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变量probit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秦蔚瑶
摘要:一线城市作为流动人口主要的聚集地,肩负着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巨大压力。文章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调查数据,选取四个一线城市作为样本构建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和居住意愿受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的影响各有不同,对不同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整理有利于制定更为精准合理的政策。
关键词:社会融入;双变量probit模型;流动人口
一、引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图景正在转型期的中国上演。人口流动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显示,虽然自2015年起,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续上升进入调整期,但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仍高达2.44亿人,流动方向向沿海、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大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流动人口持m增长。他们在流入地的需要并不局限于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对于自我认同感、归属感的关注开始显现。因此,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性问题,开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帮助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当地,做好中长期规划,增强社会认同感、幸福感;另一方面有利于优化社会流动结构,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2017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一线城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从身份认同和居住意愿两个视角构建双变量probit模型,探究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来源于2017年由国家卫计委组织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调查对象为在流入地居住一个月及以上,15周岁以上的非本区(县、市)户口的男性和女性流动人口。本研究数据覆盖范围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城市,经过对核心变量指标缺失的样本进行剔除后,最终用于分析的有效样本量为17997个。
(二)变量选取与特征分析
被解释变量为身份认同和居住意愿,分别通过“您是否同意‘我觉得我已经是本地人了’这个说法?”和“今后一段时间,您是否打算继续留在本地?”两个问题进行衡量。第一个问题回答“基本同意、完全同意”则赋值为1,“完全不同意、不同意”赋值为0;第二个问题回答“是”则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样本中有61.29%的人认同自己已经是本地人这一观点,89.02%的人认为自己会继续留在本地,这说明一线城市的流动人口在身份认同和居住意愿两个维度的社会融入程度较高。
基于对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和居住状况的考察,主要解释变量为医疗保险和住房属性。样本显示,流动人口中有近半数参加了医疗保险,仅24.02%的人口拥有自购住房。初步来看,流动人口在社会保障和居住状况方面的融入状况并不理想。控制变量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个人基本特征。
三、实证分析
被解释变量居住意愿和身份认同均为二分类变量,故选取双变量probit模型考察两个被解释变量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回归结果如表2。双变量probit模型作为一种非线性回归模型,其回归系数仅表示对被解释变量的概率影响程度,此外,表3展示了各解释变量的边际效应,用于反映解释变量对两个被解释变量共同的影响。
结果显示,拥有医疗保险和住房对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有着正向影响,流动人口若拥有医疗保险,则身份认同感增长0.7%,居住意愿提升21.4%,这说明享受与流入地人口相同的社会保障政策,能大大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若拥有自购住房,身份认同感和居住意愿分别提高53.0%和55.4%,且边际效应表明,自购住房对于两者共同提高21.5%。
此外,其他控制变量对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状况也有着显著影响。在同等条件下,男性的身份认同感略低于女性,收入高的人群在一线城市的居留意愿更为强烈。随着年龄的增长,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感与居住意愿产生矛盾,年龄每增长一岁,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感增加1.25%,但居住意愿减少0.6%,从边际效应来看,年龄的增长促进流动人口的融入。相较于低学历的流动人口,高学历的流动人口居住意愿要高15.6%,但身份认同感相差并不大。同时,家庭因素也是影响流动人口融入感的重要指标,模型结果显示,有家庭成员如配偶、子女等随迁过来的流动人口,其居住意愿将提高43.57%,身份认同感仅提高3%。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深入分析了居住在一线城市的流动人口融入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一线城市身份认同感和居留意愿整体较强,说明一线城市的包容度较强,流动人口在此更能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影响流动人口融入的,不仅有如医疗保险这样的宏观政策的影响,还受个体微观层面的各种特征影响,如月收入、年龄、家庭因素等都起着关键作用。
1. 针对所研究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加快构建以流动人口为对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扩大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的覆盖范围,各地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制度能有效的在本地进行落实,将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享受应有的社会保障服务,提高流动人口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2. 进一步落实和推行居住证政策,现有的《居住证暂行条例》冲破了户籍对于流动人口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的限制,流动人口拥有提取公积金、落户等一系列权利,但条例中仍有许多苛刻的条件,致使政策落地实行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文建议部分政策结合实际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流动人口享受到应有的权益,增强购房居住意愿。
3. 针对不同城市流动人口的个体特征,制定本土化的政策,促进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友好互动,推动流动人口对于自我和城市的认同感。同时可以发掘本土的优秀文化,增进流动人口对于流入地的文化认同,将有助于流动人口找到归属感。
nlc2022041311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4281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