江苏地区的调研分析[J].征信,2016(7).
  [8]李于匡.新时代老年金融值得商业银行深耕[J].财会学习,2018(13).
  [9]朱奕.银行业“养老+”时代金融服务发展浅谈[J].现代金融,2017(3).
  [10]侯明,熊庆丽.我国养老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新金融,201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387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