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公众健康相关行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窦岚 李明月

  摘 要:传染病防控一直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中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社会影响大,可造成社会经济的重大损失。传染病防控需要政府较大的卫生投入。然而公众对于疾病及其防控措施的正确认知、平稳的心态及主动的合理防护行为将会大大提高疫情防控的效果。为此,本文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公众健康行为研究做简单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健康行为;公众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9.03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作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命健康,截至2020年4月20日,我国累计报告的COVID-19确诊病例数已逾8万,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秩序,给国家、集体、个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有研究表明,健康的行为习惯可以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因此,促使公民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本文以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对此问题的探析作一简单汇总、分析。
  1 健康行为概念
  随着社会对疾病的关注点从疾病的治疗转向对预防,随着全球性和区域性健康促进战略的全面制订和实施(如健康中国2030),健康行为以及健康行为改变理论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公共卫生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者的重视。健康行为(health.related behavior)指个体为了预防疾病、保持自身健康所采取的行为,包括改变健康危险行为(如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以及无保护性行为等)、采取积极健康行为(如经常锻炼、定期体检等)以及遵医行为。健康行为作为一种个体或群体摒弃有害于自身身体健康的行为活动,并坚持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习惯,是个体和群体保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的关键所在。
  传染病是一种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通过呼吸、血液、接触等途径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会严重影响到公众的生命健康。其中呼吸道传染疾病主要是病原体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的形式进行传播,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爆发,不仅直接危害人們的生命健康,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突发性重大传染病防治期间,通过多种措施引导公众采取正确、适宜的防护措施,改变可能引发感染的危险行为(例如前往人群聚集处、过度焦虑扽分),采取有益于健康的保护性行为(例如正确佩戴口罩、减少外出、勤洗手等)至关重要。
  2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公众健康相关行为研究
  目前我国对健康行为的研究和干预仍处于较为关注健康宣教阶段,而从心理社会角度开展以理论为指导的健康危险行为预防干预活动较少,由此使预防干预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国外众多的研究发现,从心理社会角度构建的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对健康行为的预测、预防和干预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行为预防干预必须建立在相应的理论基础之上。现就国内涉及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公众健康相关行为的研究简要总结如下。
  蔡欢乐等人在2020年1月31日-2月2日期间,对广东省的社区居民及省内4所高校的学生及其家人、朋友通过网络开展问卷调查,以了解社区人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行为和心理情况;焦松明等人以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主题,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及电话、微信等方式的访谈,对全国各省市的2144人开展开了基于民众风险认知的心理行为调查,以期探索疫情事件中民众的恐慌心理形成的原因,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对策和情绪引导方法;朱银潮等人选择2019年12月1日-2020年2月26日居住在宁波市的18岁及以上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网络向居民发放自行设计的《居民COVID-19疫情期间健康生活调查问卷》,目的是了解居民的COVID-19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情况以及获取信息的途径,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提供依据。
  王仕兰等人以铜仁市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自行设计的《铜仁市中学生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了解铜仁市中学生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水平;李晓卉等人通过随机整群抽取对长沙市的初高中560名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主要是要了解长沙市中学生应对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况,以期为中学生的呼吸道传染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胡跃强等人希望通过了解高中生对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及知识来源渠道等信息,为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基线数据和决策依据。
  3 结论
  基于以上研究的汇总分析,不难发现在涉及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公众健康相关行为的研究。研究内容方面,学者们比较关注特定对象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水平,希望通过以上信息的调查为开展传染病相关健康教育、进而改善居民健康行为。然而公众是否会最终改变健康危险行为、采取积极健康行为以及遵医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人会主动采取合理的自我防护措施,而有些人即使外界强制采取防护仍不愿意配合,同时个体作为社会成员,其行为会受到周边人群的影响。因此在了解公众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水平基础之上,充分考虑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体的自我效能程度也是一个不错的研究出发点。
  研究理论方面,学者倾向于选择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公众健康行为改变的理论研究框架,该理论认为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发生行为改变。但此种改变必须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即知识、信念和行为改变,知-信-行模式,其中知识是个体行为改变的基础,态度是动力,而行为改变则是基于知识和态度改变的目的。只有当个体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才有可能逐步形成个体坚定某种行为的动力,继而出现预期的行为改变。当然健康行为的改变及维持不仅存在于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的防治过程中,还存在于个体健康维护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艾滋病的预防、宫颈癌防治等方面,学者也使用了包括健康信念模式(HBM)、社会认知理论等在内的行为改变理论,以期对个体的行为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给予相应的改进建议。基于此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公众健康行为改变的研究过程中充分借鉴国内外行为改变理论的研究成果,关注健康教育此外的干预措施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张凤英,李舍予,李玲利,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学生管理的华西紧急推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0,20(03):252-257.
  [2]卫生应急办公室.截至2月14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EB/OL].http://www.nhc.gov.cn/xcs/yqtb/202004/b504a02486834baf8ed8149701a4175b.shtml.
  [3]刘爽,吴双胜,李海月,等.北京市居民传染病相关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2):1652-1654.
  [4]林丹华,方晓义,李晓铭.健康行为改变理论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04):122-127.
  [5]蔡欢乐,朱言欣,雷璐碧,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行为和心理应对:基于网络的横断面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20,36(02):152-155.
  [6]焦松明,时勘,周海明,等.面对新冠肺炎风险信息的民众心理状态及情绪引导策略[J/OL].医学与社会,1-10[2020-04-22].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387.r.20200408.0846.002.html.
  [7]朱銀潮,冯宏伟,罗颖芝,等.宁波市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信行调查[J].预防医学,2020,32(03):230-234.
  [8]王仕兰,石明鑫,唐飒英,等.2018年铜仁市中学生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信行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8,24(07):516-519.
  [9]李晓卉,栗达,黄维,等.长沙市中学生对呼吸道传染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7(04):30-35.
  [10]胡跃强,朱远征.高中学生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来源途径及宣教效果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10):1228-1229.
  [11]孙祁祥.高度重视新型传染病的危害与应对[N].中国银行保险报,2020-03-06(007).
  [12]Kallee L, Genberg B, Minh T, et al. Alcohnl use and HIV risk behaviors among rural adolescents in Khanh Hoa province Viet Nam[J]. Healtll Education Reaearch,2004:1-10.
  [13]何婵.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变应性鼻炎患者KAP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9.
  [14]陈群,赵海浪.健康信念模式在健康促进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3):172-174.
  [15]张雪,龚向真,徐文玺,等.上海市虹口区离退休及低保妇女参与宫颈癌筛查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2):1651-1655
  [16]刘伟,古天明,张玉,等.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分析影响社区居民参与VCT服务的因素[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17(05):509-511,522.
  [17]徐顺.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大学生数字公民素养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18]李丽.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特点及预防控制办法[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3):1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54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