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郑州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近几年政府高度重视与政策扶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特色不断呈现,但仍面临产业融合度不够、集聚效应较弱、缺乏品牌企业、创新人才不足等发展短板,进而提出提升核心竞争力、重视专业人才培养、依托互联网技术、推动产业融合等对策建议,推动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稳步发展,提升总体竞争力。
   关键词:郑州;文化创意产业;产业竞争力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GDP增速放缓,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欠缺等问题日益凸显,亟待依托新业态,谋求新的行业竞争优势和利润增长点。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郑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物流便利、历史文化悠久,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良好前景和巨大潜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土壤十分优越。
   二、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世界遗产、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兼具,黄河风情、嵩山少林、黄帝故里、河洛康家多文化交融,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83处8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个,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郑州文化创意产业最早起步于出版行业,包括创刊于1984年的《小小说选刊》,郑州也因此成为“中国小小说的中心”,后续又开展小小说电子阅览室等文化项目。近年来,“少林文化”、“木版刻画”、“轩辕黄帝有熊氏”、“巩义石窟文化”、“南水北调穿黄博物馆”等文化IP不断涌现,山地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型亲子动漫舞台剧《花仙子的传说》、网络大电影《降魔武僧》、《小樱桃·童年漫画》、“鸮傲江湖”博物文创跨界艺术等优秀文化创意产品层出不穷。据统计,2018年全市文化创意企业达17,469家,实现营业收入288亿元,根据《郑州市“十三五”文化事业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郑州将继续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致力于打造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城市、“一带一路”文化枢纽城市、河南文化高地和现代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依托郑州市文化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继续优化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完善专项规划,重点发展业关联性强、附加值高、波及效应明显的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影视制作、出版印刷、工艺美术、广告会展、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八大重点文化行业,从而推动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依托高速、高铁、高空“三高”区位优势,以“文化创意、时尚旅游、高端商务”为主导产业的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极优,已陆续建成方特旅游度假区(方特欢乐世界、方特水上乐园、方特梦幻王国)、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郑州绿博园、杉杉奥特莱斯等项目10个;累计吸引华强美丽中国三部曲、王潮歌只有河南·戏之国、海昌海洋公园等各类项目116个实现落户签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0亿元。此外,产业园辖区内有36所高校聚集而成的“大学城”,为产业园提供丰富的创新源泉与不竭动力,“虹吸效应”正逐渐显现,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名片、新标杆。此外,郑州市致力于打造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商都历史文化区、中原科技创新文化产业园区、“二砂”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并依托不同园区特色,扶持重点项目,实现了区域范围内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
   三、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文创企业不断成长,呈现蓬勃发展趋势。但对比国内经济发达区域,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仍存在明显短板。
   (一)产业融合度不够,集聚效应较弱。郑州市依托各产业文化园区,在地点上实现了集中,但园区内总体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分工,导致功能布局重复,尚未形成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各企业之间关联性不强,以小微企业为主,为短期盈利,产品项目盲目雷同,缺乏互补创新,也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
   郑州市现有文化创意产业中,传统文化制造业占据较大比重,企业科技创新基础薄弱,运用科学技术将创意传化为创意产品的能力不足,虽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为依托,但现有产品项目大多仍以毫无特色、千篇一律的观光体验和雷同仿制为主,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文化需求,文化、创意、科技产业融合不够,综合竞争力难以提升。
   (二)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龙头品牌。行业内龙头品牌企业有助于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发挥市场规模优势,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对中小企业形成示范效应。企业的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更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郑州市正着力培养一批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品牌,包括郑州中原网络传媒、小小说文化传媒、河南嵩阳文化策划等企业集团,但总体来说,缺乏行业领导力,企业经营规模整体偏小,实力较弱,自主创新和规模化生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创新人才不足,制约产业深入发展。人力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本,尤其是具有创造力和创新力的人才资源。目前,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创新能力不足,专业人才缺乏,产业基础薄弱,而相关文化产业教育培训严重滞后,导致总体竞争能力不强,必将形成恶性循环。目前,郑州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61所,但高水平大学数量和层次与周边省份相比相差甚远,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远远落后,而高层次人才引進机制仍有待完善。2017年郑州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比为1.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居全国35个大中城市第26位、省会城市第20位,高层次水平人才的匮乏,无法形成良好的产业潜在竞争力。没有充足的文化创意人才,缺乏对人才的有效激励,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四、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提升建议
   (一)打造龙头企业,发挥集群效应。小弱企业太多易造成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资源的重复浪费,从而降低产业规模效益,而龙头品牌文化企业有助于形成示范效应,并提升郑州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影响力。因此,郑州市可对区域范围内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发展潜力巨大的文化创意企业进行扶持和引导,从优惠政策、资金扶持、技术人才支持、市场宣传推广等方面创造优越宽松的发展环境,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培养一批文化创意重点品牌和龙头企业。同时,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不同企业模式进行合理规划,加强产业关联度,整合资源,形成合作发展,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创意转化率,发挥集群效应。
   (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针对文化创意人才匮乏、高层次人才缺失的现状,郑州市应联合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主体,从内部“育才”和外部“引才”两个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根据行业市场开设相关课程,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同时探索构建多层次、系统灵活的培训体系;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从户口、年龄、工资、福利等方面提供宽松优惠政策,鼓励高层次团队引进、资金扶持重点项目等多种方法,营造“重才、爱才、引才”的大环境,造就高素质、高水平文化创意专业人才队伍。此外,加强与国内外交流合作,推进文化创意人才扶持计划,真正实现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育、吸引、留住和使用,为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三)坚持“文创+”理念,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借助互联网平台,对传统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贸易等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跨界融合,文化、经济、技术三者交互,打造有亮点、有潜力、有特色的新文创IP,培育产业融合新业态,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在文化创意园区和项目规划上,注重科技创新的应用,突破原有的观光体验和雷同制造,融入文化内涵、创意元素、科技创新等,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宽宣传途径,打造郑州市文化创意新产品、新亮点,提升影响力,是推动郑州市文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主要参考文献:
  [1]梁丹.传承创新背景下郑州市文化资源整合及产业开发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2]王乾厚.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及启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3]张蔷.中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布局及发展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2017(8).
  [4]吴春华.山东省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江苏商论,2018(9).
  [5]王毅,廖卓娴.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分析与建设路径[J].经济地理,2019.3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139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