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系统观念下的会计学课程思政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曾玮杰

摘 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巨大变化,对高校教育有了新的要求,高校既要重视学生专业技术培养,也要注重个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每一门课程都在培养专业素质之外,还需要加强思政教育。本文以系统观念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分析了高校会计学教育现状、“会计学”课程思政的改革理念、改革思路,并根据会计学课程特点制定其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系统观念;会计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0.072

思政教育课程目前已被各高校高度重视,形成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成果,教学效果也初步显现,但仅靠课程思政还不能有效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有必要进行专业思政建设,将立德树人贯彻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会计学专业属于社会科学领域,会涉及很多人的主观价值判断,开展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面育人的任务特别迫切,因此会计学专业思政建设十分必要,成功的会计学专业思政教育是培养合格会计人才的保障,是使会计专业和会计职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础。

1 会计学课程教学现状

1.1 发展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企业越发注重如何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财会岗位人员的任职要求也逐渐提升。近年来,不少非会计专业毕业学生也主动进行会计课程科目学习,财务管理双学位招生人数连年上升。会计学长期是非常热门的专业之一,它强调从会计信息的获取、记录的方法入手,包括借贷记账法的使用、填制和会计凭证的审核、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等内容,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旨在培养专业化、创新型人才,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随着“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先进财务软件研发和推广,财务岗位具体工作模式出现较大变化,财会工作也呈现出综合化、智能化趋向,在新社会环境下,过往的财会教学模式已难以符合企业经营发展需要。因此高等学校需结合时代发展变化,改革会计学教学模式,更新会计学教学教材,以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现阶段武汉市某高等学校会计学课程教学主要采取两种方式,即传统教学和混合教学,其中传统教学具体是指专业教师以课堂面授的形式向学生灌知识理论,在课前阶段编制教学计划,结合教学大纲需要完成备课方案,为学生创设和谐、稳定的教学环境。教师也可采取混合教学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之外,与学生在网络平台中进行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得学生可以在多途径下汲取知识技能。教师也可综合运用阶段性测试、集中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为学生带来实践操作或实例探讨的机会。

1.2 发展现状

第一,现阶段会计学科在领域建设过程中并未重视价值目标理念。进入21世纪后,大数据、区块链等概念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推广,人工智能技术涉及的领域也逐渐增多,这使得会计界人士出现焦虑感,如会计实务工作中已存在财务机器人完成会计工作的情况。科技进步会不会导致会计消亡?会计学将来如何发展?上述问题在会计界受到热议,同时也逐步推动会计学教育模式更新改善。如在会计人才后续培养过程中,增多与数据库应用、人工智能相关的内容,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意识,结合新经济形势下会计岗位工作实际需要,拓宽会计人才实践渠道。上述变化能够为会计学领域有序发展带来正向影响,但并未注重思考“为谁培养人才”,因此价值目标理念尚未得到充分普及。

第二,会计学教学并未有效结合道德教育和专业教育。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在实施会计人才培养工作时,往往非常注重专业知识技能传授,对职业道德品质教育相对忽视。随着思政教学理念普及,近年来高校逐渐强化会计专业学生道德教育意识,但尚未将道德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即两者并未在实际人才培养工作中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这也意味着高校对于在会计领域“培养什么人”缺乏足够思考。

第三,现阶段会计学课程出现重视育才、忽视育人的情况。从整体角度而言,会计学课程知识较多,教师偏重于理论知识传递,对学生实践水平提升缺少关注,在课堂教学中花费较多精力讲述专业知识,相应的课后练习也侧重于技能提升,但对“如何培养人”并未深入思考。马克思指出教育是促进个体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若课程内容仅重视育才,而并未重视育人,则无法推动个体全面发展。高校在会计学建设过程中,需增加思政教学课时,确保学生能够在汲取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思想品质。

2 构建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系统观念

我国政府指出,需要加强坚持系统观念的意识,并将此作为“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推动经济建设的主要原则,这表明在产业发展、国家建设过程中需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从系统角度出发展现出先进科学理念优势,这也是辩证唯物论在新社会环境下的外化体现。构建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要把握好系统观念的三个基点。

2.1 整体论

在系统观念中,整体论是其主要观点。若缺少整体论思想,则难以展现出系统观念优势,这也表明在落实系统观念的过程中,需强化问题导向意识,从未来发展角度出发强调整体布局,突出整体效益获得的重要性。

第一,需明确系统整体要素的统领作用。这主要是由于系统通常由多个具备互动关联的要素根据一定层次、途径形成具有高度统一性的整体。因此在整体要求和单独要素之间,需突出整体要素的统领地位,确保整体要素高于单独要素。马克思在其著作中也指出,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而整体能够直接决定局部。

第二,需强调关键要素在整体建设中的重要性。尽管系统对于局部要素而言居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但同样需要关注局部关键要素存在的重要性,从而可以有效规避决策失误。特别是部分关键要素可以视作为组成系统整体的重要内容,与系统形态、效用存在直接关联。若忽视关键要素能够发挥出的作用,会对系统整体形成巨大伤害,这不仅会对系统效用形成影响,也可能会对系统后续扩展造成影响。“五位一体”强调总体布局的重要性,同时也需突出各方面缺一不可的思想,在全局统筹之下完成各项任务,从而确保整体战略得到有序实施。

第三,需关注系统整体对各要素形成的制约。各项要素均是系统的一部分,因此其性能、效用均会受系统影响。恩格斯指出“少并非为单独存在,也是人体复杂机构中的一部分”。即手需要作为人体整体机体中的组成部分,才可以有效发挥出其功能和效用,若不再属于有机体的一部分,则受无法有效发挥出自身作用。在系统中的各项要素均需和其他要素保持紧密联系,且在互动作用下完成各项任务,若相互孤立则会造成功能失效。会计学课程思政是课程思政中的关键一环,受课程思政制约。

2.2 协同论

协同论是系统观念的核心观点。会计学课程思政的发展既要更加注重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也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在系统观念推广过程中,需注重如何察觉问题、如何应对问题,这就需要组成系统的各项要素可以提高协同效果,從而使得系统效能得到切实优化。

提高结构关系之间的协调性,能够有助于系统实现功能改善。结构具体是指系统各项要素能够根据相应层次、相应形式实现互为联系的一种途径。系统对应的性质及功能不光受要素性能影响,也与要素协同效果存在直接关联。

强调重点论和两点论之间有机统一。毛泽东指出,抓住主要矛盾,则能够使得各项问题得到有效应对。在各类实践问题处理时,需掌握主要矛盾,在进行主要矛盾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出系统效能。此外也需关注如何梳理次要矛盾,为系统发展创造条件。

2.3 开放论

开放论是系统观念的必备观点。开放是系统活力的源泉。会计学课程思政的发展不是故步自封的,它更是创新的开放的。坚持系统观念,要求在处理系统和环境的关系时,必须着眼于系统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开放循环。

3 会计学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会计学课程思政建设既要立足课程思政整体,又要将会计学课程改革作为关键系统来把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科学认识和合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构成“会计学”思政教育的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教育者,主要是老师;二是受教育者,主要是大学生;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四是教育环境。

3.1 教育者

从整体角度而言,教师是实施思政教育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思考者,是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主体,因此任课教师需自主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通过强化育德意识的途径增强自身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各课程均需在自身领域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整体教学效果提升带来积极影响。目前不少教师在思想认知方面对思政教学存在一定忽视,这就需要学校突出“教师受教”的理念,引导教师提高自身思政教学水平,要求教师投入精力加强思政教学学习,从而形成专业知识扎实、思政理念突出的教师队伍,确保学生可以推动思政教学课程建设,为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帮助。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全方位展现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加强“个性培养”,激发学生思政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汲取思政学科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专业素质,这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可以自主参与思政课程学习,也能够更好优化学校资源配置,从而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开展,逐步打造出“集聚效应”。

3.2 受教育者

在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学生是接受者,这也表明可通过了解、衡量学生接收效果,判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教师也可根据学生课堂反应以及提出的建议和诉求,逐步完善思政教学方案,在动态化管理模式下完成教材内容更新。学生在进行思政课程学习时,需制定科学的学习目的,充分认知到思政学习的重要性,但目前部分学生存有实践意识薄弱,毕业之后不愿从事基础岗位工作等情况,或主观认为这些基础工作并无意义,也无法充分展现出自身专业水准,造成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形成“挑三拣四”的想法,也有一些学生将薪资福利放在首位,或过于注重岗位环境是否舒适,这也表明部分学生缺少社会责任观念,对如何有效结合社会责任和个人价值欠缺理解。

3.3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在教学方法改革上,需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面引入案例教学的理念,如可采取列举龙头企业内部管理经验、企业家创业历程等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强化“企业家精神”。教师可通过提高课前准备质量的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根据大学生群体身心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方式,强调“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一步认知到科学精神,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课程思政同时也是思想政治建设中的一项主要内容。高校会计学教学内容较多,学科课程既包括理论课程,也包括实践课程。但在课程教学阶段,教师需突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中重要性,引入与思政教学相关的内容,确保育才目标和育人目标统筹实现。

财会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内容较多,教师应按照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情况,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方案,结合会计规则差异完成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等教学。在思政教育环节,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学习法规知识、掌握会计准则,在会计报告形成过程中保持客观、及时、完整,此外教师也需要传递公允披露会计信息的意识,使得学生可以充分认知到规范的会计报告能够助推市场有序性建设。管理会计课程可以提高学生会计决策水平,财务管理课程则能够完善学生财会岗位知识结构,因此在思政教学过程中需结合价值管理、财会知识、信息披露、财务决策等内容,引导学生从社会发展视角形成科学的价值管理目标,结合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而非仅注重如何为企业带来最大化价值,这也表明财会岗位人员同样需要关注如何达成社会价值目标。

会计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环境变化,会计岗位从业人员职业规划、管理决策水平、准则掌握情况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因此高效也需从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在强调实操水平提升的同时,也需强化学生创新创造意识。

在过往会计学专业教学中,不少高校将实操能力教学和创新能力教学分开,部分教师片面认为创新能力等同于理论探索能力。从现有会计学研究文献来看,可在理论教学中加入实践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实践开发、创造设计的能力。教师需结合课程大纲,与学生交流不同会计方法的特点以及不同决策方案对应的后果,这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也能够使学生全面了解财会工作。

3.4 教育环境

会计学课程思政是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之中。这表明首先高校领导人需突出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为思政教育开展提供更多软硬件资源,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中转变过往的“重智轻德”思想。此外高校也需明确专业价值标准,通过完善评价机制、打造专业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激励效果等途径为思政教育开展带来良好的外部环境。

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一般包括理论课堂、实验室、实践基地等,这些场所能够丰富教师教学资源,也可以有助于学生在提高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理论指引是高校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高校学生的主要学习途径。这就需要教师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思政教学思路,结合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带来多元、直观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可以更好掌握、领悟思政教材内容,从而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带来积极影响。可在现金管理、银行结算纪律等教学内容中融入课程思政,强化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在坏账计提、存货减值等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知到转回减值的具体动机以及对应的后果。

实习实践是连接抽象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真实的会计实务的中间实践领域。为了模拟真实会计实践,我们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模拟手工会计实务场景,提升了实践能力训练的效果。会计专业的实习实践类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属于思政教育中的隐性教育,让学生在体验、实践中成长、成才,達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这类课程的思政融入点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经典名著导读、学科竞争以及社会调查等。

思政教育需按照场域差异,实施不同的融入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把关思政教育对应的时间节点,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如在历史事件纪念日组织思政教育,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也可结合热点问题、新出台的政策规定向学生阐述专业知识,使得学生能够提高社会责任感。教师也可采用视频、照片、案例分析等途径丰富教学方式,从而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在此过程中,学校需把握四方面元素,提高这些元素的协同能力,协调各方面内容,从全局角度出发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从而提高统筹规划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颖.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逻辑理路分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1):22-24.

[2]李丹,李康.三维视角下“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1):19-21.

[3]高德胜,张耀灿.整体性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件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02):181-186.

[4]王东征.创新发展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建设[A].第十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2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408593.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