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晶晶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市场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是一个国家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也不例外。我国一直在为“支持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和积极推进中国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做出努力,而分析二者的差异对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差异
   会计准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发展是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会计准则体系为基本目标的。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重要的一支力量。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积极推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确保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把我国会计水平提升到国际先进行列,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形象,从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外,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有助于降低跨国公司编制财务报告的成本,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加强国际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现状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为了满足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需求,促进我国企业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同时也为了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经过不断的努力,在总结我国会计实践经验和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基础上,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发布了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相接轨的、覆盖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准则体系就建立起来了,这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准则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继新会计准则实施后,财政部先是在2009年9月2日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之后在2010年4月2日发布了路线图,这是在总结我国多年会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形势发展的需求,并为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为持续、动态地消除我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差异提高我国参与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程度而做出的努力和重要部署。虽然新会计准则在某些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仍然存在差异,但这并不妨碍我国会计准则趋同的步伐,反而会促进我国为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和G20会议提出的“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而不断地做出努力。
   二、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想进一步促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深化发展,早日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我们需要找出二者的差异并分析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差异分析
   1.公允价值问题
   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是一大亮点,虽然核心计量属性仍然是历史成本,但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准则强调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负债、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所形成的资产与负债等一些交易或事项,在相关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且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一规定将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及时地反映市场价值变动信息,同时要遵循审慎原则。然而,国际会计准则比较倾向公允价值计量用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总体上,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对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比较窄,而且限制条件很多,更为谨慎。例如,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对生物资产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原因是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物资产缺乏活跃的交易市场,难以取得公允价值,如果用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就比较差;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对生物资产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且一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要继续使用直至处置该生物资产。
   2.企业合并问题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企业合并方面也存在很多差异,包括对企业合并范围的确定、合并商誉等,其中差异最大的是合并范围的界定。我国会计准则中的企业合并包括同一控制下企业的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的合并,前者采用权益结合法,后者采用购买法。国际会计准则的企业合并既有一个企业取得对另一个企业的控制权的情形,又有企业取得对某项业务控制权的情形,采用购买法,但不包括同一控制下企业的合并。我国实务中虽然出现了对某项业务进行合并的案例,但准则中并未对业务的合并做出规定。因为我国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合并大多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所以准则对同一控制下企业的合做出了规定,如果准则没有对其进行规定,将无法解决现实问题。然而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发达,购买法将会成为企业合并的惟一方法。
   (二)原因分析
   1.政府制定模式原因
   我国的会计准则一直是由财政部会计司负责的,这是标准的政府准则制定模式。首先,因为财政部会计司是一个政府的职能部门,而政府又是一个地道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这就与国际流行的民间模式尽量回避信息使用者直接参与准则制定的做法大不相同,所以从形式上看,民间模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我国的政府模式独立性就比较差。其次,政府准则制定机构一般会受到政府预算的控制,在经费开支上会比民间模式受限的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会使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实施的程序不够充分、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并难以吸收优秀的会计人才直接参与到准则的制定中来。最后,政府模式下准则制定机构有较高的权威性,有权决定如何修改会计准则,有权决定哪些企业何时执行会计准则,因此在准则制定中受到其他利益集团干涉的影响较小。
   2.市场经济基础原因
   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的重要因素是以发达的市场经济作基础,而我国的市场经济基础还不够雄厚,这与我国的国情是紧密相连的。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成为世界经济体中重要的一员,但是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比较薄弱,国际贸易发展还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某些交易或事项并没有在我国出现。总之,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市场经济基础不够牢固,这也导致了我国新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有了一定的差异。
   3.会计人员素质原因
   会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缺乏应有的职业判断能力,是制约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近年来会计准则变化比较快,会计人员虽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相应的职业教育,但是并没能够完全消化和吸收这些专业知识,可见教育力度不够。如果会计人员在执业中用模糊的知识凭感觉做事,一味地照搬准则规定不进行思考,这就会不利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完善,从而影响国际趋同目标的实现。
   三、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未来展望
   尽管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在趋同过程中可能会有各种阻力,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二者的差异将越来越少。为此,我们需要做出努力。
   (一)加强会计准则的国际沟通和交流
   目前,我国作为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不只是单方面的向国际靠拢,还要积极推动国际会计准则在修订完善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要,实现共同发展。所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应当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并且积极参与到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中来,从而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为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而努力。
   (二)加强高素质会计队伍的建设
   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不仅仅是规章条文的相同,更为重要的是会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并具备高水平的职业判断能力,应用到会计实务中去。所以,我国需要加大会计教育力度,使得会计人员能够及时的接收新知识、新理念以提高业务水平,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便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下对人才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林爱萍.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J].发展研究,2008(6).
   2.张利.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及其国际化统一趋势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1).
   3.赵文林.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相关问题研究[J].会计师,2010(4).
   (作者单位:郑州市金融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90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