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现阶段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财政分权体制,因为这种体制造成各级财政财权与事权不能良好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公共服务供给难以通过精确协调来提升质量。所以,我国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正在尝试用转移支付制度,以这种新的模式来增加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数量,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本文选取了我国2008年到2016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利用混合OLS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分析。
  我国目前各级财政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问题比较突出,加上各地人口、资源都存在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造成一些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落后。转移支付制度的提出旨在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但是就现阶段转移支付制度的落实情况来说,它对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提高是否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有些学者认为转移支付的推行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具有积极作用;还有人认为转移支付对于公共服务供给的平衡也能起到作用。更有学者认为转移支付能够缩小公共服务供给的差距。
  另外,还有一些国外学者还通过研究发现了转移支付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转移支付可能因为预算软约束、宏观经济不景气、内部贪腐等一系列原因导致其对公共服务供给不能产生很好的平衡效果,甚至会带来消极影响。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其作用提出了质疑。由于现阶段我国实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对财政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并没有发挥显著的作用,使得这些学者质疑它会降低财政的发展。过去学者们对于转移支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研究所选取的数据太少,而且数据时间较为久远,参考价值有限,而且数据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另外,外国对转移支付的研究和探讨相对较少,对公共服务的类型也没有进行明确。以下针对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三种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作为研究指标,研究转移支付的基本作用。
  数据和变量的选择
  本文选择的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和各省的统计局,汇集了2008—2016年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计数据。
  要想对基本公共服务进行研究,就要对这一概念有所了解。基本公共服务指那些能够保障公民生存和发展权利的公共服务,这些服务中有些是公益的,有些是非公益的。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将这三项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的总和。
  教育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主要包括教育行政管理费用、高等院校教育费用、九年义务教育费用和学前教育费用等。而医疗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主要是指医疗卫生方面的费用,具体包括建筑工程施工、硬件设施更换、配套医疗软件更新等费用,另外,它还包括政府部门对医疗机构的补贴、医疗机构治疗疾病的费用、医保的投入资金等。医疗方面的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是不可避免的,它是人民身体健康的基础保证。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主要包括五险一金方面的保障和补助资金,其中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占据最大比例,是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就业扶持、再就业培训等过程中的财政支出。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费用再除以人数就是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我国城市人口的流动数量并不高,所以以城市为单位统计的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比较有参考价值,数据相对准确。在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研究中,主要影响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转移支付的指标有以下三种。
  (一)转移支付支出,本文用字母TRA表示该指标,它代表地方一般性的专项转移和税收返还的支付总额,转移支付一般由中央向地方转移。
  (二)地区生产总值,本文用字母GDP表示该指标,它代表地区的年生产总值。本文实验数据来自全国的31个省份,本文中地区生产总值具体指某个省份的年生产总值。一般来说,省生产总值与其基本服务能力成正比,同样省生产总值对基本服务能力和转移支付的影响都比较大。
  (三)一般预算收入,本文用字母IN表示该指标,它代表政府通过一系列经济活动所得到的税收等收益,主要有企业税金和个人税金,还包括政府事业单位经营所获得的收益,以及各地行政机关收取的费用等。
  这三个解释变量都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密切相关,所以本文根据转移支付支出、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预算收入三个指标计算转移支付与基本服务能力的关系。
  实验过程
  平稳性实验
  本文用平稳性实验验证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关系,其中地区生产总值是衡量该实验的重要指标,最后本实验得到结果发现,序列不够平稳。然后,本实验对其序列进行对数变换检测其ADF值,最终得到实验结果p均不足0.05,所以本实验可以得到以下结论:根据平稳性实验得到本实验的假设有95%的几率不成立,可以适当调整实验使其序列ADF值实验结果更加精准,最终用该实验直接进行回归运算。
  Hausman检验
  接下来,本实验根据平稳性实验结果调整序列变换,然后再次对变换完成的序列做Hausman检验,最终得到p的值,本实验中p值再次测量结果为0.00,所以可以认为该实验序列经过重新调整之后有100%的几率可以认为该假设不成立,该实验建立的模型不受其他随机因素的影响。然后再根据人均基本公共服务与多个解释变量OLS表中变量和系统进行调整,即可得到数据序列的回归残差,其中调整模型的系数可以得到序列的回归残差结果为0.0595,调整模型的截距可以得到序列的回归残差结果为0.5865,调整模型的不变参数可以得到序列的回归残差为23.68955,而本文用字母S表示回归残差。最后本实验在根据模型构造计算出统计量,可以得到當稳定性实验结果为95%时统计量分别为307.31和9.142,同时根据统计量的边界值可以得到统计量为307.31的边界小于统计量为9.142的边界。综上所示,原假设模型为变参数模型的几率为0%。
  实验结论和建议
  表1中稳定性实验结果p的值为0,而TRA的对数值为0.168724,而稳定性试验结果p的值最开始为0.05,所以原假设的系数不为0。因此可以认为转移支付增长时,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也会增加,其增加比例关系为1%:0.16%,转移支付的确可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但这时系数较小,转移支付资金的回报不明显,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提升不算明显,也就是说转移支付虽然可以提升基本公务服务能力,但是提升的效果有限。如果转移支付增加量比较少,去除转移支付过程中的损耗,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使用固定效应下的变参数模型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就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广东、上海、北京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中,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提升效果可以忽略不计。而我国中部和西部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比较差,所以转移支付对这些城市的提升比较大,因此这些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如果按照东、中、西部来对省份进行划分,结论是我国东北省份和东部沿海省份中转移支付在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作用不明显,而中西部省份中,促进作用较为明显。
  根据以上结论,总结建议如下:首先,各地政府要对财政方面的各项权力合理分配,通过各种渠道增加融资资金,通过转移支付提高区域性经济的发展水平。其次,各个城市在发展转移支付的同时政府必须完善转移支付的法律法规,对转移支付比较规范的良好运作予以支持。再次,各地政府还需要改善转移支付结构,在可行范围内降低税收返还比重,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
  实验证明,转移支付和基本公共服务的联系还是比较紧密,尤其对于我国中西部省份来说,转移支付会对基本公共服务产生较大影响。各地政府应严格管理转移支付工作,切实提高当地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183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