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疫情突发事件下企业创新发展路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万丽 龚淑云 周如雪

  摘 要:疫情大爆发的突发事件是目前我国面临的最迫切的国情,疫情冲击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也冲击了诚信,因此引发了笔者的思考:面对疫情的挑战,企业能做的是从内部变革与创新,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主动应对困难和挑战,从而提高生产力、激发企业活力,来应对这次疫情的冲击和挑战,提高竞争力,在逆境中谋得生存和发展。本文基于疫情对企业的影响,从企业创新的紧迫性出发,研究了企业创新路径,并从东方管理理论、技术创新、市场和政府四个方面,得出企业应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技术创新合作力度、合理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疫情;突发事件;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U6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0)10-0028-02
  1 疫情
  2019年12月,平地一聲惊雷,新型冠状病毒在湖北武汉爆发,传播速度之快令全国人民陷入惶恐和不安,此时正值新春佳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爆发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疫情,全国人民在行动,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在中国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的努力,疫情这头猛兽已经基本被控制,截至2020年5月29日,国内疫情有确诊111例,无症状409例,有疑似5例,累计确诊84547例,境外输入1734例,累计治愈79791例,累计死亡4645例。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令经济在短短数月就陷入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考验。随着复工复产高潮的到来,企业也在思考如何应对这次疫情带来的困难与挑战[1]。
  2 疫情对企业的影响
  在疫情的影响下,企业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成本压力增大,原材料与上游零部件不能正常供应,产品(服务)销售渠道受阻、物流渠道不畅通。中国企业联合会专门成立课题组,于2020年2月25日至28日通过网上对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进行定向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疫情给多数企业带来很大损失,将近一半的企业损失很大,勉强可以接受。半数以上企业一季度营业收入明显减少。八成以上企业运营成本增加,企业盈利全面下滑。六成多企业一季度用工不同程度减少,近八成企业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同程度减少,大约三成企业出口明显减少,国际订单的不确定性增加[2]。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挑战与影响的调查综述》,秦宇、李钢根据调查问卷回收的数据分析得出疫情对中国经济短期影响显著,长期影响有限,民生受到较大影响,卫生体系或可提升,服务业是本次疫情重点影响的行业,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者更不易抵抗疫情造成 的影响,各地区受疫情影响程度存在差异[3]。
  3 企业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企业制定新的生产计划,做好疫情后的新安排,疫情结束后复工复产,全力追赶生产进度”、“创新管理、销售、管理方式”、“争取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是企业应对疫情所采取的主要举措[2]。面对疫情的挑战,企业最有效的是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主动应对困难和挑战,从内部变革与创新,从而提高生产力、激发企业活力,提高竞争力,来应对这次疫情的冲击和挑战,在逆境中谋得生存和发展。
  首先,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中国过去的经济政策主要通过刺激消费、依赖和沿用投资来拉动经济发展,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需求侧管理方式导致了产能过剩的局面,当前80%的亏损都集中在钢铁、煤炭、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上[4]。产能过剩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由于企业自主创新的不足,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使得产能过剩的加剧,进一步导致有供给无需求的局面。
  其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受限[5]。企业创新离不开技术或知识的大量投入,中国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完成66%的发明专利和82%的新产品开发,但仍然受一些创新因素的制约,表现在:资金实力不足,融资难,成本高,人才受限,技术储备不够,知识应用欠缺等。因此,突破我国企业的因素制约,整合各类创新要素的有效配置,降低供给成本,关键在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再次,市场调节要求企业创新。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商品数量增多价格下降,生产商就要减少生产,零售商减少商品进货量。反之,当供给不足时,价格上升,生产商要增加生产,关键在于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供给量。这种自发的市场调节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当前我国出现有需求无供给的问题,主要在企业创新力度的缺乏。
   最后,政府机制体制效率低阻碍企业创新。目前,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力度不够,过去的机制体制无法继续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制度性交易成本过高、企业税费重等问题直接阻碍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导致供给效率低,无法满足多样性需求。
  企业创新是一个由多种主体共同参与的系统,必须将企业、社会、政府和市场引导等联合起来共同推动,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4 企业创新发展主要路径
  4.1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本文引入东方管理理论的智慧结晶“三为” 思想(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中“人为为人”进行论述,“人为为人”是东方管理学的本质属性,强调的是人为管理,即管理者要实施有效管理首先要提升自身的修养,然后才能更好地“为人”,使他人和自己都有所作为,更好地为他人和为社会做贡献[6]。企业首先要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来调节供给要素的合理配置,改善供需不平衡的局面,具体表现在:激励自主研发和创新,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制造业,形成发展新优势;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7];加大推进技术创新工程,推进企业各类创新要素整合力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此外,要淘汰落后产能和劣势产业,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有效供给,使企业切实做好“为人”管理。   4.2加强企业合作创新[8]
  创新要素流通不畅将束缚企业的创新活力,加强企业的合作创新能有效实现资金、技术、知识等各种创新要素结合,提高企业创新效率。
  企业、研究机构、大学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若将不可避免的发生,则创新行为之间选择的最佳策略是合作进行技术创新。实际上,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活动面临复杂的内外环境,若创新行为之间都独自进行技术创新,并不是最优选择,而合作进行技术创新不仅可以实现创新要素的流通,提高创新能力还可以降低供给要素成本。
  4.3发挥市场在企业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力量
  通过市场来引导企业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对供需变化调节的决定性作用。目前,国内出现有需求无供给的局面,主要体现在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与核心技术产品需要引进等方面。实现企业创新能力水平,要加强以市场导向的激励制度,鼓励和引导有创新意愿和能力的企业,完善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手段衡量企业创新活动。市场机制环境下可以有效引导企业提升和改进创新管理水平,最终掌握能赢得市场核心竞争的能力,真正发挥市场在企业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力量[9],进一步通过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来修复有需求无供给的局面。
  4.4发挥政府在企业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在企业创新过程中,政府应做到简政放权[10],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帮助企业引进人才,完善财税优惠政策,搭建创新服务平台等,逐步形成一种鼓励企业创新,企业勇于创新的氛围。此外,要消除行业垄断行为、打击不良竞争等制定相关政策,为企业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时,注重激发企业创新意愿和活力,使企业扩大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参考文献:
  [1]宛枫.“快捷”复工更考验诚信与担当[J].中国品牌,2020,(04):7.
  [2]刘兴国.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受疫情影响分析报告[J].中国经济报告,2020,(02):87-96.
  [3]秦宇,李钢.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挑战与影响的调查综述[J].区域经济评论,2020,(03):146-156.
  [4]欧阳慧,阳国亮,程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企业创新活力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110-115.
  [5]张飞燕.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现状与对策[J].中国药房,2003,(07):388-390.
  [6]熊秋平,余自武.论东方管理“三为”思想与中国式领导[J].领导科学,2011,(02):52-53.
  [7]王海瑤.论科技服务对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的作用[J].科技成果纵横,2009,(06):30-31.
  [8]任小平.杭州产学研合作创新问题的探讨与对策[J].杭州科技,2004,(06):31-34.
  [9]才华.企业技术创新中获取竞争情报效果的评价[J].竞争情报,2006,(04):7-12.
  [10]张守文.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法律调整[J].中国法学,2014,(05):60-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626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