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破解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本课题选取民营企业较为发达的泉州、莆田两地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两地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就解决其融资难问题提供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银行
  
  引言
  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发育完善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民营企业自身问题,以及我国现行金融制度安排对民营企业的“所有制”和“规模”歧视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一直较为困难。
  泉州、莆田地处东部沿海地区,两地民营企业较为发达,经济情况存在较大程度的相似性。两地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自身融资能力有限、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受国家政策和银行制度的严格限制,使得众多中小企业走上风险较高的、界于合法和非法之间、甚至是非法的民间借贷之路。基于以上原因,本课题组选取泉州、莆田两地相关政府机构、60家中小企业及6家金融机构作为调研对象。
  一、中小企业融资特点
  1.时效性强,借贷频率高
  中小企业大多面向市场组织生产,经营灵活,对市场变化反应较快,要求资金的需求一次性量小、往来频率高、借贷期较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但银行贷款作业流程较为繁琐,从贷款调查、审核直到发放及资金到账所需的金融服务时间较长,可能会使企业错失较好的商机。而银行花费的人力、财力也使得银行经营成本增加。所以中小企业分散小批量的融资特点就决定了商业银行难以满足其需求。
  2.抵押担保少,融资风险高
  从本次调研中得出,抵押担保难落实是制约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主要因素。由于中小企业资本弱小,规模较小、经营风险较高,一般缺少足够的不动产作为贷款抵押,而中小企业也很难找到有实力的大企业作为担保人,所以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时成功率较低。而银行如果贷款给这类中小企业,也承担了较大融资风险,固定的利息收益与巨大的融资风险的不对称,使得银行也缺乏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动力。
  3.融资渠道单一、成本高,企业无法负担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贷款成本普遍偏高。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正在形成累积效应,相当一部分泉莆中小工厂已经无法取得银行信贷支持,深陷融资困境。本次调查发现,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为了企业进一步投资与发展,中小企业往往需要短期贷款获得周转资金,而在现有的贷款背景下,企业重要的主要筹资渠道依次是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民间融资,而对于其他新型融资方式,如担保典当融资、股权融资、通过信托公司发行理财产品等了解甚少。一些中小企业转而寻求民间借贷,但水涨船高的利息却成为他们不堪承受之重。在调研过程中,在中小企业密集的石狮市,一些勉强能取得银行信贷的中小企业负责人谈到,与一季度信贷利率普遍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20%相比,目前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的上浮幅度普遍高达30%-50%;部分无法取得银行信贷的中小企业不得不转而寻求民间借贷。而在“资金饥渴”的助推下,两地的民间借贷利息也在呈现“水涨船高”之势,从一季度的月利息4分左右涨至目前的6分、7分甚至1毛以上或更高。
  
  图一 泉州、莆田两地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来源
  数据来源:本课题问卷调查数据整理所得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因素剖析
  (一)从中小企业来看
  许多学者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首要原因就是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
  1.数量众多,但个体规模较小
  中小企业资本弱小,多属个人经营,活动领域仅限于中小资本能够操业的范围,资金匮乏、技术含量低、从业人员素质低下使得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多数以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内同质化严重,使得企业存在太多竞争对手,容易形成过度竞争、资源浪费的局面。
  2.运作不规范,信用良莠不齐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普遍偏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构成成分较复杂,经营管理又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往往不符合银行信用等级评定条件。此次在泉州莆田两地调研数据显示,只有很少的中小企业有参加过企业资信评估。由此可见,未参加资信评估或评估结果在A级以下的企业为数甚多。
  3.家族管理、粗放经营,生存风险较高
  许多非公有制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化管理模式,外界的人很难融入企业核心层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面临着严重的管理瓶颈制约。这样的企业内部大多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人才匮乏引致企业后期停滞不前。中小企业受到管理瓶颈、经营规模小等的限制,就可能带来粗放式的经营模式。重投入,轻产出;重速度,轻效益,使得企业固定资产投入过大,流动资金不足。另外,企业规模小,产品设备更新速度慢,质量较差,利润不高,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小企业存在过高的经营风险,就使得银行对其贷款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
  (二)从金融机构来看
  1.银行贷款门槛高,现行金融体制不完善
  银行以经营安全性和收益性出发,对中小企业因不稳定性特点产生不信任,所以对企业在申请贷款时的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要求反而比大中型企业高,直接表现在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贷款抵押物,而中小企业自身固定资产有限,自身不足以符合抵押要求,无法获得贷款。此次对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调查显示,平均90%以上中小企业认为金融机构存在贷款条件苛刻、贷款审批程序繁琐,贷款品种少。由于一些中小企业自身在财务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为了规避风险,银行普遍对大企业争相贷款,对中小企业贷款条件苛刻,不予支持,这极大程度地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
  2.银行缺乏针对中小企业信贷产品
  调查表明,当前银行贷款对象还是以大企业为主,而缺乏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和信贷产品。虽然目前也有一些中小商业银行,但由于其资本金少、自身发展能力较弱等限制,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另外,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基本停止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就算是对于企业来说高成本的担保贷款业务,也只有少数银行依旧存在,并不具有具有普及性。
  3.银行贷款审批周期长,企业资金获取滞后
  银行增加了贷款额度和投放节奏的管理,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手续更繁、审批周期更长,企业对于何时获批没有确定性。即便是信用一向良好的中小企业在授信期内,从之前还贷、解除担保、重新签订担保协议、申请银行贷款到贷款到帐,整个过程至少也需要1个多月的时间,如果是超出授信期或在这期间新增贷款则将更长。企业在整个贷款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再加上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往往是十分紧迫的。如此程序后获得的资金有时也已经失去了当初的意义,滞后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4.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各商业银行对基层银行信贷授权明显不足。近年来,虽然人民银行出台了不少货币政策措施,但事实上是各国有商业银行对基层行却步步收紧,转向安全性为主的管理方式。如有的银行规定3B以下的企业贷款要经省分行审批;负债高、亏损、欠息的企业都不能贷款;企业欠息,信用等级就要降低;新增贷款只要一笔收不回,就要停止全部贷款的审批。为了把控信贷风险,银行基本都实行了“贷款风险终身责任制”,追求信贷人员的终身责任,对于基层银行的激励却相对不足。这不仅打击了信贷人员积极性,也增加了企业融资的难度。
  (三)从政府角度来看
  1.缺少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优惠政策

  从2007年到2008年9月,央行1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减少,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我国也缺少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没有把它作为一支重要力量来看待,因此没有制定确实可行的政策、制度给予相应支持。由于国家限制金融创新的政策,也使中小企业面临贷款窘境。
  2.社会担保机构尚未完善
  我国社会担保机构还不完善,特别是政策性机构,还处于起步阶段,担保机构数量偏少、机构规模偏小、担保公司服务面较窄、数额有限、贷款项目受到限制、成本较高,都制约其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发挥作用。由于缺乏专门的监管法规,担保机构的设立和退出缺乏有效管理,行业混乱,担保企业管理人才不足,风险把控能力低。
  3.直接融资渠道不顺畅
  直接融资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但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并不成熟,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限制很多,我国企业直接融资仅占18%,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机会严重受,债券融资的管理更为严格,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管理模式,即便是资信状况良好的大企业都难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方式融资。中小企业更是难以达到发现债券的最小额度。
  三、破解泉、莆两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中小企业应增强自身融资能力
  1.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增强内源融资能力。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经营管理不完善,信息不透明,增加了投资风险与企业自身的融资成本。因此要规范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采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机制,建成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组织形式。健全的管理制度与规范化的经营管理,有助于中小企业赢得银行对其的认可,降低贷款难度,获得融资。另外,注重提升中小企业素质,调整中小企业产业产品结构。只有企业素质的提高才能增加各界资金的信心,为中小企业进行投资。
  2.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要增加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透明度,提高企业的信用,强化企业信用观念。中小企业要做到“以诚为本”,提高自身资信程度,不要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及欠息,取得银行及社会资金的信任,支持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同时要改善中小企业信息部透明的现状,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加强企业与银行间的沟通交流,实现所需资金的融资。
  3.中小企业创新融资渠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根据中长期发展规划,尝试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业务,参照银行同期利率进行资金借贷,支持急需贷款的企业发展。另外,企业也可以进行票据融资或债券融资,发行内部职工股,进行短期融资。如果有条件,则积极准备上市融资。相同类型的中小企业之间要加强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资金互补、增强共担风险的能力。
  (二)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1.充分认识作为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把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力度作为一项长期必须坚持的工作任务。金融机构要创新更多的金融业务品种,推出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此外,应简化现行中小民营企业贷款发放、审批程序,提高审核效率,降低贷款门槛,适当增加中小民营企业长期贷款的比例和规模。
  2.加强与信用担保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密切的协作互信关系,创新方式方法。可以提供物权凭证担保、经营良好的企业应收账款债权抵押等方式尽可能拓宽中小民营企业的抵押担保方式,包括如品牌、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集体土地使用权等等。
  (三)政府应对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政策保障
  1.政府完善配套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政府部门主要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等方式给予资金上的支持。税收优惠是国家通过降低税率、税收减免等优惠条件,以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的一项政策,而财政补贴是政府通过鼓励中小企业出口等方式给予的财政援助;进一步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财政扶持,争取将小额贷款公司列入中央财政对农信社和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财税优惠政策的范围。
  2.政府完善中小企业风险融资机制通过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相关风险融资机制,建立一个完善、发达、管理到位的融资风险、管理机制。通过创立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其中包括各种专门投资性银行、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私人投资等多种形式,让中小企业的整体投资渠道能够全面拓宽。鼓励建立联保、互保、再保相结合的担保联合体,开放多样化切合实际的担保新产品,比如不动产抵押、出口退税抵押等,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贷款条件,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
  3.政府建立健全与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在融资问题上对中小民营企业进行政策倾斜和扶持。完善《中小企业促进法》、《担保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减少其中漏洞,同时尽快出台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专门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统一监管,促进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帮助其更好进行融资活动。
  
  参考文献:
  [1]叶春涛.改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思考[M].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8).
  [2]孟鸿玲.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析[M].China’s Foreign Trade,2011(20).
  [3]施静欧.怎样走出中小型企业融资难困境[M].中国证券期货,2011,10.
  
  注:福建师范大学2010-2011学年校本科生课外科技计划资助项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43948.htm