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OPPPS模型的网络管理课程教学思考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星宇 蒋海霞 俞璐 武欣嵘 郑翔
摘要:网络管理课程涉及理论知识杂、抽象概念多,需要学生加强自主思考,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才能改善课程教学效果。为此,把BOPPPS模型引入网络管理课程教学中,有利于规范课堂教学流程,增强教学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本文结合多年的网络管理课程教学经验,以“基于Web的网络管理”课程内容为例,实践了该教学模型,阐述BOPPPS模型六个阶段的具体实施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进行网络管理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BOPPPS;网络管理;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4.081
1概述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很多领域都带来重大变革,互联网应用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的规模持续扩大,网络资源和内容不断丰富,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网络的负荷,也提升了风险性,对网络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网络管理是指对信息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其能够有效、可靠、安全、经济地提供服务。网络管理课程理论综合性强,内容以入门介绍为主,动手时间多,简单的知识灌输,只会让学生感觉课程困难且乏味,要想在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当中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难度巨大。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参与式教学意识,探索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BOPPPS模型,提升网络管理课程授课质量。自加拿大教学技能工作组(The Canadian 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 ISW)于1978年提出BOPPPS 模型以来,超过33个国家引进和采用了这一先进教学模型,全球100多所大学和培训机构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
2网络管理课程分析
网络管理课程强调夯实基础,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学以致用,以“理论教学模块化、实验教学做中学”为原则来设计教学和实践内容。课程理论环节包含网络管理模型和网络管理技术两大块内容。在网络管理模型部分,概述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网络管理体系,从5大功能域的角度,类比讲解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P和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这2种经典的网络管理模型,并补充基于Web、CORBA、Agent的网络管理模型相关知识。网络管理技术部分,介绍业务量控制、路由选择、网络安全等维护网络运行的相关技术。课程实践环节采用Packet Tracer、SNMPc、WireShark仿真软件,模拟网络终端及核心设备的网络协议、性能配给、安全管理等项目配置,最终实现综合组网。
网络管理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点多、涉及面广,需要学生具备高度的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动手能力,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才能实现学习目标。
3BOPPPS模型简介
BOPPPS教学模型摒弃了传统的被动式听讲授课方式,强调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并及时提供反馈,以助于灵活调整教学活动开展,实现教学目标。总体来看,BOPPPS教学模型将教学过程切分为6个阶段,依次为导入(B)、目标(O)、前测(P)、参与式学习(P)、后测(P)和总结(S)。这六个阶段均设置在10至15分钟,每个阶段都有起承转合,共同构建完整的教学过程。
具体来说,导入的作用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想学”,帮助学生专注于即将要介绍的内容;目标阶段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授课大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提出确定的、可实现的目标,让学生明确从课堂能够收获什么;前测是通过调查、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储备情况,进而调整内容的深度及进度,前测的内容应当与教学目标相呼应;参与式学习是BOPPPS教学模型的核心阶段,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强化印象,通常采取师生、生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后测用于检测学习成效,评估是否实现教学目标,可通过提问、填表、讨论等方式简短开展;总结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择要回顾、知识点总结,以及下堂课预告,实现“启下”之目的,既可由教师执行,也可以让学生来总结,以达到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的目的。
BOPPPS教学模型强调参与式教学,通过设定清晰、具有可检性的目标,力求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强独立思考,确保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并且,教师可及时获取反馈信息,进而及时调整后续教学活动。
4在网络管理课程教学中应用BOPPPS模型
以网络管理课程中“基于Web的网络管理(WBM, Web Based, Management)”为例,展示基于BOPPPS模式的教学实施过程。
(1)导入。
首先以Packet Tracer构建一个模拟局域网并仿真发送SNMP数据,让学生直观地发现网络上大量传递的SNMP管理信息,增加了网络的负荷,限制了网络管理的实时性,造成管理者负担过重,引导学生归纳集中式管理模型的弊端。接着,为回顾前期课程,衔接本次课程,提出问题,如同学们平时是如何管理维护自己的学籍信息的? 引发学生的讨论,为进入本堂新课做准备。
(2)目标。
本次课的知识目标包括:了解WBM基本概念,掌握基于代理的WBM方案和嵌入式WBM方案的异同,熟悉实现WBM的典型技术。能力目标包括:掌握使用嵌入式WBM方案进行学籍管理系统维护的要点。情感态度目标包括:在学习繁杂的概念时,要相信自己能蚩朔困难,抽丝剥茧,联系实际,掌握要点。
(3)前测。
本堂课前测内容紧扣教学重点,主要设置为:学籍管理信息维护的地点(学籍管理中心的服务器还是本人的电脑终端)?管理系统的界面(专用软件还是IE、火狐等网页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是否需要登录确认)?通过问答,将抽象的网络管理概念转换为日常生活的应用,使学生逐渐理解日常工作中是如何使用Web进行网络管理。由于课堂时间关系,在前测过程中使用口头问答这种传统形式,只能抽查少数同学,容易以偏概全。采用“雨课堂”“微助教”等应用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学生只需扫码加入课堂,自主作答,即可自动统计分析回答结果,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nlc2022062710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4346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