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困境与原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日渐突出,就业难问题己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基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呈现出就业率高、流失率高,就业质量低等现状,笔者深入探究导致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困境的深刻根源。
  【关键词】中职 毕业生 就业困境 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职业教育也面临一些问题,尤其是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受到全社会热切关注,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探究解决中职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对策是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的。
  一、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中职毕业生就业率高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我国用人岗位中最基层人员一直是短缺的,近几年沿海城市普遍缺工,特别缺少一线的技术工人,为解决招工难题,一些企业纷纷寻求与中职学校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加之大部分中职毕业生就业期望值,比高职生要低,愿意从一线做起,就出现了中职毕业生就业率高的现状,根据《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2013年发布的情况来看(如图所示),中职生就业率高达96%以上,高于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90%。
  (二)不同学科专业之间就业率差异明显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时期,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和变化,某些规模不经济、产品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的行业出现行业性亏损,就业困难:而另一些行业必然会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迅速发展,如第三产业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社会服务等,就业人数则大幅增加。面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迅速变化,我国职业教育结构没有及时进行调整,从而使某些专业的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而某些專业的毕业生却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所以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差异明显。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理工类专业,如土建类、机械类、电工类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中职文科类和农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十分激烈,就业率偏低。
  (三)中职毕业生就业流失率高,就业质量低
  由于就业长效机制的缺乏,使得一些中职生会因为各种原因轻易地离开工作岗位,与此同时,有的用人单位为了能够使生产的成本降低,故意压低工资,甚至通过裁员达到降低成本目的,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职生就业的稳定性。为了了解目前中职生实习就业的更多情况,笔者于2018年7-12月,选择了厦门、上海、苏州、无锡、郑州、天津等十余个大中城市中的100家企业以及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等近10几个城市的32所中职学校2000多人次中职毕业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就业调查,结果显示,中职生实习就业流失率平均高达55%,部分企业高达70%多:另外,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普遍不高,就业质量是一个衡量劳动者在整个就业过程中就业状况的综合性概念,反映了劳动者在就业机会的可得性、工作稳定性、工作场所的尊严和安全、机会平等、收入、个人发展等有关方面的满意程度。
  (四)中职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低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从事生产一线操作或管理技术工作人员,其优势就在于学校进行两三年的培养后,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特长。但从实际就业情况来看,由于“校企合作”的不完全实现,专业设置和课程实施滞后于社会企业的需求,有的学校更是缺乏对就业市场的深入、全面调查论证,导致盲目办学,使得所设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就业岗位技术类型南辕北辙。许多中职生现在从事的岗位,一些初中毕业生通过一些简单的社会培训也可到到上岗要求。
  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全球经济危机、高校扩招加大了中职生的就业压力
  一方面,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正在“二次衰退”的悬崖边上徘徊,欧洲已明显进入衰退期.欧债危机就是很好的例证,从表面上看欧债危机只是少数欧洲国家的经济问题,但实际影响已经扩散至全球范围,欧共体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中国的投资占中国接到的海外投资总体的一半水平,欧债危机会使得一些欧洲企业减少在华的岗位需求,这将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导致就业岗位需求与实际岗位数量差距拉大,加上物价上涨导致使一些靠微薄退休金度日的社会人人不敷出,被迫重新走向劳动力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就业的竞争。
  (二)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不突出,定位不准确
  定位问题一直是困扰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我国中职定位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种倾向是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在教育中强调学科型的倾向,套用大学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式的中职教育:第二种倾向是盲目追求“升级”的倾向,而忽视学校的办学特色。由于这两种倾向的存在导致中职学校定位不准确,不少中等职业学校仍在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未凸显出学校的应用性特色,办学方向与经济市场的需求脱节。另外,一些中职学校办学特色不突出,一段时间内劳动力市场急需何种人才,各学校就一哄而上竞相设此专业,而不理智考虑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关系,结果专业设置盲目,缺少前瞻性,造成毕业生“结构性失业”。
  (三)企业用人制度标准高、要求严苛
  受到学历及工作经验的制约,中职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企业大多为民营或私企,而这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多数未给毕业生缴纳社会保险,又常常通过加班的形式延长毕业生的工作时间,有3万人参与的《2013年度中国职场人平衡指数调研报告》显示我国职场人在公司平均工作时间为8.38小时。30.3%的人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最长为16小时。这个数据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是外资与合资企业更为突出。低薪、密集的工作安排直接影响到了中职生的基本生活,加上工资待遇、技术要求、就业机会与其他的社会劳动力没有本质区别,这也给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重重困境。
  参考文献:
  [1]叶小玲.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10)
  [2]袁静,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问题与建议[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5)
  [3]夏丽萍.中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意义、问题及对策[D], 苏州大学.201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564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