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近代会计师制度的奠基人-谢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霖(1885-1969年),字霖甫,江苏常州人,是我国近代会计师制度的创始人和实践家,也是中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晚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面临会计史上革新与守旧的转折关头,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他力主改革大清银行会计制度,揭开了中国近代会计的新篇章。他为中国近代会计制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我们铭记。
  会计师作为一个新生的职业,在产生之初受到重重阻碍,难图发展。为了使会计师能广泛的得到社会认可,站稳脚跟,谋得一席之地,谢霖做了大量的努力,如创办会计事务所、成立会计师协会,培养会计师新生力量。
  一、创办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英国,后来欧美各国纷纷仿效。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会计师事务所则始于谢霖。谢霖自1918呈请北洋政府农、商两部,建立会计师制度,获得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注册会计师证书后,又呈请设立会计师事务所,遂与秦开、杨增询等人合办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先在北京、复又在天津设分所。由于正则事务所的会计师们业务水平优良,且在执业过程中认真、仔细,深得业界肯定,因此事务所规模不断扩大,在全国经济较为发达城市纷纷设立分所,抗日战争爆发后,谢霖又将其迁到四川成都,继续营业,战事结束复又迁回。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正则”的分支机构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二十多个大中城市,都开展了执业会计师业务。
  二、发起成立京津会计师公会
  会计师公会最早起源于英国,是从事自由职业的会计师联合组成的社会团体。其目的是联络同业,沟通情况,交流业务经验,开展学术活动。中国最早引进会计师公会思想的是徐永祚,他指出《会计师暂行章程》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会计师公会的规定,会计师只有加入会计师公会才能执行业务。
  早期的会计师公会作用及执业范围都根据徐永祚的这一主张设立。中国最早的会计师公会是成立于1925年的上海会计师公会,起初由徐光德、俞希稷、陈日平、王道兴、徐永祚等七名注册会计师发起,后增至十四人。謝霖于举行第三次发起人会议时加入,并提出公会名称不宜为“中华民国会计师公会”,而应称为“上海市会计师公会”,后经大会讨论予以采纳。一开始筹组中华民国会计师公会时,把它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同业组织。后来农商部批复为上海中华民国会计师公会,把他限定为一个地区性组织。谢霖虽是上海会计师公会的发起人之一,然因正则会计事务所总部仍在京津地区,其活动地点主要在北方,因此谢霖于1926年发起成立了京津会计师公会。京津会计师公会是继上海之后成立的又一重要的会计师地区同业组织。
  三、献身会计教育事业——培养会计师
  谢霖一直怀抱“母实业而父教育”的宗旨,在投身会计制度变革的同时,不忘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谢霖很早就献身教育事业,从1907年创办成都商业讲习所,历时五十年有余。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创办正则会计补习学校。在会计师极为稀缺的年代,正则会计补习学校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会计师,缓解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与会计人才稀缺的矛盾。谢霖在成立正则会计事务所时就附设正则会计补习学校,以学校为阵地宣传复式簿记方法和理论。会计补习学校也是他变革旧式簿记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所正则会计补习学校与正则事务所一同设在北京,谢霖在主持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会计改革时,就将两行总行及分行的会计人员分批调京,让他们在正则会计补习学校学习新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为两行培养了一批新式会计人才,这也是中、交两行会计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后随着正则会计事务所的发展,正则会计补习学校也遍布全国。
  四、谢霖开创会计师制度的意义
  第一,壮大了这一新兴社会阶层——中产阶级的力量。在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现代化的职业群体,中产阶级就是以这些现代化的自由职业者为主体构成的。会计师作为一个自由职业团体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产阶级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壮大了中产阶级的力量。
  第二,促进民国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会计师是现代化的产物,他与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孕育了会计师的诞生,另一方面会计师的存在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近代早期的公司组织中仍然沿用传统的上收下付式的单式核算方法,在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方面非常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公司的发展。会计师制度产生后,以查账、清算、出具证明、为公司制定会计制度为主要业务,相继为一大批企业组织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会计制度,解决了企业组织内部账簿混乱、成本利润难以核算的问题。
  第三,完善了国家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相关法规、制度的建设。会计师的诞生引发了一系列制度的创新,自北洋政府1918年首次颁布《会计师暂行章程》标志着会计师在中国的诞生以来,会计师行业为谋得自身的发展通过会计师公会不断与政府互动,从而影响相关政策的修改、制定。将有专业技能的会计师引入到公司的监察人中,大大增强内部监督机制,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公司的内部治理,有利于企业组织的长远发展。
  第四,培养了一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式会计人才。自谢霖取得中国第一号会计师证书以来,就着手兴办会计事务所并附设会计专科补习学校,招收大量学生。通过对他们进行短期的培训,虽然不能使他们成为注册会计师,但可使其掌握新式会计的基本技能,不至于被逐渐发展的社会所淘汰。新的会计制度引进后,大大小小的工商业相继将其记账方式由传统的单式簿记向现代意义上的复式记账法转变,对新式会计人才的需求旺盛,使会计专科学校的毕业生有着较为广阔的就业前景。会计专科学校的开设,为某些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普通大众提供了进入社会中、上层的机会,活跃了整个社会底层与上层之间的流动。
  参考文献:
  [1]徐晓群.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自由职业团体在上海的兴起 1927—1939[M].新星出版社,2007.
  [2]金炜.中华民族耻辱史[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3]郭道扬.会计史研究 历史·现实·未来 第2卷[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李锡奎.中外股份经济理论与实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
  [5]杜恂诚.近代中国鉴证类研究——上海注册会计师[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6]徐永祚.会计制度之调查及研究[Z].徐永祚会计事务所,19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42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