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南京市都市型家庭农场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采用面对面访谈和电话访谈方式,调查了南京市江宁区、溧水区、六合区75户家庭农场。调查结果發现,南京市都市型家庭农场仍以第一产业内融合发展为主、不同经营类型家庭农场土地规模差距较大、家庭农场主以男性为主、年轻家庭农场主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对农产品电商及品牌建设等高附加值环节比较重视;南京市都市型家庭农场发展受到土地流转限制、劳动力短缺、融资约束等方面制约。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强化技能培训、加大扶持力度、创新融资渠道等对策建议,为政府进一步制定都市型家庭农场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都市型家庭农场;制约因素;南京
   截至2017年,南京市家庭农场已超过3900户,经营面积超过5.3万公顷,创建106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认定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69户。但目前南京市家庭农场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人才短缺、扶持力度不足、贷款难等问题仍然存在。为推动家庭农场发展进程,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文章结合南京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研究区家庭农场概况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家庭农场概况
   近年来,江宁区、溧水区及六合区不断完善土地流转手续,加大对家庭农场扶持力度,使得土地流转面积逐年递增,适度规模经营得到显著提升。其中,江宁区家庭农场数量约占全市的四分之一;溧水区是国家农业科技基地;六合区拥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二)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选取南京市溧水区、六合区、江宁区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以家庭农场主为直接访谈对象,通过调查人员二对一访谈以及电话访谈,共获得有效家庭农场调查数据75户,其中江宁区24户、溧水区26户、六合区25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家庭农场及农场主基本信息、经营状况、贷款情况、培训情况及建议等方面。
   二、南京市都市型家庭农场现状
   (一)经营类型
   从75户家庭农场的统计数据来看,经营种类较为丰富(见表1)。经营类型单一的家庭农场共49户,占比65.4%,主要分为粮食类、果蔬类、畜牧类及水产类四种。
   综上看来,南京市都市类的家庭农场在进行专业粮食生产的同时,受果蔬、养殖等其他产业政策的带动或预期利益的影响,在自身能力允许及政府扶持下,积极拓展经营范围,进行多元化经营。但就目前调研数据而言,南京市都市型家庭农场仍以第一产业内融合发展为主,与第二、三产业融合程度较低,发展空间较大。
   (二) 经营规模
   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达到100公顷及以上样本最少(见表2)。从经营类型来看,粮食型、果蔬型、水产型、畜牧型及多元化经营型家庭农场平均土地经营规模分别为32公顷,15公顷,13公顷,12公顷,39公顷(见表3)。
   该类型农场在经营规模上有明显的差距。主要因为果蔬、水产、畜牧养殖种类较多,四季均有产品,需要精细种养殖,而且单位面积投资数额高;由于粮食生产所需劳动力及农场主精力较少,多元化经营型家庭农场大多在一定规模的粮食种植的基础上增加其他产业以增加收益。
   (三)家庭农场主特征
   根据调研结果,家庭农场主中64.6%为男性,平均年龄45.5,且大部分处于40岁以下及40~60岁,分别占比31.9%,66.0%;家庭农场主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农场内参与劳动的家庭成员数为1~8人(表4)。
   总体来看,农场主仍以男性为主,年龄趋于年轻化,文化水平有所提升,家庭内部成员大多参与农场劳作。年轻农场主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对电商、品牌建设的接受能力及执行能力较强,但种养殖经验普遍不足;年长的农场主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技术培训接受程度及理解程度较低,但种养殖经验丰富。
   三、南京市都市型家庭农场发展制约因素
   (一)生产要素制约
   1. 土地因素
   调查发现南京市都市型家庭农场经营土地大部分为流转土地,占比高达95.35%,但土地流转年限的限制,影响农场主的长期投资。在价格方面,江宁区及溧水区流转土地价格相较于六合区明显偏高;在建设用地方面,有20.4%的家庭农场主反映规定的建设规模较小,设备和用料库房缺少建设用地。部分家庭农场主反映相关审批繁琐,耗时较长,加之设备及库房属于长期资产,擅自建设容易引起出租方不满,所以宁愿不建。
   2. 劳动力因素
   大部分家庭农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很大,经营状况极易受劳动力供给影响。根据调研数据统计,目前家庭农场长期雇工人数介于5~67人之间,但56%的家庭农场主反映农场劳动力问题制约了进一步发展,大致分为劳动力成本过高、缺乏劳动力、现有劳动力技术水平低三种。
   3. 资金因素
   家庭农场在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所需资金较大,调研发现家庭农场主的资金来源有自有资金、民间借贷、财政支持和金融机构贷款,大部分农场主资金来源既有自有资金,也有借贷资金。由于民间借贷金额较小,且高于银行利率,进行民间借贷的农场主仅占6%。在金融机构贷款方面,56.4%的家庭农场主反映借款额少于贷款需求额,导致资金投入有限。
   (二)外部因素
   从调研结果来看,在获取财政资金方面,66.2%的农场主表示尚未获得,部分农场主为迅速回本进行掠夺性生产,对地力造成极大损害,更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及家庭农场的长期经营。此外,农业极易受自然因素影响,极端天气往往造成农场的严重损失,为此农业保险显得尤为重要,但仅有24.6%的农场主购买了相关保险,大部分农场主存在购买农业保险的要求太高、对农业保险缺乏了解等问题。
   四、南京市都市型家庭农场发展对策建议
   (一)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优化农场发展环境
   土地流转机制的完善使得分散农户拥有的生产要素向家庭农场流转,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首先,丰富土地流转方式,由政府牵头搭建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交易平台,以政府信用稳定土地流转关系,保证双方合法权利的同时减少农户与农场主的低效率沟通;其次,指导土地流转价格,根据流转价格自然变化规律发布不同区域租金指导价格,为现有价格提供标准,避免人为抬高价格,降低农场主生产成本。
   (二)强化技能培训,提升人才吸引力
   解决目前家庭农场劳动力技术水平低的问题需从三方面出发。首先,加大专业技术培训部门人才的引进力度,严格把控技术人才引进流程,避免人才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发生,定期组织培训人员再学习及技术水平测试,提升培训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根据各区实际情况,定期安排技术人才针对当地农场主进行培训及走访调查,了解家庭农场种植养植技术难题并及时解决。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农场融资渠道
   引导金融机构放宽农场主贷款限制条件,创新抵押方式,按照农场主的信用等级给予他们以土地收益、政府担保、企业担保等抵押贷款的权利,并根据农场主经营特点确立贷款期限,满足农场有效资金需求;进一步完善保险体系,在原有农业保险的基础上,根据农场主实际需求科学增设新的保险类型,并以财政补贴、项目支持等手段引导农场主购买农业保险。
   参考文献:
   [1]施俭,张庆香,徐培培等.上海市崇明区发展都市型家庭农场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上海农业学报,2018(03).
   [2]吴兆娟,高冬梅,战博.蔬菜类家庭农场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基于重庆丘陵山区的调查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9(10).
   [3]刘同山,吴刚.农村承包地退出:典型做法、面临问题与改革建议[J].新疆农垦经济,2019(04).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432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