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灵活用工模式构建九洲集团人才柔性供应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许庆贺 徐晏宝


  [摘 要]文章主要分析了九洲集团基于灵活用工模式构建集团人才柔性供应链的背景,通过盘活存量人才、搭建培训共享平台、搭建招聘渠道平台、互助用工平台、打造多地人才联动平台、建立乡镇联系处等主要举措,提高了九洲人才供应弹性,稳定了供给渠道。因此,基于灵活用工模式构建人才柔性供应链的思想、理念、方法、工具,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灵活用工;国有企业;人才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24-0067-03
  九洲集团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经过持续的创新发展,已成为专注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智能、安全、可靠的高端装备制造系统、智慧应用与服务,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中国软件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九洲构建了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建有绵阳、成都、深圳、北京、重庆5个研发中心、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5个省级创新平台、9个联合实验室,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300余项。人才是九洲持续发展的致胜法宝,在1.3万余名员工中,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6500人,硕士、博士85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国家、省部级和行业专家65人。九洲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两次荣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某工程重大贡献奖”,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实现“全国文明单位”五连冠,为企业发展凝聚了不竭动力。
  社保入税、二胎政策、“00后”开始进入职场、人口老龄化趋势这一系列的市场背景变化,给用工方式、工作形式带来了冲击,灵活用工趋势愈演愈烈。如何探索灵活的用工模式、如何建自身的人才供应链,是国有企业决策者、管理者需解决的问题。
  一、背景
  (一)硕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人难
  一是同央企、一线城市相比,绵阳属于三线城市,福利待遇较低,竞争力较差。二是成都对省内其他城市的虹吸效应强,导致人口和产业向成都集中,人才流失大。
  (二)产线工人招工难
  一是劳动力供不应求。经济企稳,企业订单回升,本地劳动力市场需求旺盛,但是大量劳动力输出、“就地过年”政策使外出务工人员回乡率低、农民工返乡创业、灵活就业等造成本地劳动力不足。二是薪酬福利待遇低。京东方、惠科和旭虹光电等本地企业薪酬福利水平较高,还高价抢夺工人;九洲制造型产业公司薪酬福利待遇总体偏低,缺乏吸引力,工人招聘难,留不住。三是与就业管理部门、高职院校、技工学校等渠道联系较弱,不能形成稳定供给。学生和农民工被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企业和京东方等其他企业抢先预定,导致无人可招。
  (三)社保入税,人工成本增高
  社保新政规定将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税务部门就掌握了企业所有数据,且征管手段更加信息化、更加精准、更加透明化。企业员工的个税、工资、社保将越发透明,不合规的成本对企业来说太高了,企业人工支出将会增高且越来越规范合法[1]。
  (四)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灵活用工降本增效
  灵活用工将成为中国未来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根据《中国企业灵活用工全景路线图研究》显示,83.3%的企业有灵活用工需求,73.2%的企业正在使用灵活用工,还有18.4%的企业计划在1~2年内使用灵活用工。在使用灵活用工的企业中,业务外包和实习用工的占比最高,达到73.4%,其后依次为劳务派遣(66.2%)、退休返聘(51.8%)、非全日制(32.4%)和共享员工(7.9%)。目前我国大部分灵活用工从业人员聚集在物流、餐饮、流水线、财务、新零售等基础标准化岗位上。
  二、主要做法
  基于灵活用工模式构建九洲人才柔性供应链,一是通过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盘活存量人才。如搭建大九洲培训共享平台、搭建内部人才流动平台、完善九洲互助用工平台,盘活了存量人才。二是搭建完善的招聘渠道平台,实现“高中低端全覆盖”。如硕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引进,成熟性、领军型等人才招聘,打造九洲多地人才联动平台、柔性引才机制、九洲互助用工平台,建立乡镇联系处等提高九洲人才供应弹性,稳定供给渠道[2]。
  (一)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盘活存量人才
  1.推动全集团各层次人员队伍建设,搭建大九洲培训共享平台
  (1)建立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高效的培训大平台。
  (2)建立了纵向分层次、横向分专业、培训分领域的人员培训体系,全面推动全集团各层次人员队伍建设。
  (3)面向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举办意识形态素养系列培训;厘清新政策下的发展思路,助力企业抓住全新的成渝经济圈发展机遇培训;企业法制建设培训。
  (二)开展内部招聘,搭建内部人才流动平台
  1.建立定期的内部招聘机制,每隔半年由总部统一组织在集团内部开展员工公开招聘工作。
  2.总部搭建内部人才流动平台,出台集团内部人才流动管理等政策性文件,规范各类人才有序合理流动;引导骨干在产业公司之间岗位流动,通过岗位锻炼培养复合型人才。
  3.总部搭建九洲互助用工平台,指导旗下各产业公司之间规范性开展共享用工。
  (三)搭建完善的招聘渠道平台,实现“高中低端全覆盖”
  1.持续推进硕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加强雇主品牌建设
  (1)紧扣公司改革发展主题,以“绘蓝图,悦青春”为口号吸引学生并贯穿整个校园招聘,推出更易传播的长图文和H5,积极应对造成的影响,多次举办空中宣讲会。
  (2)加强招聘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管理工作,使其成为吸引应聘者了解和加入九洲的窗口。
  (3)每年校园招聘,总部组织相关产业公司到几十家重点高校进行专场宣讲会,选取重点城市、面向重点高校开展若干次线上云宣讲,持续宣传雇主品牌。
  (4)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九洲与各大高校前期合作基础,加强与高校对接,创新高校联合办班的模式。一是2020年将与西南科技大学联合定向培养研究生工作落到实处,一方面将公司科研、管理等专家推荐作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企业导师等,持续提升公司专家人才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为九洲公司建立九洲大学奠定基础。二是持续强化与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招聘前置,加强公司雇主品牌建设,提升九洲在高校知名度。三是继续选送优秀人才到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空工大等高校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5)鼓励产业公司积极引进硕博士等高层次人才,鼓励参照集团安家费政策,并对各产业公司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进行薪酬支持和工资总额单列等政策。
  2.成熟性、领军型等人才招聘,打造九洲多地人才联动平台,形成人才聚集效应
  (1)充分利用北京、深圳、成都等一线城市区位优势和人才聚集效应,依托九洲在上述地区已有的平台,将北京机构打造成为市场人才以及成熟型人才培养基地,有针对性地建设人才基地。
  (2)切实推动成都研发基地建设及实质化运作,更大规模地将研发及核心管理部门向成都转移或者设立分支机构,形成九洲在成都、绵阳的双城联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盟九洲。
  (3)持续推进九洲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加强同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才作用,招收北京、深圳、成都等地区的高端人才进站,积极争取当地人才支持政策。
  (4)采取“人才柔性引进”制度,探索与深化外聘专家合作模式,灵活采用短期或长期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等方式,可以岗位聘用、技术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以及人才租赁、课题招标等方式引才引智,推进“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人才理念落实。
  (5)建议与猎头公司建立合作长效机制。
  3.产线工人及辅助岗位的招聘
  针对产线工人招聘难问题,总部积极引导产业公司适当放宽招聘条件,合理规划人工成本,改善福利,提升工人获得感,降低流失率;完善内推奖励政策,适当提高内推奖励,灵活采用劳务派遣、非全日制、外包等灵活用工方式解Q用工需求,将劳动用工转变为社会用工,从而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增加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1)进一步加强与市、区/县就业局等部门的联系,积极参加就业管理部门组织的下乡招聘活动、“春风送岗招聘会”“农民工专场招聘会”,逐步在人口集中的乡镇建立联系处或据点,参照市场价格给予乡镇推荐人员一定的推荐入职费用,形成稳定的利益捆绑。尤其是加强与驻村扶贫点、工会定向扶贫点、市扶贫对口乡镇等的合作,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
  (2)进一步加强与成渝云贵甘等欠发达地区的高职学校、技工学校的合作,逐步建立稳定的高职院校人才供给渠道。
  (3)加强与劳务派遣公司的合作,形成利益捆绑,逐步形成稳定的人员供应。
  (4)进一步完善九洲互助用工平台,在绵阳市共享用工平台中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与九洲外其他公司的共享用工。
  三、其他保障措施
  (一)推进人力资源信息化平台建设
  以人力资源集团化“管控”为核心,以实现集团人力资源管控中的权责划分、管控手段、管控流程等为目标,调研了解30家产业公司人力资源信息化现状、需求,通过调研走访学习形成相应方案或报告,快速有效地推进人力资源信息化平台项目,现已上线试运行[3]。
  (二)搭建招聘管理平台
  搭建了涵盖20家产业公司的“互联网+招聘”招聘管理平台,涉及招聘活动招募、甄选、录用、评估、建立人才库等业务,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多、快、好、省”的特点,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公司招聘品牌形象,增加了公司招聘信息传播力度和广度。支持各产业公司利用线上渠道广纳人才,加大对各产业公司开展线上招聘的支持力度,通过与主流招聘服务供应商合作开展雇主品牌宣传,招聘管理开通“测评与考试中心”功能等手段帮助各产业公司对应聘者进行远程考察。
  四、取得的成果
  (一)促进了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盘活了存量人才
  1.通过人员培训体系、培训大平台建设,提高九洲整体培训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产业公司培训费用,全面推动全集团各层次人员队伍建设。通过系列培训帮助九洲集团在面对新一年发展目标和“十四五”全新规划的时刻,做到超前部署,居安思危,沉着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保障集团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2020年,九洲集团共举办一级培训100余次,培训人数5000多人次。
  2.开展内部招聘,搭建内部人才流动平台,进一步激发九洲人力资源活力,畅通经营管理、科研、生产等优秀人才在大九洲内部有序流动。
  3.完善九洲互助用工平台,建立共享用工机制,通过用工余缺调剂机制,较好地利用了闲置的人力资源,降低了企业人工成本。
  (二)构建了结构、层次合理的人才系,实现了“高中低端全覆盖”
  1.创新人才引进工作方式,持续推进硕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加强雇主品牌建设。九洲集团首次空中宣讲会,在同时段21家空宣企业中关注度排名第一,现点击量已经达到7.3万人,招聘微信公众号关注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7倍,校园招聘学生简历投递量相比去年增加了47%,提高了产业公司引进硕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2021年硕博士人才引进需求提高了50%。
  2.柔性人才效果较好,出现人才聚集效应。2020年已为九洲电器、九洲空管各引进博士后一人,拟入站博士后一人;外聘专家十余人;基本上实现了成都、绵阳的双城联动,吸引百余人优秀人才加盟九洲。
  3.产线工人及辅助岗位的招聘,采用了更加灵活的用工模式,通过在人口集中的乡镇建立联系处或据点,加强与成渝云贵甘等欠发达地区的高职学校、技工学校的合作,九洲互助用工等逐步建立了较为稳定的产线工人供给渠道,大幅度缓解了产业公司产线工人用人需求,节省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降低了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提高了整体的运作效率,为企业创造出了新的利润空间。
  此外,通过人力资源信息化平台建设、招聘管理平台建设等,将大幅度提高九洲人力资源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放了生产力,缩短了各级人员的反馈时间,不仅降低了日常工作的时间和成本,使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够从繁杂的基础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还规范了管理业务流程,使相互之间对数据进行监管与审核,保证数据达到高度准确,使工作更加高效、科学、统一。
  总之,这一系列举措提升了九洲集团的总体管理水平,提高了九洲集团人才供应弹性,打造了九洲集团人才供应链。
  参考文献:
  [1] 张雅臻,杨玉梅,陈建成.企业灵活用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雇主―雇员匹配数据”的实证检验[J].生产力研究,2021(06):1-7+15+161.
  [2] 刘洋,温必成.基于人才供应链管理的国企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与实践[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24):66-69.
  [3] 任家亮. 基于客户需求导向企业技能人才供应链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421167.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