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的图书馆建设面临着危机与挑战,从传统的主导化的服务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学科化建设。学科化服务的建设符合大学图书馆与研究型图书馆的发展模式,笔者阐述了相关概念的内涵,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与建议,以期为大学图书馆与馆员开展学科建设提供参考,共同推进行业整体发展,为未来大学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 服务 学科建设
   一、服务学科建设的内涵
  (一)服务学科建设的含义
  服务学科建设就是把学科作为基础,将学科馆员作为核心,针对不同的使用者与不同的学科,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进步的一种先进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介于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之间。
  在这种模式下,工作的开展借助的是学科而不是与文献相关的工作流程。这会使“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方式转向现代化,服务的内容更加知识化。这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用户对该服务的支持度。
  由此可知,学科化服务的核心是用户,需要组建起学科单元,在学科单元中将信息资源搜集、加工、重新组建、开发与利用等,将图书馆的职能部门进行整合。在这种模式下,粗放的管理形式转型为学科化的管理,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更好更精细的服务。
  (二)服务学科建设的要点
  服务学科建设的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共享平台从用户延伸到教学与科研领域,便捷性提高,随时提供服务,由面向资源服务转型到面向学科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为教学与科研进行服务。
  同时应注意到,服务学科建设需要一定的建设基础,例如拥有大量的不同学科不同背景的馆员、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的现状
  当前很多“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在服务学科建设的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笔者调查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学科建设没有坚持执行,未形成规模
  笔者对不同大学的图书馆进行了访问,发现很多大学对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要么完全没有开展,要么开展一个阶段以后搁置了,因而并没有取得服务效果。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时间,服务学科的建设也需要时间,将馆员配置展示出来之后不进行后续工作,对服务学科建设没由实质性作用。
  (二)馆员与学院之间的沟通不到位
  服务学科建设需要学院的配合,不能独立的进行运作。而在实际应用中,很多馆员与相关院系之间缺少沟通与配合,导致服务学科建设不能大面积的开展。而相关院系的配合不到位或力度不够,会导致整体上对服务学科建设重视度不够。学科馆员缺少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而相关的专业不重视学科馆员的作用,导致相关沟通完全无法开展。
  (三)服务学科建设组织设置不合理
  笔者调查发现,当前很多大学图书馆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上停留在编目、阅览、期刊、技术和办公室等。这种设置结构上使资源与馆员是相互独立的存在的,这使馆员对用户的需求不能及时的了解,对资源的掌握不够,馆员与资源所在的部门之间的沟通存在不足,导致相关的服务难以真正的开展。采编部门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在获得的信息资源较少的情况下难以进行决断。馆员与采编部门之间的配合制度始终没有建立起来。
  (四)馆员在数量与质量上存在不足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很多服务学科建设很好的大学也存在馆员不足的问题,馆员数量上的不足会导致学科馆员的工作量比较大。而在馆员素质上,学科馆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并存在高层次馆员缺乏的情况。这就对大学图书馆人才引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需要掌握自主权,选择真正需要的人才,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相关馆员的素质无法跟上服务学科建设的需要,始终是阻止学科服务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组织机构的建设
  理论角度而言,“以用户为中心”这一理念是组织构建的基本建设理念,这会使读者服務的相关工作的重要性大大提高。这就需要建立专门的读者服务部,部内分别设立各个学科的分部,而分部中的工作人员由以下几种构成:普通馆员、学科馆员、咨询馆员,这样的人员构成符合学科的阅览咨询服务的需要。而同时需要制度上的转变,向学科馆员负责制度转变,使学科馆员拥有更大的责任与权力,明确学科馆员的工作范围与工作权力,让学科馆员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责任,从浅到深,从基础性服务建设到个性化服务建设,这样能为读者提供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检索与阅览服务。
  在这一过程中,学科馆员扮演的角色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院系之间的联络人、文献的选择负责人、专题网络建设负责人、信息素养培养教师,有些还要负责咨询馆员的工作,部分学科馆员还要负责相关专业的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这其中,馆藏资源的发展与提供参考咨询服务是学科馆员的主要工作。而为了更好的提供采购咨询服务与图书馆馆藏资源管理建议,学科馆员还需要对读者的文献阅读与利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采编部门在工作中也要以服务学科建设为主要发展路线,设置学科馆员采访制度。而学科馆员也要积极配合采编部门的工作,搜集采编部门或进行服务所需要的信息,建立起高效的信息平台,为基础服务提供相关的信息支撑。将资源进行动态的配置与整合,形成快捷高效的推送与评价体系,最终在相互的配合下,形成图书资源深层配置模式。
  (二)提高服务学科建设用户的素养
  服务学科建设用户的素养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服务学科建设能否顺利的开展,这就要求图书馆进行用户素质的培养。学科馆员可以通过与相关教师配合的形式进行用户素养的培养。主要可通过以下几个形式:学科馆员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先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后,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授课的时候融入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信息相关的技能;学科馆员与教师共同给学生授课,在授课中要有分工,学科馆员主要负责讲解信息的检索与信息的利用,教师主要负责与学科相关的知识的研究方法与技能的讲授;此外还可以借助现场讲座与网络授课的方式进行讲授。   (三)提高学科馆员的素养
  想要让相关院系的师生认可服务学科建设,就要在学科馆员的素养上进行重点关注。这就要求定期的对学科服务的队伍进行培训,提高相关学科馆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科馆员树立起公关意识,形成营销理念,可以开设的课程有:公共关系学、社交礼仪学、学科服务方法论、学科服务概论。
  学科馆员不能局限在图书馆,应当融入进大学的学科建设里,关注学校学科发展的趋势,对重点学科重点关注,进而为学科信息的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合理应用共享体系,在学科信息的共享平台上,构建起完善的学术成果、科研成果的展示、管理、交流平台。
  学科馆员还应具备数据分析系能力,借助共享平台,对学校的学术上的竞争力进行分析,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分析。
  (四)对学科化建设进行宣传
  如上文所述,很多学校并没有应用图书馆的服务学科建设,或者应用一段时间后放弃,缺少重视。为了促进学科化建设的普及性,需要學校重视宣传并加大宣传。在这一方面可以借助市场营销的知识。可以借助的平台有学校的网页与图书馆的网页,可以通过的形式是视频与课件、印刷资料、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多种途径的宣传服务学科建设,让不同的院系、教师、学生等,了解到相关的服务学科建设内容,提高参与度与积极性。
  (五)各院系用户之间沟通
  平台的搭建搭建起各院系之间用户的沟通平台,学科馆员可以利用相关的平台发布通知与信息,宣传馆藏资料,介绍图书馆相关服务。与此同时,用户可以对学科馆员发表的内容进行评论。对于有相关研究需要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有选择的订阅相关知识推送。除此之外可以借助该平台搜集分析相关用户的评论,使学科馆员加强对用户的了解,更好的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四、结束语
  服务学科建设是当前“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图书馆发展的必然方向,当前我国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学科建设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在重视程度、用户的素养、学科馆员的素养与图书馆的组织结构上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与走访调查经历,从组织结构的调整、素养的提高、宣传与沟通等角度提出了参考意见。未来图书馆的服务学科建设发展拥有很大的前景,也会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坚实基础。而用户接受这种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要求学科馆员做好工作,尽快的进入角色,提高自身能力与适应能力,帮助用户接纳这种转变。未来发展的核心是“用户”,一切的改革与尝试都应切实配合用户的需求,建设起高素质的队伍,在未来的服务学科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惠兰.高校图书馆学科化化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8,(11):88 -89.
  [2]吴利萍.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J].2009,(3):101-102.
  [3]陈漪红等.学科化服务工作中营销策略的应用现代情报[J].2008,(4):18 -19.
  作者简介:邹恒衡(1987-),女,汉族,江苏扬州人,研究生,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用户研究与知识服务、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徐永利(1983-),男,山东日照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公共政策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668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